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二氢卟吩叶绿素类光敏剂的制备及光动力治疗活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7 03:43
【摘要】: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具有毒副作用小、重复性好、无耐药性、成本较低和安全有效等独特的治疗特性,已应用于多种癌症的临床治疗中。PDT包含三要素:特定波长的光、组织氧和光敏剂,其中关键要素是光敏剂。大多数光敏剂是卟啉类物质。叶绿素的降解产物是重要的天然光敏剂,其在PDT治疗窗内(650~850 nm)有较强的吸收,在癌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天然叶绿素a的降解产物,有的疏水性强,水溶性差,大部分降解产物在体内易聚集,导致PDT效果减弱;有的吸收波长较短,治疗深度较浅;有的靶向性差,在体内循环富集时间长。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对叶绿素降解产物进行了结构改造,旨在改变其水溶性和分散性来提高生物相容性,拓展共轭体系达到增加治疗深度的目的,构建纳米载药系统实现精准靶向性。本研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ACP6的制备及体外抗肿瘤活性。以脱镁叶绿素a甲酯(MPa)为原料,对二氢卟吩外周E环进行结构改造,开环引入两个酰胺键得到了新的二氢卟吩酰胺P6(Amido Chlorine P6,ACP6)。其结构通过NMR和元素分析验证,最大吸收波长为663 nm,由于引入了羟基,亲水性增大。体外生物实验表明ACP6暗毒性较小,光毒性较高(IC_(50)=1.17±0.029μg/mL),单线态氧产率只有29.3%,因为它主要通过I型光动力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发挥PDT疗效,可调控Survivin基因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第二部分石墨烯负载叶绿素苯腙光敏剂的制备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焦脱镁叶绿酸a甲酯外周E环上的羰基与对溴苯肼成腙,得到共轭结构拓展的新型叶绿素衍生物(BPMppa),最大吸收波长红移至683 nm。将成腙叶绿素衍生物通过π-π相互作用负载于石墨烯上,制成了有丁达尔效应的,吸收波长为698 nm的碳材料光敏剂(G-BPMppa)。对BPMppa的负载率为48 wt%,单线态氧产率高达60.55%。体外光动力生物实验表明G-BPMppa增强了HeLa细胞对光敏剂的吞噬作用和光动力活性(IC_(50)=1.36±0.35μg/mL)。第三部分线粒体靶向光敏剂的制备及体外抗肿瘤生物活性。将线粒体靶向性的三苯基磷与焦脱镁叶绿酸a(PPa)结合后负载至叶酸和聚乙酰亚胺修饰的磁性氧化石墨烯新型纳米载药系统中,制备了线粒体精准靶向的GO-Fe_3O_4-FA-PEI-TPP-PPa(GFFP-TPa)。GFFP-TPa NPs具有磁靶向性,在制备复合纳米粒子时,可通过外加磁场的作用,分离目标化合物。单线态氧产率较高(47.38%),光照射50 min仅有10%的光敏剂被光漂白,说明光稳定性很好。GFFP-TPa的PDT活性好(IC_(50)=1.04±0.02μg/mL),多重靶向性(磁靶向性、肿瘤靶向性、线粒体靶向性)较高都得到了验证。生物相容性的新型纳米载药系统(GFFP)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有效的PDT治疗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454.2
【图文】:

示意图,机制,示意图,白癜风


将具有适当波长的光聚焦于病变部位,选择性的激活光敏剂(图1-1b),随后产生高毒性的 ROS,进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坏死、微血管系统关闭和免疫反应等。图 1-1(a)PDT 的基本机制和(b)临床条件下 PDT 的一般程序示意图Figure 1-1 (a) Mechanism of PDT and (b) General program diagram of PDT underclinical conditions1.2.1 发展历史将光与化学试剂结合起来治疗疾病最早发生在约三千年前[11],古埃及人和印度居民用自然光激活补骨脂素类物质治疗白癜风[12]。20世纪初,Niels Finsen认识到光在治疗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发展了 光疗法 ,他还利用太阳发出的紫外线治疗

主要事件,历史发展,原理


图1-2 PDT历史发展中的主要事件Figure 1-2 Main events in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PDT.1.2.2 原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康;冯勇;郑砚文;熊力;文宇;苗雄鹰;;新型光敏剂在肝癌中的应用[J];激光生物学报;2017年02期

2 周传农;;影响生物体内光敏剂运输和结合的立体化学因素[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1993年04期

3 韩锐;;诊治癌症的光敏剂—光卟啉的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1987年07期

4 梁宏;王兰岚;陆仲康;宋桂英;徐正平;金秀莲;;利用激光微束照射体外培养HeLa细胞筛选叶绿素衍生物光敏剂[J];光电子.激光;1988年02期

5 王泽时,杨永华,郭勇,吴思恩,齐法琳,赵献光,陈增谦,郑茂峰,孙向东,梁永茂;叶绿素光敏剂诊治恶性肿瘤[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6 周如真;马剑文;殷祥生;;新光敏剂PSD-007注射液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1989年08期

7 井户健一 ,贾刚田;光敏剂的研究与开发动向[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89年02期

8 陈锦灿;陈卓;林华建;黄明东;;酞菁光敏剂抗菌效果的实验研究[J];福建医药杂志;2016年05期

9 王捷;何勇;聂俊;;阳离子光敏剂的研究进展[J];信息记录材料;2012年06期

10 王泽时;;叶绿素光敏剂诊治恶性肿瘤(附102例报告)[J];浙江肿瘤通讯;199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仲荣;杨慧兰;;光敏剂的研究进展[A];美丽人生 和谐世界——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20周年庆典暨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2 靳洪涛;刘汉清;魏金峰;王爱平;;光敏剂研发进展与评价实践[A];2015年(第五届)药物毒理学年会论文集[C];2015年

3 李永;张妙芬;郑碧远;黄剑东;;白蛋白-量子点-酞菁光敏剂三元复合物的构建和生物活性[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黄剑东;陈耐生;黄金陵;;医用光敏剂的研究进展[A];2000'全国光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候焕知;孙鹏飞;范曲立;黄维;;分子刷型共轭聚合物光敏剂的制备及其对HepG2细胞的靶向光动力治疗[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一分会:π-共轭材料[C];2016年

6 许曾平;孟帅;赵占娟;刘天军;;新型氨基酸卟啉类光敏剂的抗菌活性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7 胡萍;黄明东;陈卓;;不同正电荷数目的酞菁光敏剂的抗菌作用比较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卟啉与酞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8 宋心凯;杨希川;蔡斌;邓子健;;傒类光敏剂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A];第五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摘要集(纳晶敏化太阳能电池篇)[C];2018年

9 李航;;光敏剂和光动力治疗在皮肤肿瘤诊治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杜秀红;胡琴;段炼;陈彰评;;新型PDT卟啉类光敏剂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特约通讯员 唐海涛;全球光敏剂新药巡礼[N];医药经济报;2007年

2 记者 谈洁;南大本科生在《自然》子刊发表论文[N];南京日报;2015年

3 特约通讯员 唐海涛;突破瓶颈 新药蓄势待发[N];医药经济报;2007年

4 蔡忠仁;福建物构所开发3项创新成果[N];中国化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科;靶向蛋白与药物复合物的制备及功能研究[D];福州大学;2015年

2 戴维德;细胞光敏损伤位点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3 姚建忠;新型二氢卟吩类光敏剂及环六脂肽类抗真菌药物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4 李晓松;应用荧光光谱技术对光动力学治疗过程中光敏剂含量的监测[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5 黄焱;新型生物靶向光敏剂酞菁锌介导的光动力疗法治疗CNV体内外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李士锋;以羟基为吸附基团的光敏剂及芳胺类空穴传输材料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7 郭向威;多酸基无机光敏剂在p-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8 刘婧;杂合离子液体电解质、硅卟啉及吩VA嗪光敏剂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孟帅;卟啉光敏剂的合成、生物活性筛选与构效关系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10 洪阁;用于肿瘤光动力疗法的新型水溶性光敏剂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宏悦;二氢卟吩叶绿素类光敏剂的制备及光动力治疗活性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2 张利明;双功能化光敏剂的设计合成及应用[D];苏州大学;2018年

3 颜子凌;Bodipy纳米光敏剂的设计合成及其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8年

4 曹群芳;噻吩并咔唑稠环基有机光敏剂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8年

5 田木华;不同浓度溴化镁酞菁光敏剂与红细胞损伤的相关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7年

6 毛艳;近红外驱动的纳米光敏剂的制备、稳定性及载药性能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8年

7 刘大锋;光敏剂抗菌机理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8年

8 李丽;新型光敏剂左卟吩钠的理化属性分析及抗肿瘤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

9 檀邹;玫瑰红介导的血管靶向光动力疗法光敏剂剂量优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

10 叶舒岳;BODIPY类光敏剂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170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7170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0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