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于都县耕地资源变化及其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1 06:03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尤其是耕地,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耕地资源极其匮乏的国家来说,保护土地资源,特别是保护耕地,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耕地保护工作事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存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也关系到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本研究是以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为背景,对江西省于都县耕地资源变化及其保护进行研究。本研究在深入调查、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首先对于都县的耕地利用现状和耕地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于都县影响耕地数量变化的因子,通过预测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最低保有量,并分析了于都县未来耕地的供需情况,从而确定于都县未来的耕地和基本农田的保护规模,随后提出了于都县耕地和基本农田的保护的对策与措施。通过研究,主要取得以下成果: (1)1997年~2005年于都县耕地共减少374.08公顷,年均减少量为41.56公顷,同时全县人均耕地呈逐年下降趋势,由1997年的0.043公顷/人下降到2005年的0.036公顷/人,低于全国人均耕地水平。耕地减少的原因主要有生态退耕、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以及灾毁,其中,建设占用比例最大,为64%;其次是生态退耕,为25.86%。 (2)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于都县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得出影响于都县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驱动因素:①人口增长驱动因素;②经济发展驱动因素;③政策因素驱动;④耕地生产力驱动因素。 (3)通过对于都县粮食单产、复种指数、粮作比以及于都县粮食消费量和自给率的预测,得到于都县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最低保有量,分别为2010年35051.81公顷,2020年32381.15公顷。从人口预测入手,对于都县耕地供需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预测,得出2006~2010年耕地将净增加1346.76公顷,2011~2020年耕地面积净增加60公顷。并通过多方案优化比较最终得到于都县耕地保有量规模2010年为35566.66公顷,2020年为35626.66公顷。 (4)对于都县目前的基本农田保有量指标进行了分析,根据上级下达的指标,确定新的基本农田保有量为30406.67公顷。根据于都县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农用地分等结果,结合于都县城镇和村镇建设发展规划,对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进行了合理分解和布局。 (5)本研究最后针对于都县耕地保护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于都县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对策和措施。
【学位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F323.211
【部分图文】:

结构图,于都县,结构图,公顷


耕地面积的76.巧%;望天田为4862.42公顷,占耕地的14.21%;旱地为2902.18公顷,占耕地面积的8.50%;菜地为393.53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15%。于都县2005年耕地利用结构详见图3.1。850%1.15%14.21口灌溉水田囚望天田目旱地留菜地图3.1于都县2005年耕地利用结构图 Fig3.1TheutilizedeultivatedlandstrueturediagramofyuduCountyin20053.1.2耕地分布情况根据2005年于都县土地统计簿可知,于都县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梓山镇,岭背镇,贡江镇,仙下乡,合丰镇,罗坳镇,银坑镇,车溪乡,葛坳乡和靖石乡,这十个乡镇的耕地数量共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58%左右。如图3.2所示。

分布图,于都县,坡度,耕地面积


嘛︹撇腿到川到润歇麟谈酬毗目酬翩勺月翎门目侧翩润月月0l%%尹、广广扩六吻奋飞汽尸沪广尹护尹护广心尹洲户黔岁图3.2于都县耕地分布图Fig3.2ThedistributedeultivatedlandmaPinYuduCounty根据《于都土地资源》可知,于都县属于丘陵低山地貌类型,地势起伏不平,耕地中坡地所占比重较大。坡度2o以下的耕地,占耕地面积的9.78%;2o一6o的耕地,占耕地面积的30.71%;6o一150的耕地,占耕地面积的37.84%;150一250的坡耕地,占耕地面积的7.12%;250以上的坡耕地,占耕地面积的14.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芙梅;黎德川;廖铁军;;我国耕地保护问题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2 陈利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与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3 彭珂珊;;中国耕地问题与保护对策[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3期

4 郭贯成;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分析——以江苏十三个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年05期

5 谭荣,曲福田,郭忠兴;中国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地区差异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3期

6 倪绍祥,刘彦随,张贵祥,王杰臣;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耕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年03期

7 唐秀君,王志刚;农地产权制度创新与可持续利用[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1年06期

8 周进生;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问题解析[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2年05期

9 吴先华;;耕地非农化研究综述[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1期

10 杨瑞珍;我国耕地资源保护的问题及对策[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韦素琼;闽台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的区域对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梁艳;关于耕地保护问题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2 邢晓娜;粮食安全下的耕地保护问题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6年

3 何贵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4 严冬梅;武汉市郊区耕地保护与耕地非农化驱动因素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5 张乐杰;农户耕地利用与耕地保护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6 郭海洋;河北省耕地资源安全评价与保障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7 戎婷婷;小城镇发展中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651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8651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1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