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黑龙江西部半干旱区种植结构调整与水资源优化配置

发布时间:2020-05-11 12:44
【摘要】: 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依赖愈发显著,水资源匮乏已经成为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尤其对于干旱半干旱区,农业水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在开源节流、推广非充分灌溉的同时,种植结构调整成为增加有限水资源利用效益的最佳途径。 针对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农业种植所面临的缺水问题,论文以齐齐哈尔地区为研究案例,结合“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对该地区粮食生产的要求,进行基于种植结构调整的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首先总结概括了以往有关水资源优化配置以及种植结构调整的理论与方法,挖掘出传统的研究方法在处理多目标问题时,往往忽略个目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淡化了各目标之间的不可公度性与矛盾性,赋予各个目标以定量权重的做法,人为地割裂了事物之间的联系,难以得出切合实际的可行解;同时忽略了“人”在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主观能动作用。针对以上两方面的问题,文章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分析方法,系统阐述了复杂适应系统理论,通过分析种植结构调整的非线性与多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与不确定性、适应性、自组织性、涌现性,说明了种植结构调整的农业水资源系统是可以称之为一个复杂适应系统,从而说明了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解决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的充分性与必要性。 其次通过对农业水资源系统进行分析,将该地区的种植作物概化为八个种类,以把种作物的种植面积作为复杂适应系统的主体,从微观主体入手,对系统进行了层次的划分;采用自下而上的涌现生成建模方法再现了种植结构调整的受限生成过程,运用数学语言揭示了系统的演化过程及运行机理;合理刻画了主体的自主性、适应性,解决了由适应性所产生的系统复杂性问题,建立了基于种植结构调整的优化布局模型。 对遗传算法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本质进行剖析,得出两者无论在本质特性、进化模式方面,还是在实现目标与运行方式上都具有一致性,因此采用遗传算法对复杂适应系统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求解是恰当可行的。结合种植结构调整的多目标要求,提出了运用多目标协同进化遗传算法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求解,得出了切合当地实际的各作物种植面积比例。 采用复杂系统协调度理论,对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以及系统的总协调度进行分析,提出了系统子系统之间协调度的计算方法,对优化配置后的种植作物面积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计算,协调度都已经非常接近于最佳值1,可以看出系统间的协调度均较高,并且系统总协调度大于0,说明系统的发展是趋于和谐的。 文章最后总结了论文研究的成果,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模型以及将研究成果与GIS的结合问题。
【图文】:

关系图,内部系统,外部环境,关系图


杂适应系统通过执行系统、信用分派、规则发现这三种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进化植结构调整的农业水资源复杂适应系统分析农业水资源系统业水资源系统是以农业(本文主要研究种植业)用水为主体的一种特定的系统。在一定的范围或环境下,为实现水资源开发目标,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农业用水主体(用水户与灌区)和管理主体所组成的整体,包括自然水文过程、管理、用水户、灌区及其所涉及的生态环境,与农业用水的管理、利用等有关的通过有机联系,便形成了系统的结构,从而决定着系统的整体功能——保护改善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总体来说农业水资源系统是与生态环境、社耦合的水资源生态经济复合系统,是自然资源与人工管理系统相结合的复合系统究的农业水资源系统其外部环境为天然降雨径流来水过程、渠道输水能力、工业与其他(种植业之外)的互相影响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系统;其内部的组成要同时间、空间、数量、质量、用途的水以及由此组成的、与种植业有关的社会、统。

源系统,需水信息,适应性行为,虚拟企业


igure 3-3 Complex adaptive system theory general steps for the problem of water resousystems.1 主体的抽象主体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并不一定是指人或生命体(孙建,2002)。只要系统中其它个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进和信息的获得而对自身行为规则产化,我们就称它具有适应性,就能将其简称为主体。本文在进行主体抽象时考虑到多目标优化原则、协调发展原则和概化原则,选取(1)政府主体,主要行为包括宏观经济调控、人口发展管理、生态管理、社会主体的适应性表现为种植业综合效益最大化。(2)供水主体,主要行为包括降雨、地下水、地表水的统计及农业水资源量的政府主体的信息调控、收集企业需水信息报告并供水、收取水费等;(3)虚拟企业主体(需水主体),行为包括提供需水信息、获取水量、进行企业产品获得利润,企业主体的适应性行为表现为经济效益最大化;(4)外部环境主体,市场主体为产品交易场所,非本文研究的内容,,但不可或体包括个体用水户和灌区,是虚拟企业的执行体,适应性行为表现为社会效益与大。各主体行为之间关系见图 3-4。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323.213;F32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晓燕;朱九龙;严家明;;供应链管理与南水北调水资源的优化配置[J];人民黄河;2006年06期

2 张炜;张静芳;张涛;邢冉冉;;大系统、多目标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J];内蒙古水利;2007年01期

3 韩立军;;左权水资源现状及对策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4 罗树国;刘歧;丰新国;;树立科学发展观 有效利用水资源——利津县积极探索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对策[J];治黄科技信息;2007年06期

5 邵德刚;;我国干旱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08期

6 张芳;;垦利县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探讨[J];山东水利;2006年07期

7 苗红昌;闫振真;;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8年04期

8 戈锋;;保增长 促民生 着力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节约保护[J];内蒙古水利;2009年02期

9 杨秀娟;;大同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可持续利用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30期

10 张浩;我国建立水资源配置动态模拟模型体系[J];水处理技术;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梅兰;;福建垦区粮食种植结构调整探讨[A];福建农垦实践与探索(第二辑)[C];2003年

2 钱长根;平培元;葛胜娟;陈效平;;嘉兴市种植结构调整现状、问题与对策[A];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3 赵丹丹;林耿耿;李蔚;钱淼华;许月萍;;多目标遗传算法在杭州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应用[A];中国原水论坛专辑[C];2010年

4 高斌;王亮;彭晨蕊;刘星;;突破传统水资源约束的天津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易先达;张成;张胜昔;华金平;;棉田布局及种植结构调整的思考[A];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6 刘圣金;;松花江水资源优化配置浅议[A];中国水利学会2000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王浩;杨小柳;甘泓;;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的现状与未来[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8 程汝宏;刘正理;田静;范保杰;;杂粮在我国种植结构调整中的地位与发展策略[A];’2003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9 申东;;水务改革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选择[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城市防洪专业委员会2001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张福耀;程庆军;平俊爱;杜志宏;;种植结构调整中的优势草种——饲草高粱[A];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展欣;沈阳市1.5亿元农业资金促进种植结构调整[N];中国审计报;2010年

2 记者耿向文;绥滨县种植结构调整“调”出双丰收[N];鹤岗日报;2011年

3 记者 刘亮明;乌盟向种植结构调整要经济增长点[N];人民日报;2000年

4 马琴妙 马少良;强化责任促干劲 狠抓落实保质量[N];民族日报;2009年

5 蔡彬;黑河市种植结构调整加速[N];黑龙江经济报;2005年

6 赵普昌 记者 曾庆霖;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速”[N];牡丹江日报;2008年

7 刘文亮邋张波 贺晋;朔州:优化种植结构 提高综合产能[N];中国特产报;2008年

8 记者 吕游;加快种植结构调整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N];黑河日报;2011年

9 双朋 宝晶 景翠;跨省经营结硕果[N];黑河日报;2008年

10 邢爽 记者 李民峰;黑河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秋整地[N];黑龙江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守建;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2 高斌;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及供水系统规划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夏珊珊;沿海平原水资源优化配置与河网水沙输移计算[D];浙江大学;2010年

4 何英;干旱区典型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5 陈兆波;基于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塔里木河流域农业种植结构优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6 于长剑;通辽市水资源系统动态模拟评价与宏观经济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7 许文峰;郑东新区龙湖水资源优化配置及技术保障措施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许延利;基于环境质量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赵然杭;城市水资源利用的关键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钟锦;基于演化博弈的淮河流域水环境管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苏林;济南市中心城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及泉流量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孙旭;mP灞河流域面向生态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俊;太原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及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4 丁杰;龙口市兰高镇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济南大学;2010年

5 雷文娟;疏勒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马莉;疏勒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周婧;白洋淀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8 宋瑞勇;基于WEAP模型的龙口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9 时启军;黑龙江西部半干旱区种植结构调整与水资源优化配置[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10 杨涛;独山子地区水资源联合调度与优化配置[D];西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584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6584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4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