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流域水资源综合评价及水资源演变规律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V213.4
【图文】:
理位置与地形地貌辽流域位于我国东北部,其地理位置为东经 115°32′至 53°34′之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及河北省承德市的一部分,西北部与蒙古人民共和国勒盟接壤,西南部与河北毗连,北部和东北部以额尔里江与俄罗斯分界,东部隔图们江、鸭绿江与朝鲜民渤海和黄海。松辽流域总面积 124.9 万 km2,约占全江区为 93 万 km2,辽河流域 31 万 km2,见图 2.1。 流域地貌的基本特征是西、北、东三面环山,南濒渤阔的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东北部为三江平原。东部图山和努鲁儿虎山,大、小兴安岭屏峙于本流域的西江和辽河分水岭的低丘冈地。山地与平原之间有丘陵 km2,占总面积的 43.6%,丘陵 32.6 万 km2,占总面2,占总面积的 32.1%。
图 2-2 松辽流域水系分布图Fig 2-2 Stream distribution of Song Liao basin然气候特征:流域气候变化较大,基本为处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严,年平均气温为 10℃~ 4℃,由西北部向东南部递增,大部分地区年最高气温为 7 月份,南北相差不大,一般在 20℃~5℃之间,极赤峰 42.5℃;年最低气温为一月份,南北相差较大,南部为 4℃,北端最低气温为黑龙江最北部的漠河 52.3℃。松辽流域高于 10℃的天以上。日照时数南北差别不大,但东西两侧有差异,东部阴雨天为 2200~2400h;而西部晴天日数较多,为 2600~3300h。无霜期北般为 120 140 天,最短的只有 90 天;南部为 140 160 天,最长的大。但是,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松辽流域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的改的 80 年代中期的偏冷期,逐渐升温。图 2 3 为近年 60 年流域气温
图 2-3 松辽流域气温演变趋势Fig 2-3 Climate evolution tendency of Song Liao basin降水量:全流域年降水量受太平洋大气环流的影响,降水量的年内和年际变化较大。据统计,全流域近 50 年整体呈减少趋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511.9mm,且主要集中于汛期(6 9 月份);区域间差异较大,整体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图 2 4 为降水量的变化。 00.511.522.533.544.51956 1961 1966 1971 1976 1981 1986 1991 1996 2001 2006年/度Ttemperaturemulit-annual average线性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蔷,张敏,艾晓东;可持续发展与松辽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J];东北水利水电;1999年04期
2 刘永懋;松辽流域水资源的问题与对策[J];东北水利水电;1998年10期
3 吕平,唐洪涛,蒋宏伟,姜延生;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成果丰硕[J];东北水利水电;2002年12期
4 彭冰;松辽流域拯救黑土[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3年03期
5 白花琴,赵琳,杜亚文;松辽流域2000年水资源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2001年12期
6 于洪民,赵万智;松辽流域水利可持续发展对策[J];东北水利水电;2003年01期
7 迟宝明,王志刚,林岚,崔新颖;松辽流域水资源现状与地下水开发利用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年03期
8 白花琴,赵琳,王振宝;松辽流域2001年水资源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2003年01期
9 冯明祥;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回顾[J];东北水利水电;1999年10期
10 王志刚,温永左,董惠民,崔新颖;松辽流域地下水资源[J];东北水利水电;200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和跃;;21世纪松辽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初探[A];中国水利学会200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侯玉新;;松辽流域水污染防治法律问题研究[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3 刘权;曹艳秋;;松辽流域地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A];2001年东北三省测绘学术与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4 王岩松;沈波;;松辽流域景观分类研究[A];全国第一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李世泉;陈浩生;;松辽流域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及实施问题的探讨[A];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论文选编[C];2003年
6 谢琳娜;陈清林;金世光;;松辽流域省界缓冲区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水环境保护及生态修复的研究与实践[C];2005年
7 王晓妮;尹雄锐;张翔;;WPI指数及其在松辽流域的应用研究[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刘玉龙;迟鹏超;罗尧增;王浩;甘泓;张延坤;;松辽流域水资源使用权初始分配协商机制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9 尤晓敏;;松辽流域干旱规律分析及预报方法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6学术年会暨2006年水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水文水资源新技术应用)[C];2006年
10 尤晓敏;;松辽流域暴雨洪水监测预报机制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事件的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冷秋 姜智 于颖越;松辽流域:严阵以待防大洪[N];中国水利报;2010年
2 ;推进松辽流域水利实现新跨越[N];中国水利报;2011年
3 ;加快推进松辽流域水利新跨越[N];中国水利报;2011年
4 记者 杨飞;不断开创松辽流域水利工作新局面[N];中国水利报;2009年
5 赵建平 李平;松辽流域生态需水的求证与思考[N];中国水利报;2004年
6 记者 郑秀文;松辽流域初始水权分配四项成果通过验收[N];中国水利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王鑫;松辽流域:以防大汛为基点[N];中国水利报;2007年
8 孟令钦;保护黑土地[N];中国水利报;2002年
9 记者 郑秀文;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通过审查[N];中国水利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贾君洋;以超常姿态应对防汛关键期[N];中国水利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宇晖;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流域水循环及面源伴生过程模拟研究与应用[D];东华大学;2012年
2 仕玉治;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流域水资源的影响及实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铮;松辽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2 郭志辉;松辽流域水资源综合评价及水资源演变规律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3 修丽娜;基于Oracle9i松辽流域水资源管理大型空间数据库的建立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于洪民;松辽流域可持续发展水利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5 林沫;松辽流域水资源评价信息系统建设[D];吉林大学;2010年
6 孙启明;松辽流域六河流细菌学评价与指示菌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7 刘蕾;东北典型湿地及松辽流域河道内生态需水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张蕾;松辽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质主成分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9 李政;基于元数据及云—神经网络的数据管理分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刘家福;基于GeoVRML的三维地理信息可视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584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758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