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人口——资源系统的和谐性分析和协调途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1 13:06
资源丰富的凉山州是全国主要的贫困地区之一,在攀西地区开发升级以后,又成为资源开发的重要指向区。针对它面临的困境和机遇,政府和学术界都在探索它的发展途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评判这些模式合理性的标准。 为了探索凉山州脱贫和发展的途径,拓宽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应用层面,这篇论文从人口与资源相互关系角度建立起系统模型,据此评判了人地关系和谐程度,为诊断凉山州发展过程中的功能缺损奠定了评价基础。为解决凉山州的这些问题,本文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从数量上分析了立足于自身资源的凉山州发展的潜力,指出良好的生态景观斑块、现代企业集团和新型社区是系统合理的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从优化系统的要素和空间结构角度提出了协调当前人口─资源系统的主要途径。在凉山州区域发展问题研究中,本文首次使用了系统动力仿真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得出了凉山州17县(市)今后近50年的农业资源承载力,建立了人口、资源、产业结构等要素综合调控的互动模式和凉山州人口─资源系统的空间子系统发展的梯度模式。 全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凉山州的一般特征及人口─资源系统的结构。文章首先揭示了凉山州的宏观概况,勾勒出区域发展的背景。...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关键词>
"><英文摘要>
"><英文关键词>
引 言
1 凉山州的一般特征及人口─资源系统的结构
1.1 凉山州自然、社会特征概况
1.2 凉山州人口─资源系统结构特征
2 凉山州人口─资源系统的功能及评价
2.1 当前凉山州人口─资源系统的功能
2.2 当前凉山州人口─资源系统内部的和谐性分析
2.3 当前凉山州人口─资源系统面临的困境
3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凉山州人口─资源系统发展途径分析
3.1 凉山州人口─资源系统发展条件分析
3.2 凉山州人口─资源系统发展目标分析
4 协调凉山州人口─资源系统的途径
4.1 人口子系统控制
4.2 资源子系统管理
4.3 产业结构调整
4.4 系统要素调控的互动关系
4.5 人口─资源系统的空间结构优化
致 谢
"><引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景观生态结构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 周华锋,傅伯杰. 地理科学. 1998(05)
[2]社区发展的若干问题与社区地理学在社区发展研究中的作用[J]. 孙峰华. 地理科学进展. 1998(03)
[3]关于加快四川攀西地区发展的若干建议[J]. 地球科学进展. 1998(01)
[4]可持续环境与发展规划的途径及其有效性[J]. 俞孔坚. 自然资源学报. 1998(01)
[5]南方草地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研究[J]. 张新时,李博,史培军. 自然资源学报. 1998(01)
[6]中国不同资源类型山区工业开发模式[J]. 自然资源. 1997(03)
[7]川滇黔接壤地区总体发展战略研究[J]. 陈治谏.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4(03)
[8]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绿洲经济-生态系统──以玛纳斯绿洲为例[J]. 韩德林,陈正江. 地理学报. 1994(04)
[9]四川省自然资源优势与产业发展[J]. 陈国阶. 自然资源学报. 1994(03)
[10]论开发攀西地区丰富资源的战略意义和启动对策[J]. 周振华. 大自然探索. 1991(03)
本文编号:3449039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关键词>
"><英文摘要>
"><英文关键词>
引 言
1 凉山州的一般特征及人口─资源系统的结构
1.1 凉山州自然、社会特征概况
1.2 凉山州人口─资源系统结构特征
2 凉山州人口─资源系统的功能及评价
2.1 当前凉山州人口─资源系统的功能
2.2 当前凉山州人口─资源系统内部的和谐性分析
2.3 当前凉山州人口─资源系统面临的困境
3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凉山州人口─资源系统发展途径分析
3.1 凉山州人口─资源系统发展条件分析
3.2 凉山州人口─资源系统发展目标分析
4 协调凉山州人口─资源系统的途径
4.1 人口子系统控制
4.2 资源子系统管理
4.3 产业结构调整
4.4 系统要素调控的互动关系
4.5 人口─资源系统的空间结构优化
致 谢
"><引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景观生态结构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 周华锋,傅伯杰. 地理科学. 1998(05)
[2]社区发展的若干问题与社区地理学在社区发展研究中的作用[J]. 孙峰华. 地理科学进展. 1998(03)
[3]关于加快四川攀西地区发展的若干建议[J]. 地球科学进展. 1998(01)
[4]可持续环境与发展规划的途径及其有效性[J]. 俞孔坚. 自然资源学报. 1998(01)
[5]南方草地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研究[J]. 张新时,李博,史培军. 自然资源学报. 1998(01)
[6]中国不同资源类型山区工业开发模式[J]. 自然资源. 1997(03)
[7]川滇黔接壤地区总体发展战略研究[J]. 陈治谏.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4(03)
[8]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绿洲经济-生态系统──以玛纳斯绿洲为例[J]. 韩德林,陈正江. 地理学报. 1994(04)
[9]四川省自然资源优势与产业发展[J]. 陈国阶. 自然资源学报. 1994(03)
[10]论开发攀西地区丰富资源的战略意义和启动对策[J]. 周振华. 大自然探索. 1991(03)
本文编号:3449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449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