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东海渔业资源重建的智慧技术思考

发布时间:2021-11-07 15:07
  东海舟山海域是世界知名的高生产力渔场,尤其盛产大黄鱼。但至20世纪90年代,野生大黄鱼资源由于捕捞过度等原因导致急剧衰退,其后虽经增殖放流一直却没有得到有效恢复。近年来,随着渔业资源重建的理念及智慧技术的创新发展,东海野生大黄鱼的资源重建有了实现的可能性。虽然对于多年洄游性鱼类的资源重建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尚有许多问题还无法直接回答,但通过智慧技术的集成创新应用,构建一个季节性的定居化野生训练基地作为资源重建的第一步已经有了可行性。 

【文章来源】:海洋信息. 2020,35(02)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东海渔业资源重建的智慧技术思考


图2所示),主要包括舟山渔场、舟外渔场、长??江渔场、江外渔场等,正是由于三大锋面区的交??汇,使其成为中国近海渔场中最核心的海域

舟山,海域,资源,历年


??等渔场振兴管理措施实施,已具备渔业资源科??学化法制管理的政策条件。??第三是资源条件。该海域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洋鱼类种类和种质资源。浙江传统渔业??资源中野生大黄鱼为我国经济价值与消费品牌??认可度最高的种类,近几年舟山岱衢洋大黄鱼??育苗成功已成为提供必要的种质资源补充的资??源条件%??第四是技术条件。该海域具备海洋渔业资源??重建的关键创新技术。这个条件现在看起来还不??是特别成熟,需要结合智慧技术进行创新。??针对第四个条件,我们进行简要的分析。??图4舟山海域野生大黄鱼历年捕捞产量??首先,分析一下大黄鱼资源重建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水平。舟山海域野生大黄鱼的资源承??载历史如图4所示。从1950年开始,就有了野??生大黄鱼捕捞的数据。对历年的捕捞数据研究??得出2个结果:一个是图4中标出的红线,其??来源是《东海区渔业资源调查和区划》的结??论[8],这条红线的数据为6万t,即最大可持续??捕捞量(MSY)。这是本区域可以承载的、不影??响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个最高上限的捕捞??量。这个数据根据历年捕携产量参考Martell等??的方法进行计算也可以得出大致相应的结??论(约为6.4万t)。遗憾的是,历史无法用现代??的结论来指导当时的捕捞方针,那时候还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和科学规划来引导捕捞。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后,捕捞数量就突破了??6万t,最高的时候近14万t。明显超过自然资??||?3之海评信息2〇2〇年第2期||??源恢复承载力的捕捞,导致大黄鱼资源急剧下??降。1990年初,野生大黄鱼资源几近枯竭。对??于这样一个具有“特殊符号”的重点渔业资源,?

示意图,海域,东海,示意图


要建立东海的渔业资源重建的智能装备与关联技??术。针对这个问题,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海洋牧场??区域,来营造改善海洋鱼类栖息的环境.,其次是??如何让投放的鱼苗留在指定的海域,如何使鱼类??聚集、诱导和驱赶。再次是如何监控和管理,涉??及水域生态环境监测和预警.,最后是捕获特定的??鱼群,即选择性捕捞。后续应在实践屮去检验,??是否可以保持一定数量的鱼类通过野化训练以达??成季节性定居。??第三是全域海洋牧场问题,评价资源重建效??果。一是实现野外训练以及季节性特定海域的资??图5东海大黄鱼越冬场示意图??源集聚;二是重新研究确定野生大黄鱼的海域活??动范ffl与重点海域。从历史资料可以看出,野生??大黄鱼洄游生活路线主要与东海锋面有密切关??联,东海野生大黄鱼洄游路线主要有两种假??说(一是南北洄游;二是东西洄游)。根据东海??大黄鱼主要越冬场的历史资料(如图5所示),??东西洄游可能是主要路线。东西洄游路线为:秋??末至冬季到舟外渔场索饵育肥,春季至秋季到舟??山渔场产卵育幼。东西洄游路线更可以解释为何??历史上舟山海域是最大渔场,这与长江径流与黑??潮暖流交汇形成屮国沿海M大锋面海域直接相??表I岱衝族大黄鱼地理种类的判别方法??岱衝族大黄鱼??其他大黄鱼??线粒体双重PCR法??D1-N1?型??D1-N2、D2、D1-N1??3种类型??脂肪酸比值法??C18:l/(C20:l-fC22:l)>5.0??C20:5/C20:4?<?4.0??C18:1/(C20:1+C22:1)<5.0??C20:5/C20:4?>?4.0??脊椎骨节X光法1??27??25-26??注1:脊椎骨节


本文编号:34820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4820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d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