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PV1:一种同时参与慢性痛外周敏化和疼痛中枢调制的重要分子
本文选题:疼痛 + TRPV ; 参考:《生理学报》2017年05期
【摘要】:慢性痛是困扰临床的一大顽疾,关于慢性痛机制的研究和新型镇痛药物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十多年来,本研究组围绕慢性痛外周敏化形成的关键分子——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type 1,TRPV1),对其敏化和膜定位机制进行了系列研究,揭示了蛋白激酶PKD1(protein kinase D1)、Cdk5(cyclin-dependent kinase 5)和LIMK(LIM-motif containing kinase)在炎症诱发热痛敏中的作用及其对TRPV1的功能调控,并据此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镇痛作用的Tat穿膜肽。本综述还围绕研究组近期工作所揭示的参与痛感觉和痛情绪相互作用的关键脑区——前额叶皮质的前边缘皮质亚区,对TRPV1在其中的可能作用进行了探讨。此外本综述也对研究组在改进TRPV1靶向药物,提高其镇痛疗效,降低副作用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简要总结和回顾。
[Abstract]:Chronic pain is an intractable disease that puzzles the clinic.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chronic pai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algesic drugs. For more than a decade, our team has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studies on the mechanism of sensitization and membrane localization of vanillic acid subtype 1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type 1 / TRPV1, a key molecule formed by peripheral sensitization of chronic pain. It was revealed that protein kinase PKD1 (protein kinase D1) CDK5 (cyclin-dependent kinase 5) and LIMK (LIM-motif containing kinas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nflammation induced thermosensitivity and its function on TRPV1. A series of tat transmembrane peptides with analgesic effect were developed. This review also discusses the possible role of TRPV1 in the prefrontal cortex, a key brain region involved in the interaction of pain sensation and pain emotion revealed by the recent work of the study group. In addition, the work of the study group in improving TRPV1 targeted drugs, improving its analgesic efficacy and reducing side effects were also reviewed.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生物学系教育部和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
【基金】:supported by grants from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 3153002, 30925015, 30830044, 31771295, and 31371143)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No. 2014CB542204)
【分类号】:R4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锦琰;;慢性痛患者的认知损伤[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2 陈军;;谈慢性痛的大脑机制研究:悬而未解的科学问题[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年01期
3 王宁;;慢性痛的阿片治疗:评估状况[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4 李冬青;;谷氨酸在慢性痛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2009年20期
5 王彦;王锦琰;罗非;;慢性痛的皮层神经可塑性及其对治疗的启示[J];生理科学进展;2010年01期
6 李晨旭;张秀琳;谢益宽;;慢性痛的发生与损伤神经元膜糖基化增加的关系[J];医学研究杂志;2010年07期
7 房军帆;方剑乔;梁宜;杜俊英;;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慢性痛产生与维持中的作用[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8 李雅雯;李瑛;;背外侧前额叶与慢性痛关系研究进展[J];贵州医药;2013年08期
9 谢益宽;;慢性痛的发生机理[J];医学研究通讯;1999年02期
10 郑晨曦;涂涛;郭保霖;吴亦琳;罗世成;隋秉东;董蜀华;王亚云;;线粒体功能紊乱与慢性痛[J];神经解剖学杂志;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万有;;慢性痛发生机制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2 谢益宽;;损伤的神经元膜外负电性增加是慢性痛发生的原因[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赵志奇;;科海拾贝——慢性痛研究进展猎奇[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摘要[C];2005年
4 朱玲;陈竺;李云庆;;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在慢性痛大鼠模型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的形态学[A];中国解剖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2年
5 马超;;慢性痛的动物模型和发生机理[A];中国解剖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2年
6 招明高;卓敏;;慢性痛小鼠额叶谷氨酸能突触传递的变化[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李锴;傅开元;;脊髓小胶质细胞Src家族激酶活化参与福尔马林损伤引起的慢性痛[A];第八届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张玉秋;;前扣带皮层参与痛情绪和相关记忆过程的神经机制[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摘要[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白毅;我学者揭示慢性痛诱发和维持新机制[N];中国医药报;2007年
2 陈飞;医院就诊病人半数以上有疼痛症状[N];健康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王丹 实习记者 甘贝贝;疼痛学科三难题待解[N];健康报;2009年
4 李丽 董敏 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疼痛是病 还在一忍再忍?[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胥晓琦;疼痛要在意 但别乱用药[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杨俊坚;疼痛治疗领域市场可观[N];医药经济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娟;慢性痛认知与治疗的脑电信号分析[D];燕山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平;脊髓星形胶质细胞通过IL-6参与慢性痛调节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2 王娟;慢性痛多通道脑电信号分析[D];燕山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796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079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