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评价与保护
发布时间:2021-10-24 03:44
中国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以其地质遗迹的典型性、稀有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成为国内外罕见的研究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的天然博物馆。本文在野外调查基础之上,采用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对景观资源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拥有世界级遗迹朱家河高压榴辉岩体、陶家山超高压榴辉岩体、栗子坳TTG岩床、黄土岭古陆核4处;哲人峰、天下第一龟、麻城—团风三合湾北北东向韧性剪切带、新太古代木子店(岩)组基性—超基性岩—下地壳岩石组合和古元古代大别山群贾庙(岩)组表壳岩5处国家级地质遗迹资源;天堂顶、九龙山白垩系红层剖面、卧龙岗等21处省级地质遗迹资源;南山仙翁、迭书岩、神侣沟等23处市级地质遗迹资源。依据其级别划分,提出了地质遗迹景观保护措施与科普建设。本成果可供类似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的同仁参考。
【文章来源】:四川地质学报. 2020,40(03)
【文章页数】:6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AHP的地质遗迹旅游资源评价——以汉中天坑群为例[J]. 洪增林,徐通,薛旭平. 中国岩溶. 2019(02)
[2]四川营山省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分类及评价[J]. 韩艳,张凤秋,陈秋艳,易娜,罗培. 安徽农学通报. 2018(17)
[3]大别造山带地壳结构反演及其动力学意义[J]. 李佳蔚,裴顺平,贺传松. 中国地震. 2018(03)
[4]广西旅游地学研究、实践成果及建议[J]. 黄巧,陈玉弦,傅中平. 南方国土资源. 2018(04)
[5]光雾山-诺水河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J]. 刘海,王东升,李伟,沈军辉. 四川地质学报. 2016(03)
[6]建立地质遗迹类自然保护区,为人类提供研究地球演化的实体档案[J]. 田廷山,何欣. 世界环境. 2016(S1)
[7]湖北大别山(黄冈)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特征及地学意义[J]. 雷彬,李江风,周学武,赵栋,汪樱. 地球学报. 2015(03)
[8]“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中“古特提斯缝合带”的连接[J]. 许志琴,李源,梁凤华,裴先治. 地质学报. 2015(04)
[9]秦岭-大别新元古代-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J]. 张思敏,姜高磊,柳坤峰,王成刚.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4(08)
[10]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评价与保护[J]. 易平,方世明,马春艳.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4(04)
硕士论文
[1]南昌梅岭景区地学旅游资源特色及开发利用探讨[D]. 江姗.东华理工大学 2018
[2]江西南城县旅游地学资源特征及旅游开发对策研究[D]. 刘丹.东华理工大学 2018
[3]榆林麻黄梁地学旅游资源评价及其保护与开发[D]. 郭昭.西安科技大学 2018
[4]洪雅县瓦屋山旅游地学景观分析与保护性利用研究[D]. 吴玲.成都理工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454509
【文章来源】:四川地质学报. 2020,40(03)
【文章页数】:6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AHP的地质遗迹旅游资源评价——以汉中天坑群为例[J]. 洪增林,徐通,薛旭平. 中国岩溶. 2019(02)
[2]四川营山省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分类及评价[J]. 韩艳,张凤秋,陈秋艳,易娜,罗培. 安徽农学通报. 2018(17)
[3]大别造山带地壳结构反演及其动力学意义[J]. 李佳蔚,裴顺平,贺传松. 中国地震. 2018(03)
[4]广西旅游地学研究、实践成果及建议[J]. 黄巧,陈玉弦,傅中平. 南方国土资源. 2018(04)
[5]光雾山-诺水河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J]. 刘海,王东升,李伟,沈军辉. 四川地质学报. 2016(03)
[6]建立地质遗迹类自然保护区,为人类提供研究地球演化的实体档案[J]. 田廷山,何欣. 世界环境. 2016(S1)
[7]湖北大别山(黄冈)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特征及地学意义[J]. 雷彬,李江风,周学武,赵栋,汪樱. 地球学报. 2015(03)
[8]“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中“古特提斯缝合带”的连接[J]. 许志琴,李源,梁凤华,裴先治. 地质学报. 2015(04)
[9]秦岭-大别新元古代-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J]. 张思敏,姜高磊,柳坤峰,王成刚.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4(08)
[10]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评价与保护[J]. 易平,方世明,马春艳.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4(04)
硕士论文
[1]南昌梅岭景区地学旅游资源特色及开发利用探讨[D]. 江姗.东华理工大学 2018
[2]江西南城县旅游地学资源特征及旅游开发对策研究[D]. 刘丹.东华理工大学 2018
[3]榆林麻黄梁地学旅游资源评价及其保护与开发[D]. 郭昭.西安科技大学 2018
[4]洪雅县瓦屋山旅游地学景观分析与保护性利用研究[D]. 吴玲.成都理工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4545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454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