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7 06:19
我国农业用水量大,占总用水量的70%以上,农业用水效率低下,利用系数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随着水资源短缺形势的日益严峻,缺水问题不仅是阻碍农业发展的因素,同时也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解决农用水资源用量大、浪费多的问题,对缓解水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农用水资源利用的用水量限制入手,采用制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理论和比较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手段进行分析,得到实施用水限制能够有效抑制农用水资源不合理需求的结论。 在当前水资源供给量不会有明显增加,同时农用水价又比较低的情况下,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可以解决水资源的短缺问题。本论文的指导思想是,以形成节约用水的激励机制和避免水资源浪费的约束机制为目的,完善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制度,对农户利用水资源的活动进行适当的约束,引导用农户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根据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制度,农户的用水量应控制在上限“封顶”线之内。利用限额是该制度的核心因素,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利用限额的变动是导致用水需求曲线移动的主要因素。论文从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的制定原则、制定程序、以及分配方式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可持续性原则和粮食安全原则是需要兼顾的首要原则,该管理制度可以分三个程序实施:限额分配的准备程序、限额的分配程序以及限额制度的实施程序。为了避免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权在农户手中凝滞而失去效率,限额权应该进行开发运作,并据此设计出了促进限额权流转的机制。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权市场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市场的运行要在政府的调控下进行。 同时,论文创新性地提出了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权的概念。我国农用水权存在着所有者主体不清、水权界定不严格的弊端,利用限额权明确界定农户是限额的所有者,对农户拥有的利用限额权份额也作出了清晰的分配。界定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权是水权市场交易的基础条件之一。 限额管理是在资源出现短缺情况下的必然选择,以限额管理为核心的农用水资源管理制度采用行政性措施管理水资源,价格变化不再是水的需求量的变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解决农用水短缺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外的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农用水资源不仅得到节约利用,节余的农用水权还转移到具有较高价值的领域得到继续利用。我国一些地方的利用限额管理还处在探索阶段,其管理过程既存在着一些问题,也有不少经验,因此需要我们对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制度作进一步的细致研究。 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制度采取行政性措施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手段来控制农用水需求,它的运行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及相关措施的保障。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实施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该制度对农业生产的实践起着较强的指导作用。
【学位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F323.213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研究成果创新与不足之处
2 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基本理论
2.1 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的内涵
2.2 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的经济学原理
2.3 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的历史参照
2.4 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权
3 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的国际借鉴
3.1.以色列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
3.2 美国西部地区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
3.3 澳大利亚的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
3.4 日本的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
3.5 智利的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
3.6 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4 我国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问题
4.1 我国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问题概述——以黄河分水模式为例
4.2 我国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案例
4.3 我国农用水资源限额管理的问题总结与经验启示
5 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制度的完善设计
5.1 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制定的原则
5.2 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制度的制定程序
5.3 农用水利用限额管理方式
5.4 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制度运行的配套措施
6 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制度的开发运作
6.1 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制度开发运作的涵义
6.2 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制度开发运作的基本方式:市场交易
6.3 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制度运行的理论依据:相关概念界定
6.4 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市场的现实参照:水权市场的基本构造与运作原理
6.5 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市场的构建
6.6 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制度开发运作的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硕士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就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44409
【学位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F323.213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研究成果创新与不足之处
2 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基本理论
2.1 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的内涵
2.2 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的经济学原理
2.3 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的历史参照
2.4 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权
3 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的国际借鉴
3.1.以色列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
3.2 美国西部地区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
3.3 澳大利亚的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
3.4 日本的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
3.5 智利的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
3.6 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4 我国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问题
4.1 我国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问题概述——以黄河分水模式为例
4.2 我国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案例
4.3 我国农用水资源限额管理的问题总结与经验启示
5 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制度的完善设计
5.1 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制定的原则
5.2 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制度的制定程序
5.3 农用水利用限额管理方式
5.4 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制度运行的配套措施
6 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制度的开发运作
6.1 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制度开发运作的涵义
6.2 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制度开发运作的基本方式:市场交易
6.3 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制度运行的理论依据:相关概念界定
6.4 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市场的现实参照:水权市场的基本构造与运作原理
6.5 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市场的构建
6.6 农用水资源利用限额管理制度开发运作的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硕士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就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单以红;唐德善;;水权市场结构及其经济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1期
2 周姣;史安娜;;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经济学分析及制度创新路径[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9期
3 姚勤华;朱雯霞;戴轶尘;;法国、英国的水务管理模式[J];城市问题;2006年08期
4 胡继连;澳大利亚水权市场的形成与发育研究[J];调研世界;2001年11期
5 胡继连,葛颜祥;黄河水资源的分配模式与协调机制——兼论黄河水权市场的建设与管理[J];管理世界;2004年08期
6 梁素韬,韩会玲,赵建芬,刘宏权,周毅姝;基于水权理论的河北省农用水资源管理[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5年03期
7 蒲实;;论我国水权制度改革[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年12期
8 滕玉军;;中国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9 周霞,胡继连,周玉玺;我国流域水资源产权特性与制度建设[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12期
10 张勇;常云昆;;国外典型水权制度研究[J];经济纵横;2006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冯尔兴;黑河灌区(张掖市)节水农业制度创新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444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844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