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基于“智慧保护区”的资源监控系统案例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2 06:42
  以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期工程为例,立足多元化的监控对象和复杂的立地条件,通过一套完整的资源监控系统设计打造"智慧保护区"。文中系统地阐述了大峡谷自然保护区"智慧保护区"资源监控系统的4个组成部分:野外视频监控预警模块、野外智能巡护模块、综合监测无人机模块、自然保护区综合信息平台模块及其系统设计内容。依托空域的视频监控预警技术和无人机监测技术、天域的卫星导航和野外智能巡护技术以及地域的视频监控基站、手持巡护仪、野外监测仪器、综合信息平台等技术和手段,形成了基于"智慧保护区"的"空、天、地"一体化资源监控系统,实现自然保护区内资源监控和生物多样性的智慧监控。 

【文章来源】:林业调查规划. 2020,45(04)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基于“智慧保护区”的资源监控系统案例应用研究


资源监控系统总体框架

拓扑结构图,监控系统,拓扑结构,资源


根据大峡谷自然保护区五期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和资金限制,以及结合近远期建设的迫切需求和实际情况,在墨脱县、米林县(派镇)、波密县和巴宜区共设置30个野外视频基站(基站附设6个微波中继站);在林芝市林业局设立市局监控中心,在4个县级管理分局设立分局监控中心。各片区的视频监控图像及信号采用微波(无线)传输方式,传回到各分局监控中心,各分局监控中心通过光纤网络(有线)方式汇总到市局监控中心。市局监控中心采用视频监控管理平台管理,采用大屏显示前端监控视频图像等信息,并集成来自野外智能巡护监测模块和保护区综合信息平台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分局监控中心采用小型视频监控管理服务器和显示终端,便于分级管理和总体控制。大峡谷自然保护区野外视频监控预警模块的整体传输路径:野外监控点—中继站(如有)—分局监控中心—市局监控中心。具体区域线路分4段。第1段:从墨脱县(保护区)—中继—墨脱分局监控中心;第2段:从巴宜区(保护区)—中继—巴宜分局监控中心;第3段:从米林县(保护区)—中继—米林分局监控中心;第4段:从波密县(保护区)—中继—波密分局监控中心。

拓扑结构图,视频,拓扑结构,自然保护区


大峡谷自然保护区的前端智能监控基站共30套,每个基站新建铁塔15 m,主要布设在视野开阔的山顶或河谷区域,大范围广视距的24 h巡航监控,不间断地保护大峡谷自然保护区内森林、草甸、雪山、河流、湿地资源以及野生动物资源,防止人员流动进入自然保护区带来的破坏和干扰;由于自然保护区野外的电网供电条件较差,但高原地区光照条件较好,野外供电均采用小型光伏供电系统。铁塔由当地铁塔公司负责建设和维护,设备由设备厂家负责安装、调整和后期免费维护。2)传输网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与应用[J]. 臧洪熙,许韶娜,汤臣栋.  科技资讯. 2012(33)



本文编号:34033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4033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9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