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帕金森病伴发抑郁患者的经颅超声神经影像学特点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11 07:26
【摘要】:目的:通过经颅超声技术,探讨帕金森病合并抑郁(Parkinson's disease with depression,PDD+)患者的图像特点及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PDD+与单纯性抑郁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帕金森病专病门诊确诊的50例帕金森病伴发抑郁(PDD+)患者、50例帕金森病不伴抑郁(PDD-)患者、及49例由心理卫生科确诊的单纯抑郁症(SD)患者,正常对照组选取同期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体检中心的45例健康成年人。收集四组受试者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PD病程、首发症状等,并由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临床经验10年以上的专业经颅超声医师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经颅超声检查,对比分析其黑质(Substantia nigra,SN)回声增强、黑质回声增强面积、黑质回声阳性(黑质回声为III级或III级以上增强且增强面积≥0.2cm2)、中缝核(Brainstem raphe,BR)回声变化以及第三脑室宽度等,总结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的经颅超声特点。利用汉密尔顿抑郁评分量表(HAMD)对PDD+和SD患者的抑郁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评估抑郁严重程度与黑质回声增强、增强面积、中缝核回声、第三脑室宽度有无相关性。结果:1、PDD+组(66.0%,33/50)、PDD-组(64.0%,32/50)SN高回声阳性率远高于SD组(8.2%,4/49)和对照组(6.7%,3/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68.832,P0.05)。2、PDD+组(62.0%,31/50)和SD组(71.4%,35/49)的中缝核回声异常率远高于PDD-组(14.0%,7/50)和对照组(11.1%,5/45),具有统计学差异(c~2=59.876,P0.05)。3、PDD+组、SD组依据HAMD评分分别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亚组,亚组间BR回声异常率(PDD+组P=0.396,SD组P=0.954)、SN增强率(PDD+组P=0.855,SD组P=0.664)、SN增强面积(PDD+组P=0.740,SD组P=0.908)、SN阳性率(PDD+组P=0.944,SD组P=0.830)均无统计学差异。4、BR回声与患者年龄大小、性别、首发症状、疾病严重程度不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SN增强、SN增强面积及SN阳性率与BR回声变化不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PDD+组和PDD-组SN回声阳性率远高于抑郁组和健康对照组。TCS发现SN高回声,可以对PD诊断提供帮助或说明存在PD的易感性,若同时发现BR回声减低、中断或消失,则说明其合并抑郁症状或发生抑郁的风险性增加。2、PDD+组和抑郁组BR回声异常异常率远高于PDD-组和健康组对照组。TCS发现BR回声异常,提示其具有抑郁倾向,若同时发现SN回声阳性,则说明其发展为PD的可能性增加,要注意对这部分患者进行跟踪随访。3、PDD+组和SD组的抑郁严重程度与BR回声变化、SN增强与否及SN增强面积大小不相关。4、年龄大小、性别、PD病程长短、PD严重程度、PD首发症状、及SN回声与BR回声变化不相关。
【图文】:

面积图,回声,中缝核,面积


1 SN 回声强度(A:SN 回声正常,B:SN 回声Ⅲ级增强且回声面积≥0.2cm中缝核(Brainstem raphe,BR)定位及分级标准:正常中缝核CS 下表现为中脑平面蝴蝶形低回声区中间的一条连续的细线样回,回声强度与红核一致。因 BR 定位及观察较易受到颞窗穿透的,对比观察双侧颞窗,只要一侧探查到连续、完整的 BR 回声,断为中缝核回声正常。本研究以国际上常用的二分法,即分为⑴B常:回声连续且强度与红核一致(图 2A);⑵BR 异常:回声连较红核回声减低(图 2B)、回声中断(图 2C)或完全消失(图 2D

回声,红核,第三脑室,强度


图 2 BR 回声强度(A:回声连续且强度与红核一致,B:回声连续但强度减低C:回声部分中断,D:回声完全消失)第三脑室定位标准:在中脑平面,转动探头向上倾斜并移10°~20°,可看到两条高回声线环绕的无回声结构,,呈 双轨征 即第三脑室,将图像放大、冻结,测量两条高回声线之间的最小垂直离记为第三脑室宽度(图 3)。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42.5;R749.4;R44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耀;祖洁;董丽果;张伟;徐传英;崔桂云;;帕金森病伴疼痛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9年04期

2 谭晶晶;;帕金森病有新疗法[J];开心老年;2019年09期

3 刘彩云;马艳茹;文永霞;龚瑞;周红;;帕金森病早中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18年12期

4 黄国秋;林继新;黄婉嫦;谭卓华;劳武臻;;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在帕金森病抑郁患者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8年23期

5 李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在延缓和治疗帕金森病相关运动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年05期

6 刘冰心;郭晶;;帕金森病患者室内康复空间设计探索[J];安徽建筑;2019年03期

7 姜萌;王大力;顾平;陈鸿旭;孙耐;曹金明;王琪;;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帕金森病抑郁[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26期

8 ;新研究:帕金森病或因免疫系统“糊涂”[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25期

9 ;世界帕金森病日[J];上海预防医学;2019年04期

10 周立梅;;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年3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省;郭小燕;陈刚;;基于疾病修饰的帕金森病共病抑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A];第二届国际抑郁共病暨第十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2 杨卜凡;杨应成;;参藤除颤汤治疗帕金森病26例[A];第十三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学术年会暨县乡中医药一体化管理基层医生培训班会议资料[C];2017年

3 沈婷;张宝荣;;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症状与代谢紊乱的相关性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第二十三次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2016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4 陈雪莲;赵虹;李文伟;潘卫东;邬渊敏;陆征宇;姚晓庆;王S苟

本文编号:27075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7075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a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