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基于MODFLOW的大同县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评价

发布时间:2020-12-29 04:49
  地下水资源是大同县城市和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以及工业、农业供水的重要取水水源,是实现大同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大同县地下水开采的目标层为潜水含水层,因此该含水层的水资源量和水质状况等是当地政府及人民所关注的焦点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充分收集大同县相关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利用水均衡理论及数值模拟方法对大同县地下水资源进行了评价。根据大同县的地形地貌条件、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以冲洪积平原区及火山丘陵区作为本次评价区域;采用水均衡理论分析计算,确定评价区域内地下水资源总量为7453.40万m3。以大同县2008年地下水水质监测分析资料为基础,采用单项组分评价、综合组分评价以及比标系数法对大同县的地下水质量环境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大同县地下水质量基本为Ⅳ类水,个别地区甚至出现V类水。地下水超标项目主要为pH值、氟化物及细菌个数。通过生活饮用水卫生评价,显示大同县除永胜村和聚乐村符合标准外,其余各地地下水均不适合作为饮用水。针对模拟区的地形地貌条件、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确定模拟的主要含水层位并对模拟层进行概化。根据含水层富水性特征对模拟区进行参数分... 

【文章来源】: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地下水资源形成的环境条件
    2.1 自然地理条件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象
        2.1.4 水文
        2.1.5 社会经济概况
    2.2 区域地质条件
        2.2.1 地层岩性
        2.2.2 地质构造
        2.2.3 岩浆活动
    2.3 水文地质条件
        2.3.1 地下水含水岩系划分
        2.3.2 地下水循环条件
        2.3.3 地下水动态特征
    2.4 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第三章 地下水资源评价
    3.1 地下水资源量分类及评价方法
        3.1.1 地下水资源量分类
        3.1.2 评价方法
    3.2 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评价
        3.2.1 评价区域的确定
        3.2.2 地下水资源量计算及评价
        3.2.3 基于均衡法的地下水可开采量计算
    3.3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
        3.3.1 地下水水质监测
        3.3.2 一般水化学特征
        3.3.3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
        3.3.4 生活饮用水水质评价
第四章 基于MODFLOW的地下水可开采量模拟计算
    4.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4.1.1 研究区边界条件
        4.1.2 含水层水力特征
    4.2 数学模型
    4.3 数值模型
        4.3.1 原理
        4.3.2 数学模型的求解
    4.4 模型的设计与运行
        4.4.1 计算区网格剖分
        4.4.2 定解条件的确定
        4.4.3 地下水系统均衡要素的确定
        4.4.4 模型的运行
    4.5 模型的识别与验证
        4.5.1 模型的识别
        4.5.2 模型的验证
    4.6 区域水均衡分析
    4.7 地下水水位预测
        4.7.1 预测方案
        4.7.2 预测结果分析
    4.8 地下水可开采量评价
第五章 地下水资源保护
    5.1 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及存在的主要的问题
        5.1.1 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5.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5.2 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
        5.2.1 水量保护措施
        5.2.2 水质保护措施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综述[J]. 张笑然,王岩,王梓霖,马成有,江东.  吉林农业. 2011(09)
[2]淮北某矿区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J]. 王勇,曹丽文,刘勇,王晚中.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1(02)
[3]地下水数值模拟中入渗补给滞后的处理方法[J]. 胡立堂,仪彪奇,杨旭辉.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9(03)
[4]长江三角洲(南部)区域地面沉降模拟研究[J]. 薛禹群,吴吉春,张云,叶淑君,施小清,魏子新,李勤奋,于军.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04)
[5]地下水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张洪霞,宋文.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7(11)
[6]地下水数值模拟中的参数灵敏度分析[J]. 束龙仓,王茂枚,刘瑞国,陈国浩.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5)
[7]Visual MODFLOW在水源地地下水数值模拟中的应用[J]. 卞玉梅,卢文喜,马洪云.  东北水利水电. 2006(03)
[8]多尺度有限元法在地下水拟三维数值模拟中的应用[J]. 林琳,杨金忠,方跃骏,史良胜,王丽颖.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5(12)
[9]地理信息系统与地下水资源评价模型集成应用研究[J]. 杨旭,黄家柱,杨树才,闾国年.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5(04)
[10]渭干河流域三维地下水流数值模拟[J]. 张明江,门国发,陈崇希.  新疆地质. 2004(03)



本文编号:29450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29450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b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