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统计二阶广义线性混合模型的黄海冬季小黄鱼时空分布和资源量指数估算
发布时间:2021-06-13 03:21
使用地统计二阶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eostatistical delta-GLMM)分析了2001—2011和2015—2017年黄、渤海小黄鱼越冬群体在黄海中部、南部的空间分布,并用geostatistical delta-GLMM、基于普通克里格插值法和基于站位调查设计的扫海面积法分别估计了小黄鱼资源量指数,对geostatistical delta-GLMM相较基于普通克里格插值法和基于站位调查设计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2001和2002年,黄海越冬场主要存在北部(36°00′~37°37.5′N,123°15′~124°15′E)、中部(33°75′~36°00′N,123°15′~124°75′E)和东南部(32°00′~33°75′N,124°00′~125°15′E)3个生物量高密度区,其中中部区密度最高。从2003年开始,小黄鱼的生物量密度开始下降,北部和东南部高密度区下降程度高于中部高密度区;至2016—2017年高密度区变得不明显。冬季小黄鱼总资源量指数与小黄鱼的年产量、渔船功率变化趋势相反,呈下降趋势,且大部分年份站位数在37站以上,站位范围覆盖了本实...
【文章来源】:水产学报. 2019,43(07)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2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Changes in fish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Yellow Sea from 2003 to 2015[J]. 陈云龙,单秀娟,金显仕,JOHANNESSEN Arne,杨涛,戴芳群.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18(03)
[2]捕捞压力和气候变化对黄渤海小黄鱼渔获量的影响[J]. 刘笑笑,王晶,徐宾铎,薛莹,任一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8)
[3]气候变化对长江口鱼类资源密度分布的重塑作用[J]. 单秀娟,陈云龙,金显仕,杨涛,戴芳群. 渔业科学进展. 2016(06)
[4]捕捞和环境变化对渤海生态系统的影响[J]. 林群,王俊,袁伟,范振华,金显仕. 中国水产科学. 2016(03)
[5]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进展与展望[J]. 徐炜,马志远,井新,贺金生. 生物多样性. 2016(01)
[6]捕捞压力和气候因素对黄渤海带鱼渔获量变化的影响[J]. 王跃中,孙典荣,林昭进,王雪辉,贾晓平. 中国水产科学. 2012(06)
[7]黄海中南部小黄鱼种群生物学特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J]. 单秀娟,李忠炉,戴芳群,金显仕. 渔业科学进展. 2011(06)
[8]东海北部秋季小黄鱼分布特征及其与底层温度和盐度的关系[J]. 李建生,林龙山,程家骅. 中国水产科学. 2009(03)
[9]渤海小黄鱼生长特征的变化[J]. 郭旭鹏,金显仕,戴芳群. 中国水产科学. 2006(02)
[10]东海区小黄鱼空间格局的地统计学分析[J]. 张寒野,程家骅. 中国水产科学. 2005(04)
博士论文
[1]黄海和长江口水域渔业资源时空变化的研究[D]. 陈云龙.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17
[2]黄渤海小黄鱼、大头鳕和黄鮟鱇种群生物学特征的年际变化[D]. 李忠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1
硕士论文
[1]黄海小黄鱼种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张国政.中国海洋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26888
【文章来源】:水产学报. 2019,43(07)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2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Changes in fish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Yellow Sea from 2003 to 2015[J]. 陈云龙,单秀娟,金显仕,JOHANNESSEN Arne,杨涛,戴芳群.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18(03)
[2]捕捞压力和气候变化对黄渤海小黄鱼渔获量的影响[J]. 刘笑笑,王晶,徐宾铎,薛莹,任一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8)
[3]气候变化对长江口鱼类资源密度分布的重塑作用[J]. 单秀娟,陈云龙,金显仕,杨涛,戴芳群. 渔业科学进展. 2016(06)
[4]捕捞和环境变化对渤海生态系统的影响[J]. 林群,王俊,袁伟,范振华,金显仕. 中国水产科学. 2016(03)
[5]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进展与展望[J]. 徐炜,马志远,井新,贺金生. 生物多样性. 2016(01)
[6]捕捞压力和气候因素对黄渤海带鱼渔获量变化的影响[J]. 王跃中,孙典荣,林昭进,王雪辉,贾晓平. 中国水产科学. 2012(06)
[7]黄海中南部小黄鱼种群生物学特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J]. 单秀娟,李忠炉,戴芳群,金显仕. 渔业科学进展. 2011(06)
[8]东海北部秋季小黄鱼分布特征及其与底层温度和盐度的关系[J]. 李建生,林龙山,程家骅. 中国水产科学. 2009(03)
[9]渤海小黄鱼生长特征的变化[J]. 郭旭鹏,金显仕,戴芳群. 中国水产科学. 2006(02)
[10]东海区小黄鱼空间格局的地统计学分析[J]. 张寒野,程家骅. 中国水产科学. 2005(04)
博士论文
[1]黄海和长江口水域渔业资源时空变化的研究[D]. 陈云龙.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17
[2]黄渤海小黄鱼、大头鳕和黄鮟鱇种群生物学特征的年际变化[D]. 李忠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1
硕士论文
[1]黄海小黄鱼种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张国政.中国海洋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268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226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