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背景下基于GIS的黑龙江省农业气候资源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S16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小燕;;浅谈GIS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甘肃科技纵横;2011年04期
2 仝文伟;张玉娟;郭艳玲;王二虎;;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应用研究[J];河南科学;2011年08期
3 徐静;;秦皇岛地区气候资源及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徐华军;杨晓光;王文峰;徐超;;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变化Ⅶ.青藏高原干旱半干旱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7期
5 何永坤;郭建平;;1961—2006年东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J];自然资源学报;2011年07期
6 李明春;马永忠;黄英华;;气候变暖对建昌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7 冶明珠;郭建平;蒋跃林;赵俊芳;袁彬;;气候变化对农作物气候适宜度影响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8 白传美;彭毓明;;罗甸县农业气候资源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3期
9 辛瑞芳;范向杰;靳泽辉;;河曲县海红果种植的气候条件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2期
10 牟晓新;刘军;;谈如何发挥农业气象在农村工作中的作用[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纪瑞鹏;陈鹏狮;冯锐;张淑杰;武晋雯;张玉书;;农业气候资源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以辽宁省为例[A];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国保;廖桂奇;陈利东;;玉林与台湾农业气候资源比较研究[A];2008年广西气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关俊华;石金祥;陈文辉;;南宫市桑蚕的生态气候资源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4 高阳华;冉荣生;唐云辉;;大西南通道农业气候资源及开发利用途径[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杨风蕊;高桂芹;孟艳静;许彦慧;高玲;;应用DTOPSIS综合评价内蒙中西部地区农业气候资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6 纪瑞鹏;陈鹏狮;冯锐;武晋雯;张玉书;;农业气候资源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以辽宁省为例[A];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2008年全国农业气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苏永秀;李政;;GIS在南宁市细网格农业气候资源分析中的应用[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纪瑞鹏;张玉书;冯锐;陈鹏狮;张淑杰;武晋雯;;辽宁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9 薛龙琴;刘伟昌;王祖汉;;河南省农业气候资源数据库及其查询系统的建立和应用[A];农业生态与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李丽纯;陈家金;李文;;福建省农业气候条件的综合评估分析[A];2007农业环境科学峰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汤傼;开发利用“两高”沿线农业气候资源[N];中国气象报;2011年
2 王君;农业气象应用重点实验室获准建设[N];中国气象报;2009年
3 邓志华 本报记者 李冬明;服务“三农”:从“增产”“减灾”把脉气象建设[N];江西日报;2010年
4 通讯员 王海亮;江西要求发挥气象基础保障作用[N];中国气象报;2010年
5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副局长 覃武;全面开展气象服务 充分发挥四大优势[N];中国气象报;2008年
6 记者单丽静 通讯员彭超;北碚“五个环节”打造“森林城市”[N];中国气象报;2009年
7 王世彤 本报记者 孙立刚;气象为农业经济发展护航[N];佳木斯日报;2009年
8 记者 冯君 通讯员 赵瑞;紧跟“变暖”脚步调整种粮策略[N];中国气象报;2009年
9 记者 王建忠 通讯员 王哲;共同促进农业防灾减灾工作[N];中国气象报;2009年
10 徐爱东;中国气象局打造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N];中国气象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文坎;GIS支持下的越南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区划的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2 邵晓梅;黄河流域节水农业关键问题的区域特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3 黄爱军;江淮地区近50年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及稻麦生产响应特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廖善刚;台湾海峡两岸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5 艾治勇;长江中游地区气候变化特点及双季稻适应性高产栽培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远;气候变化背景下基于GIS的黑龙江省农业气候资源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2 杨荣光;基于GIS技术的泰安市农业气候资源精细化区划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潘静;辽宁省农业气候资源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4 谢先全;福建省农业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红菊;阿克苏地区主要农业气候资源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6 魏兴萍;重庆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及其信息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7 余情;重庆市农业气候资源精细化模拟方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8 孙文堂;GIS在气候资源分析与农业气候区划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9 谯捷;川西高原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10 李白鸽;江淮地区近30年农业气候资源与稻麦生产潜力的演变特征[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622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662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