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水足迹-LMDI的安徽省水资源压力及驱动力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29 13:05
[目的]探究区域水资源压力状态和产生的原因,为区域合理开发和配置水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构建三维水足迹模型,利用水资源可持续指数定性分析水资源可持续程度,并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分解法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结构效应、技术效应、经济效应和人口效应对2007—2016年间安徽省水资源压力的影响。[结果]①2007—2016年间安徽省水足迹总体先增加后下降,其中比例达97.88%~98.73%的内部水足迹中以农业生产用水比例最高且与总水足迹变化趋势一致;2016年安徽省由北向南人均农业用水依次递减,其他类型水足迹以长江流域比例最高;②2007—2016年间安徽省水足迹深度在2~4内波动并最终呈下降趋势且由北向南逐渐递减;2007—2016年安徽省水资源整体可持续利用趋势在增强;③安徽省水足迹各驱动因素中,技术效应为逆向驱动,正向驱动中经济效应贡献值最大。[结论]本文所用三维水足迹模型更能反映安徽省水足迹的实际情况;虽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趋势在增强,但还需优化水资源利用结构,加快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缓解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带来的水环境压力。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2019,39(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1.2 数据来源
2 研究方法
2.1 水足迹计算
2.2 三维水足迹模型
2.3 水资源可持续指数构建
2.4 LMDI因素分解模型
3 结果与分析
3.1 水足迹时空差异及构成分析
3.1.1 水足迹时间上的变化分析
3.1.2 空间不同流域水足迹变化及构成分析
3.2 水足迹深度时空差异分析
3.3 水资源可持续指数分析
3.4 水足迹环境压力的因素分解分析
3.5 水资源压力结果比较分析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 论
4.2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水足迹-灰靶的安徽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J]. 熊鸿斌,周凌燕. 环境科学学报. 2018(08)
[2]安徽省近50年降水时空变化分析[J]. 聂兵,沈非,徐光来,黄艳萍.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3]基于指数分解法的河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J]. 赵自阳,李王成,王霞,崔婷婷,程载恒,刘学智,王帅. 水文. 2017(04)
[4]基于水足迹的山东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时空分析[J]. 余灏哲,韩美. 自然资源学报. 2017(03)
[5]基于水足迹的区域生态补偿标准及时空格局研究[J]. 胡小飞,傅春,陈伏生,杨丽.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09)
[6]基于三维生态足迹的陕西省自然资本动态研究[J]. 秦超,李君轶,陈宏飞,包珺玮. 干旱区研究. 2016(04)
[7]敦煌1980-2012年农业水足迹及结构变化特征[J]. 宋智渊,冯起,张福平,高妍.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06)
[8]基于改进生态足迹三维模型的自然资本利用特征分析——选取11个国家为数据源[J]. 方恺. 生态学报. 2015(11)
[9]北京市水足迹[J]. 孙艳芝,鲁春霞,谢高地,李娜. 生态学杂志. 2015(02)
[10]中国产业部门水足迹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王晓萌,黄凯,杨顺顺,王梓元,胡婷婷. 自然资源学报. 2014(12)
博士论文
[1]基于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土地承载力指数研究[D]. 柳乾坤.浙江大学 2016
[2]基于LMDI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D]. 徐军委.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3
硕士论文
[1]基于水足迹理论的安徽省农业水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评价[D]. 史策.安徽农业大学 2018
[2]中国足迹家族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 麻亮亮.中央民族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413756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2019,39(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1.2 数据来源
2 研究方法
2.1 水足迹计算
2.2 三维水足迹模型
2.3 水资源可持续指数构建
2.4 LMDI因素分解模型
3 结果与分析
3.1 水足迹时空差异及构成分析
3.1.1 水足迹时间上的变化分析
3.1.2 空间不同流域水足迹变化及构成分析
3.2 水足迹深度时空差异分析
3.3 水资源可持续指数分析
3.4 水足迹环境压力的因素分解分析
3.5 水资源压力结果比较分析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 论
4.2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水足迹-灰靶的安徽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J]. 熊鸿斌,周凌燕. 环境科学学报. 2018(08)
[2]安徽省近50年降水时空变化分析[J]. 聂兵,沈非,徐光来,黄艳萍.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3]基于指数分解法的河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J]. 赵自阳,李王成,王霞,崔婷婷,程载恒,刘学智,王帅. 水文. 2017(04)
[4]基于水足迹的山东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时空分析[J]. 余灏哲,韩美. 自然资源学报. 2017(03)
[5]基于水足迹的区域生态补偿标准及时空格局研究[J]. 胡小飞,傅春,陈伏生,杨丽.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09)
[6]基于三维生态足迹的陕西省自然资本动态研究[J]. 秦超,李君轶,陈宏飞,包珺玮. 干旱区研究. 2016(04)
[7]敦煌1980-2012年农业水足迹及结构变化特征[J]. 宋智渊,冯起,张福平,高妍.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06)
[8]基于改进生态足迹三维模型的自然资本利用特征分析——选取11个国家为数据源[J]. 方恺. 生态学报. 2015(11)
[9]北京市水足迹[J]. 孙艳芝,鲁春霞,谢高地,李娜. 生态学杂志. 2015(02)
[10]中国产业部门水足迹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王晓萌,黄凯,杨顺顺,王梓元,胡婷婷. 自然资源学报. 2014(12)
博士论文
[1]基于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土地承载力指数研究[D]. 柳乾坤.浙江大学 2016
[2]基于LMDI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D]. 徐军委.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3
硕士论文
[1]基于水足迹理论的安徽省农业水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评价[D]. 史策.安徽农业大学 2018
[2]中国足迹家族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 麻亮亮.中央民族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4137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413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