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痛风的双源CT成像特点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6 01:39
【摘要】: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依托双源CT探索尿酸盐结晶在足踝部的分布特点,分析痛风中医证型分布以及痛风的中医证型与双源CT成像特点之间的关系,以促进痛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并将现代的诊断手段融入中医的诊断和治疗中,为中医的辨证论治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和参考。材料与方法:研究一回顾性收集东直门医院诊断为痛风并行双源CT(双足踝部)1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基本信息及双源CT报告,统计分析尿酸盐结晶在足踝部的分布特点。研究二回顾性收集诊断为痛风并行双源CT(双足踝部)检查的54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基本信息及双源CT报告,并按病案号查阅患者的住院病历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记录患者基本信息、痛风病史及中医四诊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将纳入患者分为湿热痹阻、瘀热痹阻、肝肾亏虚三个中医证型,比较3组证型间尿酸盐结晶沉积特点是否具有差异性。本研究所有的数据均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尿酸盐结晶沉积最常见的部位为前足(82.6%),其次为踝关节(23.2%),中足(16.7%),后足(15.2%)。在更详细的解剖部位分布上,尿酸盐结晶沉积最常见的部位为第1趾骨区域(108,78.3%),其次为第1跖趾关节(49,35.5%);左右足踝部各个部位的尿酸盐沉积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3组证型中湿热痹阻证人数最多,其次为瘀热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最少。3组证型间在各个部位尿酸盐结晶沉积的阳性率无差异,说明尿酸盐结晶的沉积部位的分布与证型无关。3组间尿酸盐结晶沉积部位的数量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2,小于0.05),湿热痹阻组与瘀热痹阻组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小于0.05),其他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1.0,0.383,均大于0.05),湿热痹阻组、瘀热痹阻组、肝肾亏虚证的平均秩分别为21.29,37.64,27.14,提示瘀热痹阻组在尿酸盐结晶沉积部位的数量上高于湿热痹阻组。研究结论及意义:在足踝部尿酸盐结晶沉积最常见的部位前足,其次为踝关节、中足、后足;在更详细的解剖部位分布上,最常见的为第1趾骨区域,其次为第1跖趾关节;左右足踝部尿酸盐结晶分布特点无差异。该研究揭示了尿酸盐结晶在足踝部的分布特点,有利于促进痛风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尿酸盐结晶沉积的部位分布与中医证型无关,不同证型的分布没有区别,临床上无需将尿酸盐沉积部位作为中医辨证的一个参考因素。瘀热痹阻证患者的尿酸盐结晶沉积部位的数量多于湿热痹阻组,提示在一定程度上可根据尿酸盐结晶沉积部位的数量来辅助判断中医证型,但是本研究仅限于足踝部,没有将手腕部、膝部纳入其中,并且为回顾性研究,样本量小,所以只能提出一个趋势性的结果,即尿酸盐结晶沉积部位的数量少则倾向考虑为湿热痹阻证,数量多则倾向考虑瘀热痹阻证。总之,本研究尝试将影像学结果纳入中医证型的判断中,以期促进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疾病,推动中医的现代化发展。
【图文】:

尿酸,结晶,绿色


本课题组所采用的仪器设备为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Flash新双源CT机,即炫速双源CT机,是第二代双源CT。痛风扫描的基本参数为:两个线管球分别发射80kvp和140kvp能量级别的射线,电流分别为250mAs和125mAs,球管转速1.0s,螺距0.7,扫描厚度2.0mm,扫描方向:足部,仰卧位足先进。观察双源CT(DECT)后处理图像中容积显示(VR)重建图像有无绿色标记的尿酸盐结晶,如图1所示。2.2病例资料及数据的收集

正态分布,年龄,性别,对象


本课题共纳入138例研究对象,表1所示为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在138例研究对象中,男性121例,占88%,女性17例,占12%,男女比例约7:1。年龄经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P=0.04,小于0.05),最大值为87,最小值为17,中位数为47,均数±标准差为48.64±16.62。如图2所示,31-40(23.9%)年龄段人数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41-50(17.4%),51-60(17.4%),61-70(17.4%),21-30(12.3%),71-80(6.5%),≥81(3.6%),≤20(1.4%);在女性中,年龄≥51(70.6%)的人数所占比例最大。3.2双源CT中尿酸盐结晶沉积部位的分布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2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媛媛;张立苹;张洁;蒋根娣;;脂肪肝的CT定量定性分析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2年05期

2 王嵩;李琼;王夕富;季光;;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的相关性[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7年02期

3 方伟军;劳献宁;陶岚;宋敏;张晖;潘静洁;;肺结核的中医证型与CT影像关系[J];实用临床医学;2014年05期

4 刘勇玲;范红燕;赵庆;慕建成;;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痛风尿酸盐结晶检测中应用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年02期

5 曹波;唐庆昆;李海歌;朱建国;唐继来;沈世田;刘斐;苏晟;徐杰;刘学兵;;痛风尿酸盐结晶在膝关节分布特征的观察与分析:一项基于双源CT双能量成像的初步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年12期

6 彭晓惠,李旋歌,,吴玉改;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与中医证型分析[J];中国骨伤;1995年04期

7 王凌云;;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学改变与中医证型的关系[J];湖北中医杂志;2014年06期

8 沈瑞;曹国平;孙婷婷;吕福仙;邓小毅;;双能量CT半定量评分系统在尿酸盐结晶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安徽医学;2019年10期

9 张保朋;王道清;程留慧;周舟;温泽迎;;双源CT痛风识别技术诊断早期痛风的临床价值[J];医药论坛杂志;2016年03期

10 张闽光;邢东炜;黄学菁;朱琼;耿坚;张安君;李勇;;肝硬化CT分型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嵩;李琼;王夕富;;肝/脾CT值比值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交流大会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诊断与研究学习班论文集[C];2007年

2 张闽光;邢东炜;黄学菁;朱琼;耿坚;张安君;李勇;;肝硬化CT分型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3 罗敏;高源统;岑秀雅;颜森森;李阳;陈良苗;贾庆;陈书云;;单源能谱CT检测尿酸盐结晶的能力及诊断痛风的价值研究[A];2015年浙江省医学会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4 姜林娣;周易;孙颖;丁玉芹;周建军;陈慧勇;邹和建;;痛风患者足踝双能CT尿酸盐结晶沉积特点分析[A];第17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5 吴华香;温丽虹;朱亮;薛静;王巧宏;鲁晓勇;李瑞;;双能量CT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A];2011年华东六省一市风湿病学学术年会暨2011年浙江省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狄亚珍;孙楠;吴菱;钟世玲;王佳佩;;双能CT早期发现高尿酸血症患儿关节尿酸盐结晶的临床意义[A];2015年浙江省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7 狄亚珍;孙楠;吴菱;钟世玲;王佳佩;;双能CT早期发现高尿酸血症患儿关节尿酸盐结晶的临床意义[A];2015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5年

8 舒政;臧海生;邓小飞;蒋方健;;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CT表现与中医证型的关系[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9 吴华香;温丽虹;朱亮;薛静;王巧宏;鲁晓勇;;双能量CT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A];第17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吴华香;温丽虹;朱亮;薛静;王巧宏;鲁晓勇;李瑞;沈径仿;;双能量CT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A];2012年浙江省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佳;中国化石研究用上自主CT[N];科学时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钱力;给动植物做CT:守住检验检疫安全防线[N];科技日报;2019年

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符伟侯 贺晟 杨th 国瑞;给地球做“CT”[N];中国矿业报;2018年

4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赵波 通讯员 伊丽明 马华;做手术,机器人操刀 做CT,0.3秒成像[N];青岛日报;2018年

5 王攀;“海洋六号”给南极海域海底“做CT”[N];中国海洋报;2017年

6 本报记者 王聪;为污染物做“CT” 给建筑物“戴帽穿衣”[N];人民政协报;2017年

7 本报记者 王敏壹 通讯员 周广言;管道“CT”问诊能源动脉[N];石油管道报;2017年

8 严鹏;剧本评估有了专业“CT仪”[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年

9 首席记者 张科勇;做岩石“CT”的探路人[N];绍兴日报;2017年

10 本报记者 王克鹏 见习记者 周文聪 实习生 米佳;给大武水源地做全身“CT”[N];淄博日报;201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国强;CT/荧光双模式脂质纳米颗粒研制及其在淋巴和肿瘤成像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2 徐永菊;拟南芥生物钟相关蛋白XCT正调节RPW8.1介导的免疫[D];四川农业大学;2017年

3 彭将臣;能谱CT小肠造影在评估回结肠型克罗恩病肠道严重程度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4 曾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自膨胀式瓣膜的CT形态特点与血流动力学、预后的关系[D];浙江大学;2019年

5 王治斌;血肿周围水肿等常见CT征象对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年

6 欧阳爱梅;肾癌FORCE双能量CT及增强CT表现与肿瘤微结构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7 刘鹏;CT静脉成像在下肢慢性静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8年

8 周悦;能谱CT充气检查联合GSI自动智能辅助技术在评估食管癌分期诊断中的研究价值[D];郑州大学;2017年

9 李琳;能谱CT在甲状腺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10 康立清;灌注CT反映脑瘤血管生成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雪坤;双能量CT检测尿酸盐结晶对痛风诊断的价值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2 孙建春;胸痹心痛中医证型与双源CT结果、炎症指标及脂质过氧化相关性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王阳;痛风的双源CT成像特点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4 何蓉;中晚期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初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梁衍祥;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与CT影像相关性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5年

6 王瑞明;脑梗死中医证型的标准化及其与头颅CT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白凤萍;探讨双源CT痛风结石检查在痛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广西医科大学;2017年

8 裴丽美;双源CT双能量扫描在胃癌评估中的应用价值[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9 钱玉娥;新双源CT对冠脉支架的显示及辐射剂量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冯会;双源CT双能量扫描对于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的价值[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659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6659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4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