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关于亚抑制浓度庆大霉素可通过抑制大肠杆菌丛动性降低细菌毒力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3 22:16
【摘要】:目的:研究前发现,庆大霉素的亚抑制浓度预处理可以抑制大肠杆菌标准菌株的丛动能力,该机制可能与抑制琥珀酸脱氢酶(SDH)表达,延胡索酸产生减少相关,提示庆大霉素在治疗大肠杆菌感染有其自身优势。本研究通过对临床分离菌株及标准菌株分别进行庆大霉素预处理,结合体内外实验,及荧光实时定量PCR验证亚抑制浓度庆大霉素可降低细菌毒力及其相关机制。方法:1利用体外实验验证庆大霉素对临床菌株的丛动性抑制作用,用肉汤稀释法测定临床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进而使用1/2MIC的庆大霉素处理菌株,未经处理的作为对照组,两组各取2ul菌液接种于丛动(swarm)平板及游动(swim)平板,在室温下孵育,测量菌落直径。2通过体内实验进一步验证1/2MIC的庆大霉素可以减低细菌毒力。3大肠杆菌的运动性主要靠鞭毛,参与鞭毛运动的基因目前已报道的有motA、motB等,fliA作为二级调控系统亦参与鞭毛合成。通过RT-PCR观察药物处理前后fliA的基因表达量间接推断其与降低毒力机制相关,为后续探讨SDH-延胡索酸-fliA信号通路在庆大霉素抑制大肠杆菌丛动性降低毒力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1体外验证证实,亚抑制浓度的庆大霉素处理后临床菌株的丛动性明显抑制。共进行了三次实验,每次实验重复三次。2体内试验,购买20g左右昆明雄性小鼠,按标准菌株ATCC25922和临床菌株968(分离于尿液标本)分组,其中药物处理的为实验组,未经处理的为对照组,进行腹腔注射小鼠,结果发现每组(n=10)实验组和对照组注射0.5×10~8 cfu、0.5×10~7 cfu的大肠杆菌后,经1/2MIC庆大霉素预处理后的大肠杆菌毒力明显下降,小鼠48hr内死亡率10~8 cfu/ml下,标准菌株由100%降至50%,临床菌株由100%下降至70%;10~7 cfu/ml下,标准菌株由50%降至0%,临床菌株由30%下降至0%,结果表明,在亚抑制浓度的庆大霉素作用下,大肠杆菌的毒力较前减低。因试验时间有限,后期可继续扩增试验动物数量进一步验证。3 RT-PCR,庆大霉素预处理的为实验组,庆大霉素与延胡索酸共同处理的也为实验组,不做处理的为对照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得出单用庆大霉素处理的fliA表达量下调,庆大霉素与延胡索酸同时处理的因延胡索酸浓度fliA表达量有所不同,PCR结果为我们提出的假设:庆大霉素抑制SDH转录,导致延胡索酸合成减少,延胡索酸作为细胞内信号分子引发鞭毛相关转录因子fliA(σ28)的下调,进而导致下游部分鞭毛基因下调,最终使得大肠杆菌丛动性下降。结论:1亚抑制浓度庆大霉素对大肠杆菌具有抑制其丛动性进而降低毒力的作用。2亚抑制浓度庆大霉素可通过降低细菌鞭毛相关基因表达量进而抑制其运动性。
【图文】:

关于亚抑制浓度庆大霉素可通过抑制大肠杆菌丛动性降低细菌毒力的研究


68swarm运动

统计学意义,运动实验


1.3.3 通过实验得到运动实验结果图1-2 ATCC 25922 swarm运动 图1-3 ATCC 25922 swim运(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44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海月;康元环;王姣姣;张伟;刘少昆;单晓枫;钱爱东;;大肠杆菌生物被膜与耐药性的关系[J];中国兽药杂志;2015年06期

2 王德端;;抗菌药物后效应与合理用药[J];中国医药指南;2014年28期

3 曹冬梅;吉文汇;严亚贤;王恒安;孙建和;陆承平;;Stx2噬菌体溶原对大肠杆菌运动性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微生物学报;2014年07期

4 郭志燕;周明旭;段强德;朱国强;;细菌鞭毛的致病性及其免疫学应用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报;2014年03期

5 郑波;吕媛;;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2011年革兰阳性菌耐药监测[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2年12期

6 曾县平;;细菌鞭毛系统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7期

7 徐引弟;王治方;朱文豪;梁跃;郭成留;;猪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J];河南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8 胡族琼;陈清;周文;宋灿磊;胡静;俞守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诱导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适应性耐药发生及其初步机制[J];实用医学杂志;2009年16期

9 匡长春,王芳,宋祺;抗生素后效应的表达方法及临床意义[J];中国药师;200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海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流行病学及感染危险因素研究分析[D];山东大学;2016年

2 段强德;F18+大肠杆菌鞭毛与其致病相关性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玉倩;黏附侵袭性大肠杆菌fliC、fimH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相关功能性分析[D];扬州大学;2018年

2 胡俊强;沙门氏菌FliT-FliD蛋白复合物及大肠杆菌O157:H7 Z0021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973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5973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c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