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减压法对癌症患者知觉压力与睡眠障碍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
本文选题:睡眠障碍 切入点:正念减压法 出处:《重庆医学》2017年2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正念减压法对改善癌症患者知觉压力与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BIOSIS Previews、Web of science、CBM、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和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查找正念减压法用于癌症患者知觉压力与睡眠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随机对照试验,共97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正念减压法组与对照组干预后的知觉压力、睡眠障碍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4.63,95%CI(-5.10,-4.17),P0.01;MD=-2.18,95%CI(-2.35,-2.01),P0.01]。但干预后3个月两组的差异并不显著。结论正念减压法能在短期内缓解癌症患者知觉压力及改善睡眠障碍,但长期效果仍需开展更多研究予以验证。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systematically the effect of mindfulness decompression on the improvement of perceptual stress and sleep disorder in cancer patien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using mindfulness decompression method was used in cancer patients with perceptual stress and sleep disorders. Two researchers independently screened the literature according to the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extracted the data and evaluated the quality. Meta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with RevMan 5.3 software. Results 974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9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The results of Meta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erceptual pressure after intervention in the mindfulness decompress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analyze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mprovement of sleep disorde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MD-4.63C95 CIQ -5.10U -4.17C P0.01N MDP0.01],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ree months after intervention. Conclusion mindfulness decompression can relieve the perceived stress and improve sleep disorder in cancer patients in a short time. However, more studies are needed to verify the long-term effects.
【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608085MH183)
【分类号】:R473.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瑞琪,张彩娃,杨艳杰,彭涛;大学生睡眠障碍特点的研究[J];哈尔滨医药;2000年02期
2 王敏杰;骨折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体会[J];镇江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沈晓明;应重视儿童睡眠和睡眠障碍的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2年11期
4 王心明,严明秀;引起睡眠障碍的常见原因[J];中国社区医师;2002年14期
5 林世栋;睡眠障碍与失眠[J];中国社区医师;2002年14期
6 刘长贞,田安思;小儿睡眠障碍及其防治措施[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17期
7 刘彩凤;杨萍萍;赵丽云;;睡眠障碍应用健康教育的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年11期
8 彭安娜,石淑华,徐海清,吴静,黄晓娜;婴幼儿睡眠障碍的病例对照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5年02期
9 张林;王琳;萨丽媛;何佳;;东北某高校313名大学生睡眠障碍情况调查[J];中国校医;2006年02期
10 文川;;婴幼儿睡眠障碍的识别和预防[J];中国社区医师;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国岭;佘玉宇;孙晓花;宋海东;金翠梅;刘影;李敏哲;金翠梅;吴慧娟;华杏珠;何臻;;睡眠障碍的最新研究进展[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杨花蓉;;对老年住院患者睡眠障碍因素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A];全国第六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3 李志彬;;住院老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及其对策[A];二零零四年度全国精神病专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张玉麟;;从中医认识睡眠障碍[A];华东地区睡眠医学新进展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5年
5 黄颜;;睡眠障碍的性别差异研究[A];第2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6 张玉梅;沙维伟;张晓斌;肖正军;周朝昀;叶青;卜茹;宏辉;孙金荣;王万章;;扬州市城区青少年睡眠障碍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周国岭;;睡眠障碍的最新研究进展[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程彦臻;乔娟;林思恒;尹艳茹;;常见睡眠障碍及其治疗回顾[A];2008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杨顺英;;睡眠障碍[A];玉溪市第四届精神科学术年会暨心身疾病综合治疗研讨会讲义汇编[C];2010年
10 李箕君;;老年睡眠障碍与抑郁[A];第十届全国老年医学进展学术会议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靖九江;近7成医生存在睡眠障碍[N];中国医药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王璐;帮孩子消除睡眠障碍[N];保健时报;2007年
3 顾平;什么是睡眠障碍[N];家庭医生报;2008年
4 邢宏义;老年性睡眠障碍[N];家庭医生报;2008年
5 记者 戴勤;三成以上宝宝存在睡眠障碍[N];大众卫生报;2009年
6 受访专家 潘集阳 本报记者 刘景峰;睡眠障碍的诊断与分类[N];医药经济报;2009年
7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薛蓉;睡眠障碍不仅仅是失眠[N];健康报;2010年
8 周润健;父母要高度关注孩子的睡眠障碍[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查金忠 本报通讯员 程守勤 赵国梁 钱文娟 杨璞 侯晓云;南京49%成年人有睡眠障碍[N];南京日报;2011年
10 受访专家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睡眠中心主任 宿长军 教授 本报记者 慕欣;睡眠障碍社区干预[N];医药经济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洪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2 李婷;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睡眠参数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3 许龙;社区老年人社会资本与睡眠障碍关系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4 张蕾蕾;安徽省某三所学校高职学生网络欺凌与睡眠障碍的关联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5 王敏;医学研究生头痛、情绪障碍及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马世伟;肿瘤相关睡眠障碍的诊疗流程[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7 宋志雪;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与干预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
8 魏婷婷;肺癌患者放疗期间睡眠障碍与临床因素及免疫学指标关系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9 王兆国;体外反搏对冠心病睡眠障碍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10 王亦心;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6432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1643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