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基和复杂适应理论的北方沿海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9 10:58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替代的资源。城市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一系列水问题,特别是北方沿海城市以及一些水污染严重的地方,水资源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解决水危机的唯一方法。本文研究了水基系统的相关概念和复杂适应理论在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中的应用、水资源综合评价技术、演变控制理论、合理配置模型和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全文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将水基和复杂适应理论应用到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研究中。首先,阐述了城市水基系统的内涵并分析了其主要特征,城市水基系统与城市水资源系统最重要的区别表现在系统的组成结构上:前者将系统自身看作是大自然和人共同作用的产物,而将水资源管理系统看作是人思维的产物;后者将水资源管理系统看作是自身的一个子系统。然后,在分析了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复杂适应特征的基础上,针对系统中主体和对象并存、作为主体的人和其它生物并存的特殊现象,分别构建了人的刺激—学习适应—反应模型、其它生物的刺激—反应模型以及对象的刺激—反应模型,三者构成了系统的微观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系统的扩展ECHO模型。扩展ECHO模型的主体可以与其他主体或对象交流资源。(2...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城市水基系统演进过程示意图
(1)评价方法m与评价方法I的对比分析以大连市为例说明本文所用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方法I相比的优越性,评价结果的对比如图3.2所示。图中方法111仍采用表3.13的评价结果,方法工不考虑演进率,仅根据系统的稳定态与和谐度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稳定态与和谐度的权重分别为0.6和 0.4。
3.6.2大连市水基系统与烟台市水基系统健康状况的对比根据表3.13和表3.19中综合稳定态的数据,绘制大连市水基系统和烟台市水基系统综合稳定态演化过程对比图,如图3.3所示。由图3.3可知,大连市水基系统和烟台市水基系统的综合稳定态都呈波动演化过程,最低点均出现在城市的枯水周期;从级别特征值的数值来看,综合稳定态水平基本相当,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因此,从稳定态的角度分析,大连市水基系统和烟台市水基系统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在水文丰枯周期影响下如何维持系统的稳定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稳定态的整体水平。 44444444444411111111111111 33333.5lee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月 月,,一3卜一一二夕吩丫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二福厂 }}}李李二22.5自仁一一一一一一份入下一一一一一 刁口口只l、知卜~~~-~川卜~//l一叫卜-大连 连 连赛赛_}\一尸、、权 /----}一.卜-烟台 台 台 22222卜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弋尸一一一一气矛一一一二、 ((( 11111111.5}IIIIIIIIIIIIIII含含含个一愁成、/··’-一卜l·…二一‘·1… lll 1111111119966199771998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55卜卜卜-一一刁/\丫 丫 年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武汉市水资源合理配置[J]. 李媛媛,梅亚东,翟丽妮,段文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7(09)
[2]基于CAS理论的南水北调东线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J]. 牛文娟,王慧敏.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4)
[3]大连城市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应用研究[J]. 于长英,付万,李元华,任学慧.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7(04)
[4]基于Web Service的城市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开发及应用[J]. 张文明,董增川,王德智,丁胜祥,范群芳. 水力发电. 2007(07)
[5]中国南方季节性缺水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J]. 刘丙军,陈晓宏,张灵,刘德地. 水利学报. 2007(06)
[6]投影寻踪技术在松嫩平原西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应用[J]. 卞建民,张芳. 水土保持通报. 2007(03)
[7]基于模拟模型的深圳市水资源配置[J]. 冯文琦,王丽萍,向波.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7(02)
[8]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多目标博弈决策研究[J]. 罗利民,谢能刚,仲跃,包家汉.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1)
[9]基于Swarm平台的复杂系统建模仿真及其应用分析[J]. 倪建军,范新南,徐立中. 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 2006(04)
[10]论21世纪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陆海空协同系统[J]. 陈守煜. 水利学报. 2006(11)
博士论文
[1]城市环境复合承载力研究[D]. 相震.南京理工大学 2006
[2]基于生态原理的学科协同进化研究[D]. 王梅.天津大学 2006
[3]经济管理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与仿真研究[D]. 张保银.天津大学 2003
[4]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 郭秀锐.北京师范大学 2003
[5]复杂适应系统协同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 邱世明.天津大学 2003
[6]基于复杂性理论的创新系统理论及应用研究[D]. 任锦鸾.天津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城市化与城市居民用水关系的定量研究[D]. 张丹.辽宁师范大学 2006
[2]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 吕洪德.东北林业大学 2005
[3]辽河流域水安全评价研究[D]. 王琳.大连理工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06764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城市水基系统演进过程示意图
(1)评价方法m与评价方法I的对比分析以大连市为例说明本文所用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方法I相比的优越性,评价结果的对比如图3.2所示。图中方法111仍采用表3.13的评价结果,方法工不考虑演进率,仅根据系统的稳定态与和谐度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稳定态与和谐度的权重分别为0.6和 0.4。
3.6.2大连市水基系统与烟台市水基系统健康状况的对比根据表3.13和表3.19中综合稳定态的数据,绘制大连市水基系统和烟台市水基系统综合稳定态演化过程对比图,如图3.3所示。由图3.3可知,大连市水基系统和烟台市水基系统的综合稳定态都呈波动演化过程,最低点均出现在城市的枯水周期;从级别特征值的数值来看,综合稳定态水平基本相当,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因此,从稳定态的角度分析,大连市水基系统和烟台市水基系统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在水文丰枯周期影响下如何维持系统的稳定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稳定态的整体水平。 44444444444411111111111111 33333.5lee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月 月,,一3卜一一二夕吩丫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二福厂 }}}李李二22.5自仁一一一一一一份入下一一一一一 刁口口只l、知卜~~~-~川卜~//l一叫卜-大连 连 连赛赛_}\一尸、、权 /----}一.卜-烟台 台 台 22222卜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弋尸一一一一气矛一一一二、 ((( 11111111.5}IIIIIIIIIIIIIII含含含个一愁成、/··’-一卜l·…二一‘·1… lll 1111111119966199771998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55卜卜卜-一一刁/\丫 丫 年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武汉市水资源合理配置[J]. 李媛媛,梅亚东,翟丽妮,段文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7(09)
[2]基于CAS理论的南水北调东线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J]. 牛文娟,王慧敏.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4)
[3]大连城市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应用研究[J]. 于长英,付万,李元华,任学慧.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7(04)
[4]基于Web Service的城市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开发及应用[J]. 张文明,董增川,王德智,丁胜祥,范群芳. 水力发电. 2007(07)
[5]中国南方季节性缺水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J]. 刘丙军,陈晓宏,张灵,刘德地. 水利学报. 2007(06)
[6]投影寻踪技术在松嫩平原西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应用[J]. 卞建民,张芳. 水土保持通报. 2007(03)
[7]基于模拟模型的深圳市水资源配置[J]. 冯文琦,王丽萍,向波.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7(02)
[8]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多目标博弈决策研究[J]. 罗利民,谢能刚,仲跃,包家汉.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1)
[9]基于Swarm平台的复杂系统建模仿真及其应用分析[J]. 倪建军,范新南,徐立中. 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 2006(04)
[10]论21世纪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陆海空协同系统[J]. 陈守煜. 水利学报. 2006(11)
博士论文
[1]城市环境复合承载力研究[D]. 相震.南京理工大学 2006
[2]基于生态原理的学科协同进化研究[D]. 王梅.天津大学 2006
[3]经济管理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与仿真研究[D]. 张保银.天津大学 2003
[4]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 郭秀锐.北京师范大学 2003
[5]复杂适应系统协同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 邱世明.天津大学 2003
[6]基于复杂性理论的创新系统理论及应用研究[D]. 任锦鸾.天津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城市化与城市居民用水关系的定量研究[D]. 张丹.辽宁师范大学 2006
[2]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 吕洪德.东北林业大学 2005
[3]辽河流域水安全评价研究[D]. 王琳.大连理工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067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906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