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半定量影像学评估后循环脑梗死神经功能预后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2 11:12
【摘要】:第一部分新型BACS-MRA评分预测基底动脉性脑梗死预后的价值背景和目的:基底动脉闭塞为脑梗死少见病因,但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旨在探讨一种新提出的后循环基底动脉及侧支循环评分方法—BACS-MRA的可行性及评估神经功能预后的价值。方法:研究共纳入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41~91岁,平均(60±13)岁]基底动脉闭塞所致亚急性期脑梗死病人,均行MRI、DWI以及MRA检查。建立基于MRA所见的新型BACS-MRA16分制评分系统。由2位具有多年经验的神经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阅片和评分。各评分(BACS-MRA、BATMAN、PC-CS)与基底动脉闭塞所致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各评分对预后不良病人的预测效能。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连续36例基底动脉闭塞病人中预后良好组(mRS≤3,21例)的BACS-MRA评分为9±3、预后不良组(mRS3,15例)为5±3(P0.001)。当阈值为8.5时,预测预后不良的敏感度为0.762、特异度为0.933,曲线下面积(AUC)为0.867(95%CI:0.749-0.984)。相关分析显示BACS-MRA评分与mRS呈中等程度负相关(r=-0.594)。与PC-CS及BATMAN比较,BACS-MRA预测不良预后的AUC更大,Youden指数更高,相关系数r绝对值更大。结论:初步研究表明,新型BACS-MRA简便易行,评估一致性好,可能有助于更好地预测基底动脉闭塞性亚急性脑梗死病人的功能预后。第二部分新型半定量法脑干评分评估脑桥梗死预后背景和目的:脑桥是脑干梗死中最常见部位,然而既往脑干半定量影像学评分主要适用于基底动脉闭塞病人。因此本研究目的是(1)证实下部脑桥梗死与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2)探查作者新提出的影像学半定量脑桥评分—PIS的可行性以及对单纯性脑桥梗死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亚急性期单纯性脑桥梗死病人,根据3个月mRS分为预后良好(mRS≤2)和预后不良(mRS2)两组。建立基于DWI所见的新型PIS评分(增加下部脑桥梗死权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下部脑桥梗死与3个月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和ROC曲线分析,评估PIS与预后的相关性及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纳入68例亚急性期单纯性脑桥梗死病人。预后良好组(53例,77.9%)PIS值为2(1,2),预后不良组(15例,22.1%)为3(2,3)(P=0.000)。下部脑桥梗死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4.9)。相关分析显示PIS与mRS呈中等程度正相关(r=-0.509)。当阈值为2.5时,PIS预测预后不良的敏感度为0.600、特异度为0.906,曲线下面积(AUC)为0.843(95%CI:0.742-0.945)。与max A和PMI比较,PIS对脑桥梗死预后的预测效能更高、与mRS相关性更好。结论:初步研究表明,下部脑桥梗死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新型PIS简便易行,评估一致性好,可能会更好地评估单纯性脑桥梗死功能预后。
【图文】:

示意图,示意图


图 1 BACS-MRA 评分示意图。Fig1 Scoring diagram of BACS-Mertebrobasilar artery and main branches anessel. A BACS-MRA score of 0 indicateshereas a score of 16 indicates the patencyA: BasilarArtery.

病人


3a 3b 3c图 2、3 两组病人 DWI、FLAIR 和 MRA 图Fig.2,3 DWI, FLAIR and MRAimages between two groupsFig2a~c showed DWI(2a), FLAIR(2b) and MRA(2c) images of a 55-year-old man who hfavorate outcome after 3 months(mRS=0). The site of occlusion is proximal basilar arteand the score of BACS-MRA is 9. Fig3a~c showed DWI(3a), FLAIR(3b) and MRA(3images of a 61-year-old man who had poor outcome after 3 months(mRS=4). The site occlusion is distal basilar artery and the score of BACS-MRAis 5.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43.3;R44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培丽;刘迎梅;;急性后循环脑梗死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年29期

2 李艳军;张海飞;;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年63期

3 张福生;;后循环脑梗死156例临床与预后探究实践[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02期

4 刘翠芬;;后循环脑梗死误诊病例汇总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年02期

5 白萍;;心房颤动合并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92期

6 王超慧;夏德雨;;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病人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年05期

7 王洁;张英谦;石进;王素君;宋琛;;椎动脉发育不良与后循环脑梗死相关性的分析[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7年02期

8 彭雅卓;王丽靖;;急性多发性后循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与病因学分析[J];慢性病学杂志;2017年08期

9 孙爱莲;;扩容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年01期

10 马峻峰;;不同方式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猛;吴坚;;影响高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峰会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5年

2 周艳雯;聂志余;戴亚辉;陈玉辉;靳令经;;急性多发性后循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学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5年

3 谢首佳;;椎动脉发育不全是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15年

4 李凤娟;樊海霞;刘贝贝;李继梅;张拥波;;后循环脑梗死患者258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15年

5 吴钢;许映雪;胡志坚;;后循环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与可能影响预后因素的相关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15年

6 曾泉滔;刘鸣;;后循环脑梗死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15年

7 刘猛;吴坚;练学淦;魏宁;;80岁以上高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14年

8 史树贵;谢首佳;吴虹辰;胡月华;胡俊;陈康宁;;椎动脉发育不全是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14年

9 王勤鹰;余敏;顾勤;邓冰;姜嘟嘟;詹青;;后循环脑梗死与临床预后[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4年

10 夏萍;胡贝贝;胡兴越;;后循环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A];2014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董礼全;MES与CD4~+CD25~+Treg等指标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2 朱宣;后循环脑梗死静脉溶栓疗效和基底动脉管壁成像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俐超;半定量影像学评估后循环脑梗死神经功能预后的初步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8年

2 杨娜;后循环脑梗死影像学分布与病变血管部位相关性分析[D];宁夏医科大学;2018年

3 马悦;影响后循环脑梗死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7年

4 董畅;后循环脑梗死与椎动脉优势的相关性研究[D];承德医学院;2017年

5 郭文玲;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分析[D];郑州大学;2014年

6 朱亚涛;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D];郑州大学;2014年

7 李R,

本文编号:26930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6930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0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