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30 20:36
【摘要】: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水。水资源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重要物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对水的数量与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长期以来,在“人类利益中心主义”的狭隘观念支配下,人们一味追求经济增长,忽视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以资源的巨大浪费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水危机不断加剧,水污染不断恶化,人类的生存、生活质量不断下降。 我国的水资源状况也十分严峻。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问题日益加剧,合理开发、有效利用、严格保护水资源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当前,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对各种资源的需求急剧加大。水资源作为一种基础的自然资源,只有实现可持续利用,才能实现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目前水资源法律体系已基本建立,但可持续发展理念并没有成为水资源法律的指导思想。 本文共有四章内容组成。第一章文献综述部分从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出发,强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第二章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和本质的全面介绍,分析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相互关系,明确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得出我国坚持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第三章通过对国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法律制度的分析比较,吸取合理的部分,为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法律制度的建立提供可借鉴之处。第四章是本文的中心内容,通过介绍国内水权制度研究的最新成果,对我国新《水法》的立法目的和思想、制度设计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构建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制度。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健全水资源法律法规,建立明确的水资源流域管理制度,建立水权制度,建立完善的公益诉讼制度,确立公众参与机制,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总之,我国水资源立法必须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从法律层面探索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制度,才能最终实现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22.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亦农;;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J];甘肃科技纵横;2011年04期

2 张伟;;河北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J];科技资讯;2011年19期

3 ;投稿须知[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3期

4 ;地球气候与可持续发展[J];大众标准化;2002年07期

5 ;投稿须知[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7期

6 ;投稿须知[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1期

7 高冬云;;城市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8 刘常亮;;浅析环境安全含义及其研究进展[J];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9 何惠甜;;论学科馆员与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20期

10 ;投稿须知[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哲夫;杜焕民;;新疆矿产和水资源开发与对策建议[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王儒述;;西部水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A];水电论坛报告文集[C];2004年

3 李智;鞠美庭;邵超峰;刘伟;;城市宏观环境规划思路探讨[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4 龙银河;游惠明;;浅谈如何有效保护贵州的水资源[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5 杨忠耀;;西部水资源开发的哲学思维[A];中国农业地学研究新进展——2000年全国农业地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卢耀如;刘少玉;张凤娥;;中国水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A];喀斯特与环境地学——卢耀如院士80华诞祝寿论文选集[C];2011年

7 陈成金;程祖德;;论海岛水资源开发配置保护管理[A];中国水利学会一九九九年优秀论文集[C];1999年

8 王浩;;西部大开发战略下的西北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A];中国水利学会2003学术年会特邀报告[C];2003年

9 朱斌;;科学发展观与浦东的可持续发展[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田竹君;;水资源与湿地保护[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严斐 通讯员 范明强;中外专家共商水电可持续发展之路[N];中国电力报;2008年

2 本报评论员;坚持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开发道路[N];昆明日报;2011年

3 记者 葛如江;抗旱需要水资源开发仍须有节制[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4 记者 杨民;共谋水资源开发大计[N];四川政协报;2011年

5 通讯员 华锴;奥运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举办[N];北京日报;2008年

6 ;我国地方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工作进入新阶段[N];科技日报;2008年

7 记者 嵇哲;切实采取有力措施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可持续发展[N];浙江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窦彦莉;欧特克:设计也须可持续发展[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9 陈连忠 李碧森 王元科 王铁 本报记者 尹明 郑德忠;生态立市:引领仁怀可持续发展[N];经济信息时报;2008年

10 郝哲;宝洁发布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桑东莉;可持续发展与中国自然资源特权制度之变革[D];武汉大学;2005年

2 胡建渊;南京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3 彭善枝;环保产业与可持续发展[D];武汉大学;2004年

4 李咏梅;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5 蔡自力;可持续发展与财税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6 陈军飞;城市生态系统诊断预警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7 张周堂;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8 王哲林;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我国环境税有关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张安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田治威;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观[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金鹏;甘肃中部水资源承载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2 曹虎;武威绿洲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D];甘肃农业大学;2004年

3 向华峰;推进我国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政府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祥芸;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喀斯特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5 古丽娜;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克里亚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6 刘修岩;马克思的经济发展理论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D];河南大学;2005年

7 塔娜;内蒙古镶黄旗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8 刘玉为;宜宾市大气污染防治与可持续发展浅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温小英;延续地域特色,营造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城镇[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10 杨薇薇;关于我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357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7357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9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