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基因诊断的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基因诊断的临床研究 出处:《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种遗传的眼科致盲性疾病,已报道与该病相关的致病基因有数十个,传统一代测序技术对这些致病基因的检测耗时长且检测通量低,而高通量测序(二代测序)能一次性高效的对数百个基因甚至人的全基因组外显子进行测序,因此被广泛运用于基因组学,由于目前高通量测序技术对RP临床基因诊断的运用尚少,故本论文课题将探究高通量测序技术对RP基因诊断的有效性、可行性、敏感性、特异性、安全性。方法:收集并提取四例RP患者外周血标本,定制RP相关致病基因的捕获探针,然后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四例病例的外周血DNA样本进行RP相关致病基因的检测。结果:最终检测出:病例A的致病基因为USH2A,对应基因突变为c.4217CA和c.7068TG,进一步进行家系验证,初步得出病例A的RP致病突变为c.7068TG;病例B的致病基因为CRB1,对应基因突变为c.2172TA和c.3708TG;病例C的致病基因为RPE65,对应基因突变为c.1338GT;病例D的致病基因为RPE65,对应基因突变为c.1399CG和c.1338GT。结论: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四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外周血标本进行RP相关致病基因检测和分析,均检出致病基因突变和疑似致病基因突变,而且发现了RP新的致病基因突变,因此本论文课题研究提示,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RP的基因诊断是准确和可行的,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Abstract]:Objective: Retinitis Pigmentosa (RPP) is a genetic eye blindness disease, which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dozens of pathogenic genes. Traditional 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y for the detection of these pathogenic genes takes a long time and low detection throughput, while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second-generation sequencing) can effectively sequence hundreds of genes and even human genome exons. Therefore, it is widely used in genomics. Because of the lack of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in clinical gene diagnosis of RP,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in the diagnosis of RP gene. Methods: the peripheral blood samples of four patients with RP were collected and extracted, and the capture probes of RP-related pathogenic genes were customized. RP-associated pathogenicity genes were detected by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in peripheral blood DNA samples of four cases. Results: finally, the pathogenic gene of case A was found to be USH2A. The corresponding gene mutations were c. 4217CA and c. 7068 TG. further pedigree validation showed that the RP-causing mutation of case A was c. 7068 TG. The pathogenicity gene of case B was CRB1, the corresponding gene mutation was c. 2172TA and c. 3708TG; The pathogenic gene of case C was RPE65 and the corresponding gene mutation was c. 1338 GTT. The pathogenic gene of case D was RPE65. The corresponding gene mutations were c.1399CG and c.1338GT.Conclusion: RP-related pathogenic genes were detected and analyzed in peripheral blood samples of four patients with retinitis pigmentosa by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Both pathogenetic gene mutations and suspected pathogenetic gene mutations were detected, and new pathogenic gene mutations of RP were found. It is accurate and feasible to use high 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ique to diagnose RP gene, and it has certain practical value in clinic.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74.13;R44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剑涛,赵昱国,蒋伯铃,白文;扇形视网膜色素变性1例[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3年03期
2 田虹,付四清,李劲,张虹,扬真荣;视网膜色素变性一家系33例[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3年04期
3 尚玉堂,耿美香,翟军印,王桂芳,徐春光;视网膜色素变性一家系六例[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4年03期
4 马素红;郑燕林;王明芳;左玉霞;;视网膜色素变性1家系[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6年01期
5 张耀武;袁颖;郭春雷;;视网膜色素变性一家系[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年11期
6 夏小平;;西医和中医在视网膜色素变性病因和治疗认识上的殊途同归[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8年07期
7 王萍;郑新青;;逆性进行性视网膜色素变性1例[J];临床眼科杂志;2009年02期
8 刘德成;李忠全;;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中医治疗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09年17期
9 张英瑜;高朋芬;杨丽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视网膜色素变性[J];国际眼科杂志;2010年07期
10 唐香成;夏小平;;近十年中文视网膜色素变性治疗论文的循证评价[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红;庄曾渊;;色素变性方治疗特殊类型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治疗体会[A];全国第九次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谭涵宇;王芬;彭清华;李海中;;中西医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会议暨第五届海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夏小平;田东华;宋国祥;唐香成;;中西药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临床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谢汉兴;彭清冬;;中医药对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治疗观察及其对眼电生理的影响[A];全国首届中青年中医眼科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1996年
5 罗萍;彭清华;廖泉清;;无色素型视网膜色素变性17例临床分析[A];全国首届中青年中医眼科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1996年
6 庞荣;;中医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疗效观察[A];全国第九次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彭抿;彭清华;李建超;彭波;;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中医药文献研究[A];全国第九次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刘旭阳;郭力恒;魏红;王云;闫乃红;杨巧娜;周晓敏;蔡素萍;;非典型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的分子遗传学分析[A];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会议暨第五届海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唐仕波;罗燕;孟晶;胡洁;朱晓波;邱观婷;张淳;丁小燕;;视网膜色素变性能治疗吗?[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马迪;黄楚开;张铭志;;无色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报告[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卫红;视网膜色素变性研究获突破[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2 云祥;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有新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3 记者 陆健 通讯员 高孟;视网膜色素变性研究获新进展[N];光明日报;2014年
4 湖南中医学院附一院 张健;何谓视网膜色素变性[N];大众卫生报;2002年
5 根据眼科专家石浔接听热线整理;视网膜色素变性有没好的治疗办法[N];家庭医生报;2005年
6 本报特约通讯员 刘坚;视网膜色素变性的针灸治疗[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张子平;视网膜色素变性应终身服药[N];大众卫生报;2001年
8 蒋月荣;免费为患者检测致病基因突变[N];科技日报;2005年
9 日闻;绿藻基因成功治疗失明鼠[N];医药经济报;2008年
10 刘燕玲;手术逆转眼底病[N];健康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蹇骞;大鼠视网膜色素变性Müller细胞逆分化和转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2 刘媛;视网膜色素变性的遗传背景及分子机制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
3 唐朝晖;两个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的分子遗传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袁松涛;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真核表达[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5 陆莎莎;两个中国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的基因连锁定位和候选基因的序列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6 霍冬梅;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视网膜色素变性大鼠体内分化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7 贾爰;视网膜色素变性合并肢端病变一家系致病基因筛查[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8 刘晓文;视网膜色素变性/Usher综合征家系的分子遗传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韩菲;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与散发型视网膜色素变性基因筛查与临床表型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10 王瑞玲;夜明颗粒对视网膜色素变性感光细胞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段;四物五子汤加减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疗效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胡建龙;基于复杂网络的人类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位点基因型相互作用网络构建及相关性分析[D];青岛大学;2015年
3 闫晨曦;基因治疗人类CRB1突变引起的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方案探索[D];浙江大学;2016年
4 朱亚飞;枸杞多糖对N-甲基-N亚硝脲致大鼠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保护作用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6年
5 姚璐;自发性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耳聋小鼠的表型及其致病基因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6 吴晓飞;三个中国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7 余方青;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基因诊断的临床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
8 陈大颖;中西医结合针药并用法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刘伟;显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致病基因的筛查[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10 董玉萍;四种基因多态性与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093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1409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