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细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核酸适配体的筛选
【图文】:
坐标,Origin软件拟合解离曲线,,计算解离常数(KD值)。适配体的二级结构采用RNAstructure软件进行预测。1.7克隆适配体亲和特异性验证通过1.6解离常数的测定,选择解离常数孝亲和力强的适配体进行特异性验证。具体如下:每个适配体取10pmol,分别与1.0×108cfu的目标菌和反筛菌混合物(见表2)结合,测定相应的荧光强度。重复试验3次,比较二者的荧光强度是否存在差异。其中反筛菌混合物为7种反筛菌分开培养后,各取1mL混合离心,用H2O通过麦氏比浊法调整浓度后得到的菌悬液。2结果2.1PCR扩增的最优循环数由图1可见,第11~13个循环的扩增产物均为略小于100bp的单一条带,与随机ssDNA文库总长度为83bp的目的片段接近,因此符合预期结果。但是从第14个循环开始至第18个循环,产生的条带逐渐偏离目标片段83bp的位置,并出现多个略大于100bp条带的非特异性扩增条带,其扩增效果不理想。另外由于第13个循环的条带最亮,其PCR扩增产物量最多,因此该轮筛选后PCR扩增的最优循环数为13。研究显示,其他轮次筛选后PCR的最优循环数见表1,其扩增产物电泳结果与图1类似,不再逐一列出。表1SELEX过程中各轮筛选后PCR的最优循环数筛选轮数23456789101112最优循环数14131512152119181414132.2SELEX筛选过程中亲和力变化如表2、图2所示,随着SELEX筛选的进行,ssDNA富集库与A.muciniphlia的亲和力逐渐增加,第8轮时达到顶峰,与第3轮相比,亲和力提高了10.9倍(56.99/5.23)。第8轮之后,随着反筛压力的施加,ssDNA富集库与A.muciniphlia的亲和力不断降低,因此选择第8轮ssDNA富集库进行后续试验。图1第3轮筛选后优化PCR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注:图中11-18代表PCR扩增至第11个循环~第18个循环时所获得的产物电泳条带表2SE
脂糖凝胶电泳图注:图中11-18代表PCR扩增至第11个循环~第18个循环时所获得的产物电泳条带表2SELEX筛选过程中反筛情况及结合率测定结果轮数反筛菌F1F0结合率(%)3无2.234614.23905.235无2.124312.07065.876金黄色葡萄球菌---7蜡样芽孢杆菌1.11666.42555.798沙门菌18.833011.014656.999志贺菌27.830725.699136.1010大肠埃希菌12.797635.025912.1811水弧菌9.843035.10289.3512溶血性链球菌5.520926.35186.98注:F1为筛选后的荧光强度,F0为筛选前的荧光强度,结合率=(F1/3F0)%图2ssDNA文库与A.Muciniphila的亲和力变化·3210·现代预防医学2017年第44卷第17期ModernPreventiveMedicine,2017,Vol.44,NO.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甘龙杰;兰小鹏;;适配体芯片技术及其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09年06期
2 兰小鹏;;适配体技术及其在医学检验研究中的作用[J];临床检验杂志;2012年10期
3 满燕;吕雪飞;彭广;宋达;庆宏;;双适配体夹心微阵列芯片在凝血酶检测中的应用[J];生命科学仪器;2014年Z1期
4 兰小鹏;;适配体技术在分子影像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2014年01期
5 江丽;兰小鹏;曾燕丽;甘龙杰;;用SELEX技术筛选葡萄球菌肠毒素B特异性适配体[J];临床检验杂志;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唐吉军;郭磊;申睿;余涛;徐华;刘合珠;马小溪;谢剑炜;;基于适配体的实时定量PCR检测尿液中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林雪霞;微流控芯片与可控适配体技术用于细胞代谢物分析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2 邓昆;非标记型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蛋白质检测中的应用[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3 张学洋;基于适配体和抗体功能化纳米材料的疾病标记蛋白质分离分析新方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文慧;基于适配体的信号放大技术快速检测志贺氏菌[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何敏瑜;超声介导适配体门控空心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药物释放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3 古乐;基于多适配体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的蛋白质检测方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4 蒋灿;基于适配体荧光传感器检测IgE的方法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5年
5 朱玲;基于多巴胺适配体标记的碳点和纳米石墨的荧光生物传感平台的构建及其应用[D];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
6 刘亚楠;凝血酶的新型适配体—悬浮芯片检测技术及作用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7 李一林;基于适配体探针技术的高灵敏度检测蛋白质方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8 王晓芳;基于核酸适配体的凝血酶检测新方法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9 张宁;HIV-P24核酸适配体的筛选[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10 王晓清;HBsAg特异性核酸适配体的筛选[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631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563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