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士共情疲劳现状,分析引起临床护士共情疲劳的影响因素,协助临床护士进行共情疲劳的自我预防和应对策略的实施,并为干预方法的制定提供一定理论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1月~2018年6月,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共情疲劳量表、大五人格量表、职业认同评定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河南省郑州市一所三级甲等医院的488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采用Epidata3.1录入数据,SPSS21.0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两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检验、Person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临床护士共情疲劳水平:488名临床护士共情疲劳量表总分为(89.14±16.10)分,其中最低分为42分,最高分为150分;共情满意得分为(34.76±7.59)分,其中最低分为12分,最高分为50分;职业倦怠得分为(26.13±4.73)分,其中最低分为10分,最高分为41分;继发性创伤应激得分为(25.21±7.45)分,其中最低分为10分,最高分为50分。参与此次调查的488名临床护士中患有轻度共情疲劳者有157名,占调查总人数的32.2%,患有中度共情疲劳者有135名,占调查总人数的27.7%,患有重度共情疲劳者有167名,占调查总人数的34.2%,无共情疲劳者仅有29名,占调查总人数的5.9%。2.不同年龄组临床护士继发性创伤应激得分在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情满意及职业倦怠得分在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岁组共情满意得分与≤24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4岁组共情满意得分(36.49±7.91)明显高于≥30岁组共情满意得分(33.41±7.80)。25~29岁组共情满意得分(35.38±7.10)与其他两个年龄组均无显著差异;≥30岁组职业倦怠得分(28.17±4.92)明显高于≤24岁组职业倦怠得分(21.70±4.55),25~29岁组职业倦怠得分与其他两个年龄组无显著差异。3.不同学历临床护士的共情满意、职业倦怠、继发性创伤应激得分在各学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SD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在共情满意维度本科组学历的护士共情满意度与大专组有显著差异,硕士及以上组与中专,大专和本科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职业倦怠维度,本科组与大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硕士及以上组与中专和本科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继发性创伤应激维度硕士及以上组与本科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工作年限临床护士的共情满意得分在各工作年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倦怠、继发性创伤应激得分在各工作年限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SD多重比较结果显示,10年以上组共情满意得分与1~3年、4~6年组有显著差异,7~9年组共情满意得分与1~3年、4~6年组有显著差异。5.不同职称临床护士的共情满意得分在各职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倦怠、继发性创伤应激得分在各职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SD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主管护师及以上组共情满意得分(30.42±7.89)明显低于护士组(34.26±7.51)。6.不同月收入临床护士的共情满意得分在各月收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倦怠、继发性创伤应激得分在各月收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SD多重比较结果显示,8000组共情满意得分(35.20±7.06)明显高于4000~6000组(32.22±7.08),6001-8000组共情满意得分(35.03±8.15)明显高于4000~6000组(32.22±7.08)。4000-6000组职业倦怠得分(27.95±3.60)明显高于8000组(25.72±4.69),4000~6000组职业倦怠得分(27.95±3.60)明显高于6001~8000组(26.02±4.86)。7.临床护士大五人格得分情况:临床护士大五人格特征在各维度得分中,外向性维度得分最高,为(41.28±5.09)分,宜人性维度得分最低,为(34.59±5.34)分,神经质、经验开放性及责任感的得分分别为(36.30±4.98)分、(35.92±4.53)分、(40.92±4.44)分。共情满意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与外向性,经验开放性、宜人性、责任感均呈显著正相关。职业倦怠与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与外向性、经验开放性、宜人性、责任感均为显著负相关。继发性创伤应激与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与外向性,经验开放性、宜人性、责任感均为显著负相关。8.临床护士职业认同得分情况:临床护士职业认同总分为(106.77±17.92),各维度得分中,职业认知价值维度得分最高,为(31.13±6.19)分,职业自我反思维度得分最低,为(11.22±2.06)分,职业社交技能维度得分为(22.36±3.69)分,职业社会支持维度得分(19.97±3.80)分,职业挫折应对维度得分(22.09±3.87)分。共情满意与职业认知价值、职业社交技能、职业社会支持、职业挫折应对、职业自我反思、职业认同总分呈显著正相关。职业倦怠与职业认知价值、职业社交技能、职业社会支持、职业挫折应对、职业自我反思、职业认同总分呈显著负相关。继发性创伤应激与职业认知价值、职业社会支持呈负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与职业社交技能、职业挫折应对、职业自我反思、职业认同总分呈显著负相关。9.临床护士社会支持得分情况:临床护士社会支持总分为(40.10±7.86)分,各维度得分中,主观支持得分最高,为(23.02±4.68)分,支持利用度得分最低,为(8.05±1.87)分,客观支持得分为(9.04±3.28分)。共情满意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职业倦怠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均呈显著负相关;继发性创伤应激与客观支持呈显著负相关,与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1.郑州市某三甲医院临床护士共情疲劳程度处于整体较高水平,其中34.2%的临床护士患有重度共情疲劳。2.性别、学历、健康状况、月收入、外向性、宜人性人格职业社会支持、职业自我反思等因素对临床护士共情疲劳均有显著影响。3.临床护士共情疲劳水平与其大五人格、职业认同及社会支持有一定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47
【图文】: 图 3-1 临床护士共情疲劳程度分度所占百分比情况2 临床护士共情疲劳单因素分析2.1 不同性别临床护士共情疲劳各维度得分比较不同性别临床护士的共情疲劳各维度得分经方差分析及正态性检验,不同性维度得分均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适合使用参数检验,经两独立样本 t 检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在共情满意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共情满意得分显著高于女性。见表 3-4。表 3-4 不同性别临床护士共情疲劳各维度得分比较(n=488) 人数 共情满意得分 职业倦怠得分 继发性创伤应激得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梅梅;施雁;李宏;王娟娟;;临床护士共情疲劳相关性情感体验及其应对策略的质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年04期
2 刘亚楠;于静蕊;杨淑华;;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同情心疲乏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职业医学;2015年05期
3 苏茜;郭蕾蕾;;临床女护士心理弹性、工作压力与社会支持关系研究[J];中国职业医学;2015年01期
4 朱芬芬;濮丽萍;张思聪;;实习护生人格特征和心理状况对其评判性思维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14年08期
5 孙炳海;江奕儒;楼宝娜;李伟健;周晓怡;;医护人员共情疲劳的发生机制: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J];心理研究;2014年01期
6 何琼;李瑛;张桂凤;;135名护生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3年11期
7 汤华军;程艳;范光碧;郑宇杰;周正丽;;护士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3年21期
8 李西娟;吴淑华;史媛媛;陈雪;马新利;段萍;;血液透析患者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3年05期
9 樊丽;;国内肿瘤科护士同情疲劳与同情疲溃感流行性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10 陈华英;王卫红;;中文版同情疲劳量表的信度、效度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莉;女性管理者的性别角色与人格特征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叶丽青;消防员的自尊、工作压力对共情疲劳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2 吴杏菊;二胎怀孕护士的职业压力与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3 李娜;团体绘画疗法对护士共情疲劳的干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4 伊海玲;社会支持及工作环境对护士工作价值观影响的研究[D];锦州医科大学;2016年
5 张慧;ICU护士同情心疲乏与职业认同的调查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6 陈华英;长沙市三级医院临床护士同情疲劳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7 楼宝娜;共情疲劳的结构及其发生机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8 马晓东;护士工作倦怠与大五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
27161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716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