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与双评价——以延安市延川县为例
发布时间:2021-09-06 23:09
围绕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对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数据资料的获取与建库、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国土空间规划优化4个关键问题,以延安市延川县为研究区,提出了基于短板-边际-风险理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基于负面清单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并以土地斑块为评价单元,完成了延川县的双评价.结果显示:延川县不可接受超载区和容许超载区总面积分别为34.8、42.5 km2,分别占全县国土面积的2.14%、1.75%;水资源经济承载力已处于不可接受承载力状态;国土空间"限制、约束、影响"三级不适宜区总面积为1 262.55 km2,占全县国土空间的66.28%.依据调查和评价结果,对延川县现有"三区三线"及相关国土空间规划进行空间叠置分析、土地功能重新定位以及边界合并、调整与优化,形成了延川县新的"三区三线"边界和全类型国土空间的"一张蓝图",实现了空间上的"多规合一".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55(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2018年延川县NDVI年际变化(250m)
决水资源匮乏的瓶颈,而且可以降低该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总成本,提高水资源经济承载力,为国土空间开发提供充足的水资源供给.3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3.1基于负面清单的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方法国土空间包括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国土空间开发主要指城乡居民用地、工业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开发,统称为建设用地[24].面向国土空间开发的适宜性评价的核心任务就是要确定每一块土地是否适宜开发以及其适宜性程度.目前,《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2019)推荐的指标体系综合法.通图2地质环境安全承载力Fig.2Geologicalenvironmentsafetycarryingcapacity张茂省,等:面向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与双评价285
图3延川县适宜性评价空间分布图Fig.3SuitabilityevaluationspatialdistributionmapinYanchuanCounty料和已划定的“三区三线”,在ArcGIS平台上对全县域全类型国土空间进行了空间叠置分析,并对照双评价结果,归纳总结了该县现有各规划以及“三区三线”在空间上存在的不足.主要包括:已有“三区三线”和其他类型国土规划空间数据分辨率粗,土地用途冲突、空间缺位错位,边界不清且交叉重叠较多;生态保护红线与自然地理单元边界不符,部分水源保护地、国家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等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域未纳入保护红线内;部分永久基本农田分布在不可接受超载区、容许超载区以及限制不适宜开发区;城镇开发区不仅在不可接受超载区、容许超载区有大量分布,且在三级不适宜开发区均有大量分布.2)国土空间优化.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土地斑块为单元,根据其资源环境禀赋、所处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状态以及其开发适宜性,对每一个地块的用途、功能定位进行了重新论证和调整,并对“三线”和其他类型土地边界进行重新划定和修整等,完成了延川县国土空间功能与格局的优化,形成了新的延川县的“三区三线”(图4).其中,延川县原划定的生态空间面积为214.01km2,调整优化生态保护红线后,生态空间面积为214.82km2,较优化前增加了0.81km2;原规划的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为150.89km2,将不可接受超载区和限制不适宜区的永久基本农田调出,保留了其他区域的永久基本农田,确保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质量,调整后的延川全县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为145.88km2;原规划城镇开发区土地面积为59.14km2,根据双评价结果,调出位于不可接受超载区、容许超载区的城镇开发区面积分别为1.22、2.27km2.调出位于限制不适宜区、约束不适宜区的面积分别为0.5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陆海统筹视角的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以辽宁省为例[J]. 纪学朋,黄贤金,陈逸,王丹阳,宋娅娅. 自然资源学报. 2019(03)
[2]重庆市主体功能区识别的主导因素与空间稳定性约束机理[J]. 汪洋,王力力,祁鹏卫,刘志海. 地理学报. 2019(01)
[3]基于多要素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动态规划项目选址模型研究——以澄迈县为例[J]. 谭武,林小凤,马庆荣. 测绘标准化. 2018(04)
[4]Risk-based evaluation on geological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of mountain city-A case study in Suide County, Shaanxi Province, China[J]. WANG Yao,ZHANG Mao-sheng,XUE Qiang,WU Si-duo.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18(12)
[5]基于风险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J]. 张茂省,王尧. 地质通报. 2018(Z1)
[6]“多规融合”研究综述及发展趋势研究[J]. 徐成. 上海国土资源. 2017(03)
[7]兰州市城区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空间格局[J]. 郑娇玉,邹明亮,杨超,江帆,蓝欣,岳东霞.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8]基于能值分析的汉藏回民族地区环境承载力评价[J]. 胡晓芬,陈兴鹏,韩杰,张子龙.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9]生态保护红线及其划定关键问题浅析[J]. 蒋大林,曹晓峰,匡鸿海,蔡满堂,黄艺,尹春燕. 资源科学. 2015(09)
[10]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理论反思与困境突破[J]. 黄震方,陆林,苏勤,章锦河,孙九霞,万绪才,靳诚. 地理研究. 2015(08)
硕士论文
[1]空间规划视野下的洱海流域土地利用适宜性研究[D]. 何永娇.华中师范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388360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55(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2018年延川县NDVI年际变化(250m)
决水资源匮乏的瓶颈,而且可以降低该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总成本,提高水资源经济承载力,为国土空间开发提供充足的水资源供给.3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3.1基于负面清单的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方法国土空间包括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国土空间开发主要指城乡居民用地、工业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开发,统称为建设用地[24].面向国土空间开发的适宜性评价的核心任务就是要确定每一块土地是否适宜开发以及其适宜性程度.目前,《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2019)推荐的指标体系综合法.通图2地质环境安全承载力Fig.2Geologicalenvironmentsafetycarryingcapacity张茂省,等:面向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与双评价285
图3延川县适宜性评价空间分布图Fig.3SuitabilityevaluationspatialdistributionmapinYanchuanCounty料和已划定的“三区三线”,在ArcGIS平台上对全县域全类型国土空间进行了空间叠置分析,并对照双评价结果,归纳总结了该县现有各规划以及“三区三线”在空间上存在的不足.主要包括:已有“三区三线”和其他类型国土规划空间数据分辨率粗,土地用途冲突、空间缺位错位,边界不清且交叉重叠较多;生态保护红线与自然地理单元边界不符,部分水源保护地、国家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等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域未纳入保护红线内;部分永久基本农田分布在不可接受超载区、容许超载区以及限制不适宜开发区;城镇开发区不仅在不可接受超载区、容许超载区有大量分布,且在三级不适宜开发区均有大量分布.2)国土空间优化.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土地斑块为单元,根据其资源环境禀赋、所处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状态以及其开发适宜性,对每一个地块的用途、功能定位进行了重新论证和调整,并对“三线”和其他类型土地边界进行重新划定和修整等,完成了延川县国土空间功能与格局的优化,形成了新的延川县的“三区三线”(图4).其中,延川县原划定的生态空间面积为214.01km2,调整优化生态保护红线后,生态空间面积为214.82km2,较优化前增加了0.81km2;原规划的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为150.89km2,将不可接受超载区和限制不适宜区的永久基本农田调出,保留了其他区域的永久基本农田,确保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质量,调整后的延川全县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为145.88km2;原规划城镇开发区土地面积为59.14km2,根据双评价结果,调出位于不可接受超载区、容许超载区的城镇开发区面积分别为1.22、2.27km2.调出位于限制不适宜区、约束不适宜区的面积分别为0.5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陆海统筹视角的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以辽宁省为例[J]. 纪学朋,黄贤金,陈逸,王丹阳,宋娅娅. 自然资源学报. 2019(03)
[2]重庆市主体功能区识别的主导因素与空间稳定性约束机理[J]. 汪洋,王力力,祁鹏卫,刘志海. 地理学报. 2019(01)
[3]基于多要素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动态规划项目选址模型研究——以澄迈县为例[J]. 谭武,林小凤,马庆荣. 测绘标准化. 2018(04)
[4]Risk-based evaluation on geological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of mountain city-A case study in Suide County, Shaanxi Province, China[J]. WANG Yao,ZHANG Mao-sheng,XUE Qiang,WU Si-duo.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18(12)
[5]基于风险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J]. 张茂省,王尧. 地质通报. 2018(Z1)
[6]“多规融合”研究综述及发展趋势研究[J]. 徐成. 上海国土资源. 2017(03)
[7]兰州市城区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空间格局[J]. 郑娇玉,邹明亮,杨超,江帆,蓝欣,岳东霞.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8]基于能值分析的汉藏回民族地区环境承载力评价[J]. 胡晓芬,陈兴鹏,韩杰,张子龙.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9]生态保护红线及其划定关键问题浅析[J]. 蒋大林,曹晓峰,匡鸿海,蔡满堂,黄艺,尹春燕. 资源科学. 2015(09)
[10]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理论反思与困境突破[J]. 黄震方,陆林,苏勤,章锦河,孙九霞,万绪才,靳诚. 地理研究. 2015(08)
硕士论文
[1]空间规划视野下的洱海流域土地利用适宜性研究[D]. 何永娇.华中师范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3883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388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