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全球中华鲎资源保护现状及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21-10-24 09:46
  鲎是古老的海洋节肢动物。中华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是世界现存4种鲎中体型最大的一种,是河口生态系统的标志物种,同时其血液被用于生产医用检验试剂――鲎试剂。中华鲎的自然地理分布范围相当狭窄,仅局限于日本濑户内海向南延伸至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北岸以北的太平洋西岸海域,其中在中国东岸和日本南部海域的历史产量较高。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华鲎种群数量出现了显著减少, 2019年中华鲎在IUCN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等级正式更新为濒危(EN),明确了中华鲎资源呈现全球性衰退的状态,究其原因可归纳为鲎生境破坏和过度捕捞两个方面。在开展鲎资源保护的实践工作中,作者深刻反思当前鲎资源保护在海洋保护区划定、增殖放流及科普和野生动物保护法宣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包括加快完善种群基线数据,制定标准化种群和生境基线监测指南,构建科学放流体系等,以期推进全球范围内的中华鲎资源保护与科学管理。 

【文章来源】:生物多样性. 2020,28(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中华鲎全球种群现状
2 中华鲎种群威胁的识别
    2.1 生境破坏
    2.2 过度捕捞
3 反思与建议
    3.1 划定保护地不足以逆转中华鲎资源下降的趋势
    3.2 明确增殖放流对鲎资源的修复效果
    3.3 加强科普教育和海洋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宣传
附录Supplementary Material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活化石中国鲎濒危现状及抢救性保护宣言[J]. 李裕红,颉晓勇,关杰耀.  湿地科学. 2018(05)
[2]中国海洋生态保护制度的转型发展——从海洋保护区走向海洋生态红线区[J]. 曾江宁,陈全震,黄伟,杜萍,杨辉.  生态学报. 2016(01)
[3]面临生存困境的动物活化石——鲎[J]. 陈章波,范航清,廖永岩,邱广龙,谢蕙莲,林吴颖.  科学. 2015(03)
[4]应用可视嵌入性荧光标记技术研究中国鲎幼体野外放流后的生境选择[J]. 胡梦红,吴芳丽,李琼珍,甘晖,龚竹林,王有基.  海洋环境科学. 2013(06)
[5]福建及中国其他沿岸海域中国鲎资源分布现状调查[J]. 翁朝红,谢仰杰,肖志群,黄良敏,李军,王淑红,张雅芝.  动物学杂志. 2012(03)
[6]中国海域鲎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J]. 廖永岩,李晓梅.  资源科学. 2001(02)



本文编号:34550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4550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b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