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上肢协调运动中肌间耦合特性分析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7 21:38
【摘要】:运动控制系统具有高度复杂的、非线性的特点,上肢协调运动作为生活自理的必要条件,是由中枢神经运动系统控制、与上肢运动相关肌肉群协调收缩、相互作用的结果,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肌电信号(Electromyography,EMG)能够反映运动控制系统的响应信息。肌肉间的相互作用体现在肌间耦合关系,反映了神经系统对运动肌肉的控制支配作用,肌间耦合强度体现了肌肉的激活性和协调性,进而评价运动系统功能。因此,上肢协调运动中肌间耦合特性及其变化规律是探索肌肉协调整合及神经运动系统的控制协调机制的热点关注问题。首先,阐述了肌电信号的产生机制和特点,并对肌间耦合分析方法研究现状及其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结合肌间耦合关系的特点和现有耦合分析方法无法进行多尺度分析和定量描述肌间非线性耦合关系的问题,提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从肌电信号的多尺度和非线性的角度出发,基于传统相干性分析方法对肌间耦合特性分析方法进行改进和拓展。其次,针对肌间耦合关系存在特征频段特性,而传统相干分析无法刻画肌电信号的多尺度特性,构建基于多尺度同步分解的MEMD-相干性特征频段肌间耦合分析模型,对多通道肌电信号进行同步分解,获得尺度相同、频率对应的特征频段信息,并对特征频段的肌电信号进行相干性分析,然后将该方法应用到健康被试上肢不同静态握力下的肌间耦合特性分析中,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为肌间耦合多尺度特性分析方法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再次,针对运动控制系统表现出的肌间耦合作用存在非线性特点,构建基于小波包-n:m相干性的肌间交叉频率耦合分析模型,首先获取肌电信号在不同频率点的特征信息,通过对不同频率比值下的特征信号进行肌间n:m交叉频率相干性分析来刻画肌间的非线性耦合关系,并将其应用到健康被试恒定握力维持下肘屈伸过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描述特定运动下肌间交叉频率非线性耦合特性关系。最后,将本文提出的肌间耦合分析方法应用到中风患者的患侧上肢协调运动过程肌间耦合分析的研究中,并对比分析中风患者与健康被试之间的肌间耦合差异,结果表明,中风患者的肌间耦合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失,研究结果从肌间耦合角度定量分析了患者的运动功能状态,对患者康复训练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同时验证了本文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图文】:

信息传递系统,运动控制,信息传递方式,微弱电信号


运动控制信息传递系统

基站,采集设备,传感器,设备


图 2-1 Delsys 肌电信号无线采集设备Delsys 肌电信号采集设备主要包括基站和 Delsys 传感器,基站可以同时接收 传感器的信号数据,可以实现多通道肌电信号同步采集。信号传输方式采用无输,避免了多路同步采集时的线路干扰和电量消耗,其有效传输距离为 20 米,频率为 2000Hz。在进行多通道肌电信号数据采集实验之前,需用浓度为 75%的酒精擦拭皮肤,去除皮肤表面的油脂和皮屑对信号的影响,,提高获取肌电信号噪比。2.2 肌电信号的预处理肌电信号是非平稳的生理信号,十分微弱,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容易受到外部和采集装置的干扰,会影响到进一步肌间耦合特性分析的准确性。因此,根据信号噪声的干扰形式及其特点设计相应的预处理方法。常见的噪声干扰表现形要有基线漂移、工频及其各次谐波干扰、频带过宽、尖峰干扰和运动伪迹等。着重对基线漂移、工频干扰和频带过宽等噪声干扰进行处理,给出相应的预处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496;TN91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耿鹏程;侯蓝田;韩伟涛;庞辉;;七芯光子晶体光纤耦合特性的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2 何君道;闻泉;荣竹;王雨时;杜跃飞;;弹底引信底部零件膛内热-结构耦合特性[J];探测与控制学报;2013年06期

3 陈占清,唐平,缪协兴;时变边界刚体的平动与转动耦合特性[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4 朱战霞;马家th;樊瑞山;;航天器相对运动姿轨耦合特性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5 郝新红;白钰鹏;何娟;;高功率微波孔缝耦合特性的数值模拟及防护加固技术[J];探测与控制学报;2006年04期

6 张立军,余卓平,阳鹏;汽车液压减振器热-机耦合特性试验研究[J];汽车技术;2005年04期

7 李新碗,杜鹏超,叶爱伦;长周期光纤光栅耦合特性及模拟分析[J];电子学报;2000年11期

8 辛锋先;卢天健;;轻质板壳结构振动与声学耦合特性的理论及实验研究[J];应用数学和力学;2014年06期

9 王梦宇;金雪莹;李飞;张延超;王克逸;;波导耦合回音壁模式光学微球腔结构耦合特性分析(英文)[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8年03期

10 王大军,熊宗尧;670t/h锅炉送风机及其系统耦合特性研究[J];中国电力;199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毅;郭丹;;三维微型梳齿的静电结构耦合特性研究[A];2006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6年

2 王世文;;埋入式压电传感器机械-电场耦合特性研究[A];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第十一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3 李丽娜;尹红贺;王立军;;1060nm半导体激光列阵与透镜导管的耦合特性[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吴涛涛;韦成华;朱永祥;周孟莲;王立君;;纯铁微观氧化过程及其对激光耦合特性的影响[A];第十四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缩编文集[C];2016年

5 葛悦禾;;波导H面T型结斜缝耦合特性分析[A];199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5年

6 吴海清;孙湘文;陈忠嘉;;正交波导的矩形缝隙耦合特性[A];1987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C];1987年

7 张占阳;吕世金;白振国;;有限长圆柱壳水下声辐射与散射耦合特性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水声学分会2019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9年

8 任树伟;辛锋先;卢天健;;微平板声振耦合特性的尺度效应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沈浩;李新碗;叶爱伦;;光波微环形腔的耦合特性及其在光交换网络中的应用研究[A];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李建瀛;梁昌洪;;波导窄/宽边纵缝耦合特性的解析计算[A];1997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文超;几种典型红外非线性晶体倍频中的热光耦合特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年

2 黄河;基于沙漠蜥蜴生物耦合特性的仿生耐冲蚀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姚照辉;考虑飞/推耦合特性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周吴;微加速度计的机电耦合特性及关键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赵国如;基于多刚体逆向运动学原理的人体运动测试技术及运动耦合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陈俊学;金属微纳结构中模式耦合特性及其调控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朱占平;带缝金属腔体、电子线路的微波耦合特性分析与基本电路的微波注入效应实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陈晨;火电机组自动发电控制系统非线性特性与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9 王立文;新型宽带光子晶体光纤的设计与制作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10 翟融融;二氧化碳减排机理及其与火电厂耦合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辅;基于六边形线圈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互感模型及耦合特性分析[D];湘潭大学;2019年

2 杨文娟;上肢协调运动中肌间耦合特性分析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9年

3 杨雪莹;基于微纳结构阵列的神经细胞电耦合特性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年

4 吴浩发;5G通信滤波器的小型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5 徐庭钰;大型镜面加工装备并联模块耦合特性及稳定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6 LAY SOTHEARY;能源桩热—力耦合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7 唐高峰;有机压电材料的多物理场耦合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

8 时玉冰;内置式电主轴动态及热—结构耦合特性的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9 叶涛;二维光子晶体波导耦合特性及波分复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黄鹏;光TSV损耗特性与耦合特性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877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5877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1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