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春玉米生育期内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发布时间:2021-10-22 17:43
为明确东北地区春玉米生育期内不同生育阶段气候资源的变化规律,基于东北地区40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点的物候期观测记录及相应的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对比分析了1981—1999年、2000—2016年春玉米营养生长期、并进期、生殖生长期和全生育期平均温度、生长度日、降水量、高温度日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①1981—2016年,东北地区春玉米全生育期及不同生育阶段的平均温度、生长度日和高温度日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相同的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的趋势,降雨量呈现自西北向东南增加的趋势。②相比1981—1999年,2000—2016年春玉米全生育期及不同生育阶段的平均温度和生长度日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局部趋势不明显。降雨量在各生育期变化不明显,吉林省和辽宁省在并进期略有下降,黑龙江省在生殖生长期的降雨量减少。在营养生长期高温度日在空间上有增加趋势,特别是西部地区高温风险频率有较大增加。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22(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1981—1999年和2000—2016年春玉米生育期长度空间分布
从图6可以看出,春玉米生殖生长期的平均温度、生长度日在空间上均呈现相同的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的趋势,降雨量呈现自西北向东南增加的趋势。1981—1999年生殖生长期平均温度范围为17.6~23.6 ℃,GDD的范围为410~763 ℃·d,降雨范围为118.6~343.3 mm,HDD范围是0~16 ℃·d。2000—2016年平均温度范围为18.2~23.8 ℃,GDD的范围为454~854 ℃·d,降雨范围为73~380 mm,HDD范围是0~25.8 ℃·d。相比1981—1999年,2000—2016年春玉米生殖生长期的平均温度变化不明显;GDD在所有区域都呈现增加趋势;黑龙江省降雨量减少,吉林省和辽宁省不明显;HDD变化趋势不明显。3 讨论
春玉米物候期观测资料源于中国气象数据网的中国农作物生长发育和农田土壤湿度旬值数据集,根据1981—2016年期间农业气象站(图1)上报的农业气象旬月报报文资料整理而得。春玉米物候期数据包括40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点播种、拔节、开花和成熟期的数据,气象数据包括逐日的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最高气温、降雨量数据。1.3 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作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研究进展[J]. 赵彦茜,肖登攀,柏会子,陶福禄. 地理科学进展. 2019(02)
[2]近36年东北地区春玉米气候资源利用率评估[J]. 马雅丽,郭建平.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8(02)
[3]东北地区春玉米物候期时空动态变化特征[J]. 淮贺举,李存军,李奇峰,史磊刚,陶欢,胡海棠,陈阜. 玉米科学. 2019(01)
[4]东北春玉米适宜生长期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及其影响分析[J]. 张丽敏,张淑杰,郭海,王萍,王冬妮,李杰. 江西农业学报. 2018(02)
[5]气候变化对甘肃省农业气候资源和主要作物栽培格局的影响[J]. 王鹤龄,张强,王润元,吕晓东,王力,张镭,齐月. 生态学报. 2017(18)
[6]气候变暖对东北三省春玉米布局的可能影响及其应对策略[J]. 王培娟,韩丽娟,周广胜,梁宏. 自然资源学报. 2015(08)
[7]近50年东北地区≥10℃农业热量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赵俊芳,穆佳,郭建平. 自然灾害学报. 2015(03)
[8]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平原夏玉米各生育期水热时空变化特征[J]. 王占彪,王猛,尹小刚,张海林,褚庆全,文新亚,陈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04)
[9]未来气候变化对四川盆地玉米生育期气候资源及生产潜力的影响[J]. 庞艳梅,陈超,潘学标,韦潇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12)
[10]近60年来黑龙江省与东北及全国气温变化特点分析[J]. 周秀杰,王凤玲,吴玉影,那济海,潘华盛,王勇. 自然灾害学报. 2013(02)
本文编号:3451577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22(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1981—1999年和2000—2016年春玉米生育期长度空间分布
从图6可以看出,春玉米生殖生长期的平均温度、生长度日在空间上均呈现相同的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的趋势,降雨量呈现自西北向东南增加的趋势。1981—1999年生殖生长期平均温度范围为17.6~23.6 ℃,GDD的范围为410~763 ℃·d,降雨范围为118.6~343.3 mm,HDD范围是0~16 ℃·d。2000—2016年平均温度范围为18.2~23.8 ℃,GDD的范围为454~854 ℃·d,降雨范围为73~380 mm,HDD范围是0~25.8 ℃·d。相比1981—1999年,2000—2016年春玉米生殖生长期的平均温度变化不明显;GDD在所有区域都呈现增加趋势;黑龙江省降雨量减少,吉林省和辽宁省不明显;HDD变化趋势不明显。3 讨论
春玉米物候期观测资料源于中国气象数据网的中国农作物生长发育和农田土壤湿度旬值数据集,根据1981—2016年期间农业气象站(图1)上报的农业气象旬月报报文资料整理而得。春玉米物候期数据包括40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点播种、拔节、开花和成熟期的数据,气象数据包括逐日的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最高气温、降雨量数据。1.3 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作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研究进展[J]. 赵彦茜,肖登攀,柏会子,陶福禄. 地理科学进展. 2019(02)
[2]近36年东北地区春玉米气候资源利用率评估[J]. 马雅丽,郭建平.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8(02)
[3]东北地区春玉米物候期时空动态变化特征[J]. 淮贺举,李存军,李奇峰,史磊刚,陶欢,胡海棠,陈阜. 玉米科学. 2019(01)
[4]东北春玉米适宜生长期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及其影响分析[J]. 张丽敏,张淑杰,郭海,王萍,王冬妮,李杰. 江西农业学报. 2018(02)
[5]气候变化对甘肃省农业气候资源和主要作物栽培格局的影响[J]. 王鹤龄,张强,王润元,吕晓东,王力,张镭,齐月. 生态学报. 2017(18)
[6]气候变暖对东北三省春玉米布局的可能影响及其应对策略[J]. 王培娟,韩丽娟,周广胜,梁宏. 自然资源学报. 2015(08)
[7]近50年东北地区≥10℃农业热量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赵俊芳,穆佳,郭建平. 自然灾害学报. 2015(03)
[8]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平原夏玉米各生育期水热时空变化特征[J]. 王占彪,王猛,尹小刚,张海林,褚庆全,文新亚,陈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04)
[9]未来气候变化对四川盆地玉米生育期气候资源及生产潜力的影响[J]. 庞艳梅,陈超,潘学标,韦潇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12)
[10]近60年来黑龙江省与东北及全国气温变化特点分析[J]. 周秀杰,王凤玲,吴玉影,那济海,潘华盛,王勇. 自然灾害学报. 2013(02)
本文编号:34515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451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