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2013~2017年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检出情况、感染特征及耐药性的连续监测,初步了解CRE菌株病原学分布特征及耐药特点;追踪CRE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进一步探讨其感染的危险因素,以便制定有效的感染预防措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和暴发流行,遏制CRE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同时联合纸片扩散法(K-B法),采用改良Hodge试验联合EDTA协同试验检测细菌是否产碳青霉烯酶。筛选出127例确诊感染且病例资料完整的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同期感染碳青霉烯类敏感肠杆菌科细菌(CSE)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追踪CRE组和CSE组患者的病例资料,主要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基础疾病、抗生素、激素使用情况、侵入性器械留置情况、是否入住重症监护病房以及预后情况等;运用SPSS17.0软件比较CRE组和CSE组患者的生存率,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RE感染的危险因素;对于感染来源较多的呼吸道和血流感染分别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可能引起呼吸道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 2013年1月1日到2017年12月31日我院共检出CRE菌株1020株,总检出率约为5.5%。2013~2017年CRE各年检出率依次为0.8%(24/2858)、8.6%(271/3156)、5.9%(249/4205)、6.2%(245/3935)、5.4%(231/4293),2014年CRE检出率较2013年上升显著。2 1020株CRE菌株以肺炎克雷伯菌989株(96.9%)为主;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779株(76.2%),其次为血液标本87株(8.4%)、导管尖端45株(4.5%);科室分布最多者为重症医学科478株(46.9%),其次为神经内科监护病房315株(30.8%)。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我院CRE菌株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3.2%、39.4%、45.9%、0%、0%,对其它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97.5%。4 CRE感染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CSE感染组(64.2%VS24.8%,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呼吸系统疾病、低蛋白血症、感染前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除碳青霉烯类外)、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感染前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感染前使用激素、留置侵入性器械、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胃管、留置尿管、留置引流管、胸腔置管、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以及感染前入住ICU是CRE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蛋白血症(OR=5.180,P=0.001)、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OR=6.687,P=0.001)、留置侵入性器械(OR=9.791,P=0.017)、感染前入住ICU(OR=3.150,P=0.033)是CRE感染的危险因素。5对呼吸道CRE感染病例的追踪分析,结果显示呼吸道CRE感染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CSE感染组(65.8%VS32.3%,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恶性肿瘤、低蛋白血症、感染前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除碳青霉烯类外)、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感染前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留置侵入性器械、留置胃管、留置尿管以及感染前入住ICU是CRE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蛋白血症(OR=12.960,P=0.002)、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OR=9.328,P=0.028)、感染前入住ICU(OR=9.887,P=0.006)是CRE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6对血流CRE感染病例的追踪分析,结果显示血流CRE感染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CSE感染组(73.4%VS23.8%,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蛋白血症、感染前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除碳青霉烯类外)、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感染前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留置侵入性器械、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胃管、留置尿管、留置引流管、胸腔置管、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以及感染前入住ICU(P0.05)是CRE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OR=9.091,P=0.020)、留置中心静脉导管(OR=26.696,P=0.042)是CRE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1 CRE菌株的分离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主要分离自重症医学科和神经内科监护病房,主要感染来源为呼吸道和血流感染。2 CRE感染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CSE感染组(64.2%VS24.8%,P0.05);低蛋白血症、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留置侵入性器械、感染前入住ICU是CRE感染的危险因素。3呼吸道CRE感染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CSE感染组(65.8%VS32.3%,P0.05);进一步分析CRE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低蛋白血症、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感染前入住ICU是CRE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4血流CRE感染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CSE感染组(73.4%VS23.8%,P0.05);进一步分析CRE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是CRE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5对于CRE的防控要从多方面共同努力,临床医师应严格把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尽量减少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减少ICU停留,同时尽可能避免中心静脉留置以及其他侵入性操作,并尽可能缩短侵入性器械留置时间,减少患者CRE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图4幅;表14个;参128篇。
【图文】: 图 1 CRE 各年检出率及变化趋势Fig.1 The annual prevalence rates of CRE种分布情况 1 日到 2017 年 12 月 31 日,我院共检出碳青霉烯其中肺炎克雷伯菌 988 株,占 96.8%,大肠埃菌 12 株,占 1.2%,其他检出率较低的 CRE 菌种肠杆菌 1 株,奇异变形杆菌 1 株,弗劳地枸橼酸杆详见表 1。表 1 2013~2017 年 CRE 菌株菌种分布情况Table 1 Distribution of CRE strains from 2013 to 2017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 201n(%) n(%) n(%) n(%) n
第 2 章 临床 CRE 感染的多重危险因素分析其它条件基本一致,通过逐步回归法分析,其中 P<0.05 的E 感染的危险因素。 CRE 感染患者情况分析7 例 CRE 感染患者生存曲线E 感染后 30d 是否发生死亡作为结局,,绘制生存曲线图(图 例 CRE 感染组患者 30d 生存率为 35.8%,而 CSE 感染组患,log-rank 检验显示,CRE 感染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 4.03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44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冰超;顾崎;沈瑞红;陆峰;傅小芳;胡必杰;;ICU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年21期
2 时东彦;赵建宏;李志荣;李继红;曹丽军;孙艳;王迁;崔幸坤;谢守军;冯军;赵文申;陈玉兰;李洪臣;郭映辉;冯忠军;张金艳;张征;李士英;安翠萍;李书君;王雁勇;;2013年河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三级甲等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J];临床荟萃;2015年09期
3 叶相如;胡必杰;周春妹;周昭彦;黄声雷;单玉璋;朱晨迪;高晓东;;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与定植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年11期
4 陈玉宇;李辉军;许春燕;余素飞;;肺炎克雷伯菌产碳青霉烯酶特性与耐药趋势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5年02期
5 张霞;张国龙;张歌;邢金芳;施志欣;;耐碳青霉烯酶肠杆菌感染患儿的耐药特征及基因分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年01期
6 费东生;曹延会;南川川;孟祥林;赵鸣雁;徐海燕;;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年21期
7 陈坚;林迪;杨燕;胡雪;成军;孙长贵;;碳青霉烯类非敏感肠杆菌科细菌的β-内酰胺酶检测及耐药性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4年07期
8 徐英春;肖永红;卓超;郑波;王辉;杨启文;;中国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流行病学和防控策略[J];中国执业药师;2013年04期
9 梁慧;彭国均;张薇;王海燕;刘佳;胡红焱;;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临床和微生物学特点[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3年02期
10 谢宁;郭斌;蔡燕;黄义山;廖涛;;肠杆菌科细菌KPC型碳青霉烯酶的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蔡加昌;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肖婷婷;碳青霉烯类不敏感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D];浙江大学;2018年
2 于宏伟;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8年
3 刘淑敏;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检测及其临床感染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
26947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694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