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引黄灌区水沙资源优化配置

发布时间:2020-07-16 18:41
【摘要】: 随着人类活动影响的日益增强,黄河流域水资源将进一步开发利用,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最根本的问题是泥沙问题,渠首沙化、堆沙场地殆尽、生态环境恶化、弃水弃沙带来的河道淤积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引黄泥沙已成为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本文针对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水沙资源利用的现状,通过理论研究、实测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开展了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水沙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和数学模型的研究,并在典型灌区进行了初步应用。论文取得如下主要研究成果: (1)引黄灌区水沙资源优化配置包括改善渠道输沙能力和水沙资源综合利用两个方面,两者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提出了以改善合渠道输沙能力和水沙资源综合利用为目的的水沙资源联合多目标优化配置方法。 (2)根据引黄灌区水沙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理论,构造了水沙资源优化配置综合目标函数,提出了确定各配置约束条件的方法,建立了引黄灌区水沙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数学模型,并采用线性规划单纯形法求解。 (3)结合水资源优化配置,以泥沙资源优化配置为重点,通过层次分析法、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改进权重确定方案的层次分析法,分别构造了水沙资源优化配置综合目标函数的不同表达式,分析计算了位山和簸箕李引黄灌区的水沙资源分布及各变量的能力约束,提出典型引黄灌区的水沙资源优化配置模式,并对水沙资源优化配置模式进行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V213.9
【图文】:

布置图,渠系,灌区,布置图


东、西2条引水渠,2个沉沙区,3条干渠及878条分干、支渠,支渠以上建筑物5700余座。位山灌区工程布置如图5一1所示。(l)位山引黄闸位山渠首引黄闸,为8孔闸门,单孔宽7.7m,高3m,设计流量240时渺。东面三孔向东渠、东沉沙池和一干渠供水,设计流量80m3/秒,西五孔向西渠、西沉沙池和二、三干渠供水,设计流量 160m3/秒。(2)输沙渠引黄闸至沉沙池入口为输沙渠。东输沙渠长15.3km,比降 1/7000。西输沙渠长15.7kln

平面图,簸箕李灌区,平面图,引黄闸


西条渠设计引水流量55m3/s。干级渠道总长度132.skm,自渠首引黄闸向下游分别为 22km长的东条渠, 16km的总干渠,至沙河枢纽分一、二千渠,一干渠长 28.5kin,二干渠长 66km。灌区平面图见图5一2。簸箕李灌区的灌排系统已初具规模,具有一定的引、蓄、供、排能力。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四大工程体系:饮水工程、输水工程、蓄水工程和灌溉示范工程。(l)灌溉系统引水工程:渠首建有两座引黄闸。东引黄闸于1976年建成,为6孔 3x3m箱式涵闸,闸底高程18.6m,设计引水流量75.oms/s。西引黄闸于1989年建成,闸底高程16.sm,设计引水流量 50.0ma/s。输水工程:自渠首引黄闸建有输水渠2条,东渠长22km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周宗军;王延贵;;引黄灌区泥沙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及应用[J];水利学报;2010年09期

2 赵海镜;胡春宏;陈绪坚;;流域水沙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综述[J];水利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许生原;引黄灌区灌溉事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周雷;位山引黄灌区沉沙池覆淤还耕优化方案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姜海波;位山灌区水沙调度方式与沉沙池输沙通道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583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7583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8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