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课题从两方面研究:(1)颈部血管超声(carotid Doppler ultrasonography,CDU)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对照研究;(2)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第一部分CDU与DSA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对照研究目的:研究颈部血管超声(carotid Doppler ultrasonography,CDU)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的一致性。方法:1.临床资料: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卒中中心同期行CDU与DSA检查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91例,共182支血管;2.CDU检查:评估182支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从血管横断面及纵断面、近心段至远心段观察,二维灰阶成像观察管壁及管腔、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观察血流充盈情况、脉冲多普勒(pulsed wave Doppler,PW)观察血流频谱形态并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期末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血管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3.DSA检查:主动脉弓上选择性血管造影及全脑血管造影,所有病例均进行旋转成像,测量最狭窄处的管径以及远段正常血管管径,计算直径狭窄率;4.统计学方法:CDU检查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CDU与DSA诊断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并配对卡方检验;选择ROC曲线以DSA诊断的血管狭窄程度为“金标准”,评估CDU诊断血管狭窄的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1.CDU检查结果:颈动脉管腔内见不同形态及回声类型的粥样斑块以及斑块致不同程度的管腔狭窄。颈动脉闭塞的管腔内无血流信号;颈动脉无明显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时,其血流动力学参数PSV、EDV随着狭窄程度加重次序递增,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2.CDU与DSA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CDU评估颈动脉无明显狭窄62支、轻度狭窄35支、中度狭窄19支、重度狭窄46支及闭塞20支;DSA评估无明显狭窄60支、轻度狭窄36支、中度狭窄23支、重度狭窄42支及闭塞21支。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具有极佳的一致性(Kappa=0.871,p0.05),配对卡方检验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以DSA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结果为“金标准”,CDU评估颈动脉狭窄的敏感性95.08%,特异性93.33%,阳性预测值96.66%,阴性预测值90.32%,总体符合率94.51%。3.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分布情况:好发于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起始部56.56%(69/122),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左侧70.33%(64/91),右侧63.74%(58/91),两侧发生概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颈部血管超声可实时、动态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其与DSA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有良好的一致性。第二部分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斑块性质与其供血区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1.临床资料:91例患者来源同第一部分;2.CDU评估斑块性质:根据二维灰阶成像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表面形态以及内部回声特点,结合CDFI观察斑块处血流有无充盈缺损、斑块内有无血流信号,判定斑块的性质;3.DSA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同第一部分;4.计算机体层摄影和/或磁共振成像诊断脑梗死:根据CT图像上的密度值、MRI图像上的信号高低,结合患者病程,判定脑梗死情况;5.统计学方法:选择卡方检验,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易损斑块及其供血区脑梗死的相关性,所有检验结果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颈动脉狭窄程度与其供血区脑梗死的相关性:颈动脉无明显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时,其供血区脑梗死的发生概率分别为:30%、36.11%、65.22%、69.05%、9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564,p0.05);2.易损斑块与其供血区脑梗死的相关性:颈动脉有易损斑块、无易损斑块时其供血区脑梗死的发生概率分别为:70.97%、3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62,p0.05);3.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易损斑块的相关性:颈动脉无明显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时,易损斑块的发生概率分别为:21.67%、38.89%、56.52%、76.19%、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516,p0.05)。结论:1.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易损斑块与其供血区脑梗死的发生概率密切相关。
【图文】: CDU评估颈动脉狭窄的测量方法
病例1,男,78岁,因“左上肢体麻木半月余”就诊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43.3;R445.1;R81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明珠;;DSA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在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年27期
2 韦文姜;肖承江;李立恒;肖可喜;赵芝香;许光;唐迎红;;经椎-基底动脉插管建脑梗死模型:beagle犬脑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年40期
3 华扬;惠品晶;邢瑛琦;;中国脑卒中血管超声检查指导规范[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5年08期
4 吕琦;惠品晶;陈剑华;黄亚波;楾燕红;张白;胡春洪;郭亮;惠国祯;;CDFI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5年03期
5 乔桂荣;李彩英;刘晓伟;宋鹏;张鑫;池波;崔硕;;256iCT颈动脉血管成像对颈动脉狭窄及斑块定量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5年01期
6 裴林林;姜国刚;陈庆伟;王志刚;;血管造影与超声对诊断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年11期
7 武晓玲;郝建萍;王淑珍;于红霞;迟路湘;;颈动脉流场改变对斑块稳定性影响及脑梗死分型特点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4年03期
8 任力杰;李维平;韩漫夫;胡诗雨;;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4年05期
9 方波;;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及DSA评估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关联性的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09期
10 朱敬荣;胡旭宇;;64排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对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4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雪君;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脑梗死风险评估中的应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6年
2 姜艳丽;3D-CE-MRA和DSA在颈部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中的对比研究及MRI对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研究初探[D];兰州大学;2012年
3 李艳丽;颈动脉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
本文编号:
26990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699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