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玛曲段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6 03:11
【摘要】: 黄河玛曲段地处东经100°45′45″~103°38′,北纬33o08′~35°22′41″之间,海拔在2200~4806m之间,地理位置独特,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的结合部,生物多样性的过渡地带,其生物多样性在我国甚至世界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特有鱼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等功能区域。本文针对黄河玛曲段特定的社会经济和水域生态环境,以最终获得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为立足点,对黄河玛曲段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分析,重点对渔业资源保护进行探讨,为黄河上游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及甘肃省玛曲青藏高原土著鱼类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最终实现黄河玛曲段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地方经济的良性发展。 1、黄河玛曲段位于青藏高原气候带、高寒湿润气候区,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的特点。主要居民为藏族,以从事畜牧业生产为主,仅有少量的工业和旅游业,无工业污染源。 2、黄河玛曲段平均流量为371m3/s,年总径流量370×10 8m3,水流平缓,坡降为0.033%,流速1.1m/s。水质一级,透明度在为23.3~47cm之间。矿化度150-300mg/L,平均总硬度为3.55mg/L,平均离子总量为3946mg/L,PH值在8.1~8.3之间,属碱性水,平均水温为8.4~8.9℃之间,变幅0~16℃,河流溶解氧含量在6.9-7.7 mg/L之间。 3、该区域有藻类5门22科34属82种,主要种类为硅藻、绿藻和蓝藻,其它各门的种类较少。优势种为桥弯藻、针杆藻和舟形藻等。藻类的平均生物量为3.24×105 Cells/L和0.7439mg/L;其中硅藻类占总量的80.12%,重量占总量的74.56%。从季节上看,以春季最高,秋季最少。 4、该区域水域内有浮游动物52种,其中原生动物7种,轮虫13种,枝角类25种,桡足类7种。底栖动物共有12种,绝大多数为水生昆虫,占到种类数的75%,其余为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底栖动物中,常见种为钩虾、摇蚊幼虫、石蝇、四节蜉、尺蝽和石蚕等。 5、保护区内有毛苔草、乌拉草、两栖蓼、杉叶藻、穗花狐尾藻、假稻、金鱼藻、海韭菜、水麦冬、湿生扁蕾、睡菜、小叶狸藻、穿叶眼子菜、蓖齿眼子菜、龙须眼子菜、浅叶眼子菜、脊眼子菜、浮叶眼子菜、微齿眼子菜、水葱和牛毛毡等水生维管束植物分布。 6、生活于保护区内的脊椎动物有5纲、26目、58科、197种。其中鱼类2科14种、哺乳类6目12科29种,鸟类15目29科95种,两栖类3目3科4种,爬行类1目1科2种。 7、根据该水域的自然及渔业资源情况,拟在该区域建立黄河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重点保护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经济价值较高的黄河高原鳅、拟鲶高原鳅、厚唇重唇鱼、扁咽齿鱼、花斑裸鲤、黄河裸裂尻鱼和骨唇黄河鱼等7种鱼类,以及水獭、西藏山溪鲵、岷山蟾蜍、西藏齿突蟾、中国林蛙等两栖动物。根据生态环境、土著鱼类及其栖息条件,按功能要求将保护区(包括支流、沼泽)划分为核心区和实验区,总面积为30996ha。其中核心区河流长度853km、面积8754ha,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8.24%;实验区河流长度905km、面积22242ha,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1.76%。 8、保护区的建立,将在保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维持黄河中上游生态平衡、防止黄河水患、保障黄河中下游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使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草甸草原生态系统受到良好保护。为资源恢复和合理利用提供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S937
本文编号:2729736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S93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玉珍;;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及生物多样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2 王玉江;段代祥;;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生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3 蔡迪花;郭铌;韩涛;;1990—2001年黄河玛曲高寒沼泽湿地遥感动态监测[J];冰川冻土;2007年06期
4 丁瑞华;四川省黄河水系鱼类及其保护的研究[J];动物学杂志;1996年01期
5 孙平发;吉亚辉;;黄河上游玛曲湿地可持续发展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潘怀剑,田家怡;黄河三角洲水质污染对淡水鱼类多样性的影响[J];水产科学;2001年04期
7 吴豪,虞孝感;长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状况及功能区划分[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年03期
8 黄国勇,韩茂莉,陈兴鹏;玛曲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分区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2期
9 何志辉;黄河水系渔业资源调查[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10 姜世中;;黄河源区达日至玛曲段近50年径流量变化趋势分析[J];地理研究;2008年01期
本文编号:2729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729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