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和毒力的关联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4 21:15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与敏感鲍曼不动杆菌的毒力差异以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形成生物膜前后毒力的区别,为临床管理和控制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菌液经腹足注射至大蜡螟幼虫体内,以检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和敏感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对大蜡螟幼虫表现出的毒力区别;采用体外竞争实验,涂板计数法计算各组菌落数,分别比较两菌在体外单独生长的情况下,以及等浓度混合生长时生长能力的差别;另外,用鲍曼不动杆菌在大蜡螟幼虫体内竞争实验模型,计算各时间点虫体血淋巴细菌负荷,比较两菌单独感染大蜡螟幼虫及混合后感染大蜡螟幼虫时对大蜡螟血淋巴载菌量浓度的差别。将巨噬细胞RAW264.7培养后,分别接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敏感鲍曼不动杆菌菌液,酶标仪A450测定各组数值后,利用公式计算各组巨噬细胞的存活率,比较两组菌株对巨噬细胞的侵袭能力。分别将浮游状态下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液与生物膜状态下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液以最适接种浓度通过腹足注射至大蜡螟幼虫体内,检测浮游状态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生物膜状态下鲍曼不动杆菌对大蜡螟幼虫的毒力。将巨噬细胞RAW264.7培养后,接种浮游状态和生物膜状态下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液,用酶标仪A450测定各组数值,计算各组巨噬细胞存活率,比较两组菌株对巨噬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经菌株最适接种量实验结果可得出,随着感染浓度的增加,幼虫存活个数下降的越明显;对照组接种磷酸缓冲盐溶液(PBS)的大蜡螟幼虫96h内未见死亡;根据大蜡螟幼虫生存曲线,可以确定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对大蜡螟幼虫的半数致死量(LD_(50))为(1.311±0.213)×10~5CFU,敏感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对大蜡螟幼虫的半数致死量(LD_(50))为(1.262±0.112)×10~4CFU,最适接种浓度定为1.×10~5CFU/mL。在不同耐药性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大蜡螟幼虫毒力实验可观察到,给予最适接种浓度,在24h与72小时时间点观察到,大蜡螟幼虫的存活个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组的大蜡螟幼虫存活个数高于敏感鲍曼不动杆菌组。体外生长竞争实验,两菌株混合培养24h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液浓度较敏感鲍曼不动杆菌菌液浓度低0.484 Log of CFU/mL,体外环境下混合培养后,菌液浓度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两组菌株的混合液感染大蜡螟幼虫后,第12h时与24h时,敏感鲍曼不动杆菌菌液浓度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液浓度两者比较后有统计学差异存在(CI_(12)=O.813,CI_(24)=0.872,P0.05);不同测量时间及不同菌株在大蜡螟幼虫体内环境下混合生长后,大蜡螟幼虫血淋巴细菌负荷浓度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单独感染巨噬细胞后,巨噬细胞的存活率逐渐下降,24小时后,敏感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巨噬细胞成活率比较结果有统计学差异,并且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组的巨噬细胞存活率低于敏感鲍曼不动杆菌组。在26株临床分离的泛耐药菌株,有16株经诱导可产生生物膜,占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比例为61.54%。在大蜡螟幼虫的存活率试验中可观察到,浮游状态与生物膜状态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大蜡螟幼虫的存活个数在统计学上并无明显差异。接种PBS的大蜡螟幼虫96h内未见死亡,但将不同时间点的交互作用输入进统计学分析软件后,可得出P=0.000,所以,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成膜前后在不同测量时间情况下接种后的大蜡螟幼虫存活个数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存在。浮游状态和生物膜状态菌株分别感染巨噬细胞后,巨噬细胞的存活率逐渐下降,24小时后,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可得,浮游组的巨噬细胞成活率为(95.232±1.828)×100%,生物膜组的巨噬细胞存活率为(99.691±1.097)×100%,P=0.0346,可知成膜前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巨噬细胞成活率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独存在的情况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组的毒力强于敏感鲍曼不动杆菌组,主要表现为感染后使大蜡螟幼虫及巨噬细胞RAW264.7的存活率下降;混合情况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适合度代价主要表现在该组菌株在体内、外生长竞争力下降,并且对大蜡螟幼虫及巨噬细胞RAW264.7的毒力减弱。浮游状态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与生物膜状态下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毒力有统计学差异存在,在浮游状态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大蜡螟幼虫及巨噬细胞RAW264.7的毒力强于生物膜状态下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446.5
【图文】:

蜡螟,生存曲线,鲍曼不动杆菌,耐药


的生存率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明显下降。在同一时间点上,随着度的增大,大蜡螟幼虫的生存力逐渐下降。接种 PBS 的大蜡螟未见死亡。大蜡螟幼虫的生存曲线显示(图 2.1、图 2.2。),泛耐杆菌对大蜡螟幼虫的半数致死量为(1.311±0.213)×105CFU,动杆菌对大蜡螟幼虫的半数致死量为(1.262±0.112)×104CFU。果显示数据分布不符合球形检验(MauchlyW=0.039,P=0.001),一元方差分析结果为准。使用 Greenhouse-Geisser 校正后,同一间点内不同浓度之间大蜡螟幼虫的存活数存在统计学差异(F=116)。进一步考虑不同时间点与组别之间的交互作用后,不同测量浓度的大蜡螟幼虫存活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著(F=11.9),根据生存曲线将最适接种浓度定为 1.0×106CFU/mL。

鲍曼不动杆菌,蜡螟,生存曲线,耐药


图 2.2 不同浓度的敏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蜡螟幼虫后的生存曲线Figure 2.2 Survival curve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fected with Galleria mellonella larva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不同耐药性菌株对大蜡螟幼虫的毒力实验予最适接种浓度后,不论感染敏感鲍曼不动杆菌菌株还是泛耐药杆菌菌株,大蜡螟幼虫的生存率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明显下降。泛不动杆菌与敏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第 48h 与第 96h,大蜡螟幼虫的并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差异(48h:泛耐药组 vs. 敏感组,P>0.99泛耐药组 vs. 敏感组,P>0.999)。但在第 24h 与第 72h 时,泛耐药杆菌组与敏感鲍曼不动杆菌组的大蜡螟幼虫存活个数存在统计学h:泛耐药组 vs.敏感组,P=0.0131;72h: 泛耐药组 vs.敏感组,P=0.02.3,表 1).接种 PBS 的大蜡螟幼虫 96h 内未见死亡(未在图中标出

柱状图,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接种量


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和毒力的关联性研究 硕士学表 1:不同耐药性菌株对大蜡螟幼虫的毒力实验Table The virulence test of different drug resistant strains to the Galleria mellonella larvae菌株 24 小时 48 小时 72 小时 96 小时 P 总泛耐药 7.11±0.900 5.42±1.027 3.81±0.963 0.27±0.4520.00敏感型 7.23±0.652 5.72±1.179 4.68±0.935 0.33±0.485t 2.856 1.149 3.973 0.246P 0.0131 >0.999 0.0029 >0.999注:P 值为同一测试时间点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法两两比较之后的结果,P总为单因素重复测量析的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立;江少坤;;2015~2017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情况和耐药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9年12期

2 林洪亮;栾小静;马晓宁;;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检测分布及紫外线照射对其灭菌效果的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年11期

3 张哲;蒋晓飞;;鲍曼不动杆菌相关的β-内酰胺酶分子特性研究进展[J];浙江检验医学;2009年01期

4 周铁丽;林小玲;冯红军;李超;刘庆中;王赛芳;王邦松;;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研究[J];浙江检验医学;2006年04期

5 何小帆;钟倩怡;金敏雅;余素飞;;2008~2010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分析[J];浙江检验医学;2012年01期

6 武爱荣;安良;黄波;马霄婷;;VITEK-2 Compact AST-GN16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药敏结果的准确性评价[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8年06期

7 张思洁;;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调查与耐药情况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年02期

8 邓杰伦;敖科萍;王远芳;戴仲秋;肖玉玲;何超;康梅;谢轶;;2012-2016年鲍曼不动杆菌季度性耐药规律分析[J];四川医学;2019年03期

9 李永慧;王洪彬;朱利霞;吴同垒;孔庆山;张志强;;中药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J];中国兽医杂志;2019年01期

10 蒋璇;潘清梅;阳芳;;某院76例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及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环;陈栎江;马传玲;张晓蕾;李小四;周铁丽;;舒巴坦与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体外联合抗菌活性研究[A];第四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3年

2 刘彩霞;乔增培;杨锦红;蒋伟燕;李向阳;;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毒力相关因素的研究[A];第二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三江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3 陈娇;李蓉;吴秀珍;胡雪飞;刘晓庆;;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质粒上盛行多种耐药基因[A];第六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5年

4 刘超梅;邢红英;郭素芳;李雪梅;杨晓波;肖丽;;呼和浩特地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表型及基因谱的分析[A];第三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2年

5 杨向东;侯玲俐;杨宏伟;;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检测及分布研究[A];第二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三江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6 李慧;王宏伟;贾红岩;孙美玲;王丽华;;292株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A];首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宁波会议)暨《医学参考报》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7 杨相海;姜志辉;段欣冉;李健;;鲍曼不动杆菌细胞膜屏障及透膜策略研究进展[A];2017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6年

8 白艳;刘斌;李其;王瑾;梁蓓蓓;刘又宁;王睿;;多粘菌素联合比阿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A];中国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会刊[C];2015年

9 白艳;王睿;;多粘菌素联合达托霉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抗菌作用的研究[A];中国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会刊[C];2015年

10 王磊利;;光动力疗法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杀伤效应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临床微生物学术年会暨第十一次全球华人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症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公平;超级细菌“鲍曼不动杆菌”并非不可战胜[N];医药经济报;2017年

2 通讯员朱水英 记者李水根;鲍曼不动杆菌研究获多项创新成果[N];健康报;2010年

3 陶庆春;警惕鲍曼不动杆菌[N];健康报;2006年

4 福建省立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 王大旋 本报记者 曾令浩 整理;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联合用药为王道[N];医药经济报;2011年

5 祝建芳邋朱水英 特约记者 俞欣;鲍曼不动杆菌存在新耐药基因[N];健康报;2008年

6 徐彬彬 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运用运气学说辨证治疗耐药菌感染[N];中国中医药报;2015年

7 陈奇锐;“限抗”成败考验政府执政力[N];医药经济报;2011年

8 德国图书信息中心 魏妮妮;2014德国热读图书之“最”[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5年

9 本报记者 徐建华;微博的质量如何“织”[N];中国质量报;2011年

10 黄微;用高度的责任感救治伤员[N];健康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彦鹏;亚胺培南选择压力下鲍曼不动杆菌外排泵与外膜蛋白系统影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作用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2 乔莉;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D];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

3 潘爱军;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及多粘菌素E/万古霉素联合治疗方案的体内外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4 李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基因特征及其对细菌致病力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8年

5 董肖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临床特点及抗菌药物选择的体外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6 张雪云;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其泛耐株分子流行病学、耐药机制和治疗策略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7 周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同源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符一骐;中国部分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多位点序列分型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王敏;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流行病学及临床感染特征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7年

10 王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多中心病原及耐药基因分子流行病学调查[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恒;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和毒力的关联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9年

2 王红平;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中医证候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3 刘佳;三种中药注射液联合药物对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抑菌试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4 王小亭;鲍曼不动杆菌噬菌体ZZ1受体结合蛋白的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5 王乐飞;鲍曼不动杆菌及其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分子鉴定[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6 王敏;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4年

7 单彩龙;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与毒力相关性研究及淋病奈瑟菌头孢曲松耐药相关sRNA筛查[D];扬州大学;2018年

8 阮哲;低温空气等离子体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杀灭作用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9 程海燕;2011年-2016年鲍曼不动杆菌科室分布及耐药性变化趋势[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10 李兴国;鲍曼不动杆菌环境适应性和毒力效应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554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7554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2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