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基于电生理默认模式网络的睡眠转换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8 21:14
【摘要】:睡眠是一种基本的生命现象,睡眠状态的快速转换使大脑能在睡眠中实现不同的生理功能,因此对睡眠转换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是一种与意识水平密切相关的大脑网络。有证据表明在不同的睡眠状态下,DMN的功能连接有一定差异。但目前还不清楚这些差异是如何在睡眠转换中产生的。为了探索DMN在睡眠转换中如何实现功能的改变,本文研究了大鼠由非快速眼动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NREMS)向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REMS)转换时DMN的电生理变化特征。获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DMN在睡眠中有前后两个功能模块。前部模块包括前边缘皮质、眶额叶、扣带。后部模块包括后顶叶、第二视觉皮质、压后皮质。同一模块脑区的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EEG)特征在睡眠转换过程中的变化方式较为相似。说明DMN在睡眠转换机制的推动下发生电生理特征改变的同时,还可以维持功能模块的稳定性。颞叶和海马在睡眠转换中与两个模块的功能连接加强。这可能是REMS中形成更复杂大脑功能的基础。2.进入REMS前,EEG的主要变化为Delta频段(0.5-6 Hz)能量的减弱和Theta频段(6-10 Hz)能量的增强。而在进入REMS后,EEG的主要变化为功能连接的增强和复杂度的增大。这种变化特征说明在进入REMS前,DMN的变化侧重于EEG能量特征向REMS的转变,而在进入REMS后,侧重于在REMS中功能的实现。这种时序性保证了DMN功能的转变能稳定地推进。3.从能量分布特征来看,睡眠转换时Theta频段能量特征的改变会先从海马和前部模块脑区开始,之后转变为整个DMN的改变。进入REMS后,能量特征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稳定。说明DMN实现完整的睡眠转换需要较长时间。此外,一些与记忆功能有关的DMN脑区(包括:海马、压后皮质、颞叶、前边缘皮质、眶额叶)的睡眠转换过程会受到昼夜节律的影响,这可能导致了夜间大鼠REMS中DMN记忆相关功能的减弱。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睡眠转换中,大鼠DMN既维持了功能模块的稳定性,又完成了能量特征以及功能连接的有序改变。这些结果对于理解DMN在睡眠中功能的转变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图文】:

EEG信号


DMN脑区的三种状态的EEG信号

EEG信号,刻点,中间点,状态转换


11图 2-2 DMN 脑区睡眠转换前后 5 秒的 EEG 信号NREMS 转换为 REMS 时,EEG 的明显变化通常仅发生数秒,所以一分钟长度的数据足以反映出睡眠转换过程 EEG 的主要的变化特征。本文的研究中状态转换的分界点作为中间点,以向前 30 秒的时刻点作为起点,向后 30 秒刻点作为终点,截取一分钟时长的数据进行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40;TN91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邓泽怀;刘波波;李彦良;;常见的功率谱估计方法及其Matlab仿真[J];电子科技;2014年02期

2 赵晶晶;牟书;舒华;王春茂;;基于Morlet小波变换的EEG时频分析[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6年01期

3 苏松,张恒义,郑筱祥;基于重心频率和复杂度分析的大鼠睡眠分期比较[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年08期

4 王品,郑小林,彭承琳,董为伟,王永红;基于复杂性测度的EEG初步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2年02期

5 杨斯环,杨秦飞,,石继明,刘仁;不同生理状态时脑电时间序列的三神复杂度计算比较[J];生物物理学报;1996年03期



本文编号:26198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6198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9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