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进展评述
发布时间:2021-07-06 12:33
随着经济发展导致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成为热点。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资源环境承载力概念从单要素承载力逐渐演进到多要素综合承载力,研究内容涉及人口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资源承载力成为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区域人口经济规模的动态性特征,单一的、静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已无法满足国土资源与空间精细化管理的发展需求,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逐渐向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转变。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程及国内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相关研究发现:多要素资源环境承载力缺乏统一的理论基础,在测算时大多是将单要素承载力进行简单的融合;承载力预警机制的研究不足,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阈值界定与关键参数设定方面还未达成一致的共识,还未形成全面适用的具体的临界超载与超载的关键阈值与预警指数标准。
【文章来源】:新疆农垦经济. 2020,(03)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
(一)人口承载力研究
(二)单要素承载力研究
1. 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
2.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3. 环境承载力研究
(三)多要素综合承载力研究
三、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
(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国内关于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的研究
(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内关于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的研究
四、国内外研究评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J]. 陈晓雨婧,吴燕红,夏建新. 自然资源学报. 2019(11)
[2]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制度化研究[J]. 段雪琴,赖旭,韩振超,田翠翠.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9(11)
[3]基于TOPIS最优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判别与趋势预测[J]. 张乐勤.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4]基于PS-DR-DP理论模型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J]. 王亮,刘慧. 地理学报. 2019(02)
[5]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的制度功能与完善[J]. 张真源,黄锡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6]水资源承载力预警研究进展[J]. 金菊良,陈梦璐,郦建强,张礼兵,吴成国. 水科学进展. 2018(04)
[7]特大型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以成都市为例[J]. 贾滨洋,袁一斌,王雅潞,刘毅,李玫. 环境保护. 2018(12)
[8]水环境承载力中长期预警研究——以昆明市为例[J]. 崔丹,陈馨,曾维华. 中国环境科学. 2018(03)
[9]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安全评价[J]. 刘丽颖,官冬杰,杨清伟,苏维词. 水土保持通报. 2017(02)
[10]市县土地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测度指标体系及核算模型解析[J]. 方创琳,贾克敬,李广东,王岩. 生态学报. 2017(15)
博士论文
[1]京津冀城市群综合承载力测评与预警研究[D]. 阎东彬.河北大学 2016
[2]资源—环境—经济(REE)循环复合系统诊断预警研究[D]. 丁同玉.河海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68251
【文章来源】:新疆农垦经济. 2020,(03)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
(一)人口承载力研究
(二)单要素承载力研究
1. 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
2.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3. 环境承载力研究
(三)多要素综合承载力研究
三、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
(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国内关于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的研究
(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内关于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的研究
四、国内外研究评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J]. 陈晓雨婧,吴燕红,夏建新. 自然资源学报. 2019(11)
[2]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制度化研究[J]. 段雪琴,赖旭,韩振超,田翠翠.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9(11)
[3]基于TOPIS最优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判别与趋势预测[J]. 张乐勤.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4]基于PS-DR-DP理论模型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J]. 王亮,刘慧. 地理学报. 2019(02)
[5]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的制度功能与完善[J]. 张真源,黄锡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6]水资源承载力预警研究进展[J]. 金菊良,陈梦璐,郦建强,张礼兵,吴成国. 水科学进展. 2018(04)
[7]特大型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以成都市为例[J]. 贾滨洋,袁一斌,王雅潞,刘毅,李玫. 环境保护. 2018(12)
[8]水环境承载力中长期预警研究——以昆明市为例[J]. 崔丹,陈馨,曾维华. 中国环境科学. 2018(03)
[9]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安全评价[J]. 刘丽颖,官冬杰,杨清伟,苏维词. 水土保持通报. 2017(02)
[10]市县土地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测度指标体系及核算模型解析[J]. 方创琳,贾克敬,李广东,王岩. 生态学报. 2017(15)
博士论文
[1]京津冀城市群综合承载力测评与预警研究[D]. 阎东彬.河北大学 2016
[2]资源—环境—经济(REE)循环复合系统诊断预警研究[D]. 丁同玉.河海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682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268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