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
发布时间:2021-04-26 22:59
从社会资源承载力、自然资源承载力、自然环境承载力、社会环境承载力4个维度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模型综合评价安徽16个地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安徽资源环境承载力整体水平不高,且存在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其中,合肥、黄山、池州、宣城、滁州、芜湖、六安等7个地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得分大于0,其余地市得分小于0;皖中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皖北地区相对较弱,皖南地区呈现两极分化。
【文章来源】:山西农经. 2020,(13)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背景
2 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 安徽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河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时空差异研究[J]. 卢亚丽,徐帅帅,沈镭.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02)
[2]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海岛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以舟山普陀区、定海区为例[J]. 徐文斌,郭灿文,王晶,程义远,徐鹏杰,张宏晔. 海洋通报. 2018(01)
[3]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区域可持续发展[J]. 廖慧璇,籍永丽,彭少麟. 生态环境学报. 2016(07)
[4]城市规划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徐州市为例[J]. 黄敬军,姜素,张丽,魏永耀,缪世贤.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S2)
[5]广东大鹏半岛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研究[J]. 孙芳芳,叶有华,喻本德,谭清良,吴国昭,张原,林石狮. 生态科学. 2014(06)
[6]中部区域内经济与资源环境冲突实证研究[J]. 张伟丽,华守亮,叶民强. 经济问题探索. 2006(03)
[7]水资源安全的度量: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与挑战[J]. 夏军,朱一中. 自然资源学报. 2002(03)
本文编号:3162274
【文章来源】:山西农经. 2020,(13)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背景
2 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 安徽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河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时空差异研究[J]. 卢亚丽,徐帅帅,沈镭.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02)
[2]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海岛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以舟山普陀区、定海区为例[J]. 徐文斌,郭灿文,王晶,程义远,徐鹏杰,张宏晔. 海洋通报. 2018(01)
[3]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区域可持续发展[J]. 廖慧璇,籍永丽,彭少麟. 生态环境学报. 2016(07)
[4]城市规划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徐州市为例[J]. 黄敬军,姜素,张丽,魏永耀,缪世贤.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S2)
[5]广东大鹏半岛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研究[J]. 孙芳芳,叶有华,喻本德,谭清良,吴国昭,张原,林石狮. 生态科学. 2014(06)
[6]中部区域内经济与资源环境冲突实证研究[J]. 张伟丽,华守亮,叶民强. 经济问题探索. 2006(03)
[7]水资源安全的度量: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与挑战[J]. 夏军,朱一中. 自然资源学报. 2002(03)
本文编号:31622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162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