平原河网地区洪水资源利用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1 08:12
【摘要】: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全面提升,不仅意味着供水量的增加,更对供水保证率及水质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大部分地区汛期年内连续4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60%~80%,即水资源有2/3左右是难于利用的洪水径流量,在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洪水资源利用问题愈显重要。本文以天津市北三河系平原河网地区为例,对雨洪水资源利用的可行性研究、丰枯补偿特性分析、蓄滞洪区洪水资源利用问题、平原河道洪水资源的模拟分析以及平原河网洪水资源利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 (1)针对雨洪水资源化潜力的动态性,引入雨洪水资源化理论潜力、可实现潜力、现实潜力和待开发潜力的概念,经计算得出:天津市北三河各流域有进行雨洪资源利用的水资源条件,同时指出北三河系有洪水资源利用的工程条件,因此,在该流域开展雨洪水资源利用工作是必要的、可行的。 (2)依次采用集对分析方法和Copula函数方法对天津市北三河各流域的降雨、入境径流量、入境径流量同境内降雨、入海水量的丰枯补偿特性进行了分析,两种方法相互验证,为水资源补偿特性分析提供了新途径,分析结果表明:北三河系的洪水资源利用模式并没达到较为理想的结果,在该地区进行补偿调度是可行的、有意义的。 (3)指出蓄滞洪区存蓄洪水产生的损失应包括淹没损失和后期遭遇洪水时产生的附加损失两部分内容,并建议采用“附加损失期望值”的概念来描述附加损失的平均大小;构建了蓄滞洪区洪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相对风险度的计算方法及评判标准;以大黄堡洼为例,对其洪水资源利用各蓄水情景进行了损失、效益估算,举例说明了相对风险度较综合风险度更能增强决策者的风险意识,从而提出应对策略。 (4)阐述了洪水资源利用规划的内涵,总结了洪水资源利用方案的综合评价方法,将所建立的适用于平原河网地区的蓄满-超渗-蓄满三层耦合产流模型和一维非恒定流平原河网模型,应用到考虑洪水资源利用因素的实时调度中,并以大黄堡洼为典型区域进行了模拟计算,给出了控制分洪水量依次为708万m3和1034万m3时的损失、效益和风险值。
【图文】:
第三章 平原区域雨洪水资源利用可行性分析表 3-3 北三河系各频率年雨洪水资源量(亿 m3)频率(%)量值50 20 10 5自产水量 6.3906 7.2132 9.3248 8.2134理论潜力 12.3928 20.3795 27.9279 32.7418可实现潜力 10.2656 18.2523 25.8007 30.6145表 3-3 中的自产水量值并不是随着频率的减小而增大的,这是因为此处的频率是以待开发潜力值为系列而得到的,而待开发潜力受到自产水量、入境水、出境水等多因素的影响,所以,自产水量值的这种波动是合理的。
615.4.1.2 水文气象大黄堡洼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约 610mm,七、八月份雨量较为集中,,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以上。气候特点是冬寒晴燥,夏热多雨,春旱多风,冬夏两季气温变化较大,地下水埋深浅。图 5-3 大黄堡洼分区图(a)建库前分区图(b)建库后分区图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V213.9
本文编号:2658160
【图文】:
第三章 平原区域雨洪水资源利用可行性分析表 3-3 北三河系各频率年雨洪水资源量(亿 m3)频率(%)量值50 20 10 5自产水量 6.3906 7.2132 9.3248 8.2134理论潜力 12.3928 20.3795 27.9279 32.7418可实现潜力 10.2656 18.2523 25.8007 30.6145表 3-3 中的自产水量值并不是随着频率的减小而增大的,这是因为此处的频率是以待开发潜力值为系列而得到的,而待开发潜力受到自产水量、入境水、出境水等多因素的影响,所以,自产水量值的这种波动是合理的。
615.4.1.2 水文气象大黄堡洼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约 610mm,七、八月份雨量较为集中,,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以上。气候特点是冬寒晴燥,夏热多雨,春旱多风,冬夏两季气温变化较大,地下水埋深浅。图 5-3 大黄堡洼分区图(a)建库前分区图(b)建库后分区图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V213.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珊珊;张江山;;基于熵权的多目标决策—理想点在山仔水库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1期
2 魏素清,周潮洪,安宵,韩民安;天津市雨洪水资源化利用的探讨和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3年06期
3 崔丽娟;鲍达明;肖红;张曼胤;何春光;;扎龙湿地生态需水分析及补水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4 陈守煜,王淑英,郭瑜,高永胜;水库设计汛限水位动态模糊控制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5 王本德;郑德凤;周惠成;马小兵;;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方案优选方法及指标体系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6 郑红星,刘昌明;南水北调东中两线不同水文区降水丰枯遭遇性分析[J];地理学报;2000年05期
7 李长安;长江洪水资源化思考[J];地球科学;2003年04期
8 朱兆成;;水库实施洪水资源化与应对旱涝急转风险的关系探讨[J];中国防汛抗旱;2007年06期
9 张金才;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径流丰枯遭遇分析[J];湖泊科学;1999年03期
10 刘晓琴,胡彩虹,王燕青,吴泽宁;陆浑水库分期洪水资源化风险分析[J];灌溉排水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玮;洪水资源化利用模式及风险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581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658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