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基于循环经济的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7 07:49
【摘要】: 黑龙江省的资源型城市是我国重要的资源与能源基地,建国50多年来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发挥了功不可没的巨大作用。但黑龙江省的资源型城市大都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由于受传统线性经济的影响,资源型城市形成了单一采掘、经济增长过分依赖资源性产出、生产方式比较粗放的格局,单一的经济结构及大量开采导致部分城市的资源已濒临枯竭,如煤炭、石油、木材等。资源枯竭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环境问题,部分矿区失去了原有的经济优势,资源型产业地位下降,资源型城市发展受阻。面对一系列的危困,资源型城市要摆脱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循环经济转型。 论文通过对大量资料的分析整理,并结合国内外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相关研究,得出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经过多年的高强度、大规模开采,面临着主体资源枯竭,失业情况严重、人员“转型”困难,地方政府财政困难,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等一系列问题。本文还分析得出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的结构调整与循环经济发展处在一个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治大环境中;并且仍然较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与规模化工业体系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基础;同时城镇化程度高、社会教育资源丰富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强力社会支持;再者循环经济技术日新月异,是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文章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方法,对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论文分析了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的主体构成,包括作为引导者的政府、实施者的企业、社会基础的公众。文章还分析了资源型城市物质要素循环与非物质要素循环,并在此基础上按照资源类型分别论述了油城、煤城、林城的循环经济发展路径。 论文在分析了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循环经济发展架构分析得出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对策具体包括:完善循环经济法规和政策体系;完善财政金融服务体系;开发人力资源,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科技支撑;加强宣传;营造循环经济发展社会氛围。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299.27;F205
【图文】:

能耗比较,单位,粗放型增长,产出效率


人均能源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从资源利用效率看,我国仍然处于粗放型增长阶段。以单位GDP产出能耗看,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非常大,见图1一1。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我国相当于美国的28.6%,欧盟的16.8%,日本的10.3%。

种类,资源型城市,县级市,特大城市


…续落龚袋…(2)资源型城市数量与类型本文采用国家发展与改革悉吊套会观妈沐热窄盼涯丽妞如软工,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二书中的标准划分资源型城市的数量与类型I1n。_-澎翼翼黔澎喜暑薰黔履,然有8座,占7%,其他城市5座,占4ok,见图2一1。座、怂黯黯’一篡蒜森…望罢毅舔凳蟹黑黑鸳18%。一_一按照城市规模分类,资源型城市中属于特大城市3座丫大城市14座、中姗市44座、小城市一57座,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占资源型城市的比重为48%、3水、l2%、晰、,姗问.一-几按照来掘业产值古土业总产值的比重在20%以上;来细亚产值县级市超过冬亿元、-地级市超过2亿元;采搁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在1污叭;来掘业从亚人数对县级市而言超过一l万人,对地级市而言超过2万人的标准,何时综合考虑其他有关因素,界定典型资源城市共计60座,见表脚。「-‘从资裤类型看、研座典型资源型城市

规模分布,资源型城市,规模分布,黑色冶金


资源型城市规模分布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红;张志刚;;大兴安岭森林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06年06期

2 赵景海;;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进展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3期

3 孟凡生,王超;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13期

4 周一星,R.布雷德肖;中国城市(包括辖县)的工业职能分类——理论、方法和结果[J];地理学报;1988年04期

5 陆大道;中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与新格局[J];地理研究;2003年03期

6 周一星,孙则昕;再论中国城市的职能分类[J];地理研究;1997年01期

7 陈红;杨飞;尚杰;;基于偏好理论的绿色生态住宅需求模型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8期

8 段宁;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J];环境科学研究;2001年06期

9 张米尔,武春友;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障碍与对策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02期

10 吴奇修,陈晓红;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与发展:一个文献综述[J];江汉论坛;2005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潘竞涛;矿业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2 董凯;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591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7591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d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