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咽旁间隙肿瘤的影像学特点与手术入路选择

发布时间:2020-08-17 20:25
【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的CT、MRI影像学特点,根据术前影像学特点判断肿瘤性质及指导手术进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耳鼻咽喉科住院手术病人,并经病理确诊的25例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范围26~68岁,平均年龄45岁,发病时间10天~3年。术前单纯行MRI检查21例,2例同时行MRI及CT检查,1例行PET-CT检查,1例影像学资料失访。观察肿瘤的CT、MRI影像学特征(包括肿瘤大小、位置、形态、与茎突、腮腺的关系、二腹肌移位的方向、颈部血管移位的方向、MRI中DWI的信号、增强后的情况等),判断咽旁间隙肿瘤的来自前间隙还是后间隙、肿瘤的性质,从而为手术入路选择提供有用的信息。结果25例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病例中,中青年发病率较高,好发于30-50岁之间,共计12例,占全部病例的48%;症状包括:咽部异物感最为多见,共计9例,占所有病例的36%,无意中发现或体检发现咽部包块4例,占16%,声音嘶哑4例,占16%,睡眠打鼾5例,占20%,咽痛2例,占8%,听力下降1例,占4%。其中2例曾在外院诊断为鼻咽癌,行鼻咽部活检“鼻咽部慢性炎症”(病例21、病例25)而前往我院进一步就诊。手术入路:经口入路23例(其中10例为鼻内镜辅助下经口入路),经口入路术中联合颈侧切开入路2例。病理结果:经术后病理诊断所有肿瘤均为良性肿瘤。其中涎腺源性瘤16例(包括13例多形性腺瘤,3例基底细胞瘤),神经源性肿瘤7例,囊肿1例,1例为术后常规病理提示为良性的纤维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结论(1)如果肿瘤位于二腹肌浅面,肿瘤将二腹肌推向内移或者无移位时,常常提示肿瘤位于茎突前间隙;有脂肪帽、腮腺蒂征、颈动脉向后内移,提示多为来源于腮腺深叶的多形性腺瘤或者基底细胞腺瘤,即使肿瘤较大,在内镜辅助下可以很好暴露肿瘤的外侧壁,在直视下逐渐分离,可以采用经口入路。有时候可以借助于特殊器械如:胸腔镜手术所使用的超声刀、弯电凝钩等,彻底止血,做到完整切除。(2)如果肿瘤位于二腹肌深面,肿瘤将二腹肌推向外移时,常常提示肿瘤位于茎突后间隙,位于茎突后间隙的肿瘤,尤其是导致颈内动脉前内移的肿瘤,采用经口径路因术野由于颈内动脉的占据部分空间,增加手术难度,包膜容易破裂,若肿瘤大、接近颅底肿瘤,经口径路手术是易造成大出血。我们认为这类咽旁间隙肿瘤的手术入路首先采用颈侧切开。(3)如果位于茎突后间隙的肿瘤,颈内动脉前外移位,肿瘤较小,离颅底有一定距离(结合文献大于1cm),可采用内镜辅助下经口径路切除。若肿瘤大,宜采用颈外径路结合内镜辅助为宜。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39.63;R445.2;R730.44
【图文】:

经口入路,肿瘤,温热水,管钳


可以用血管钳从不同方向牵拉肿瘤,判断肿瘤与周围粘连在什么方向,再逡逑用手指或者纱条逐渐分离粘连,完全游离后,完整切除肿瘤。术毕,温热水冲洗逡逑术腔,彻底止血,间断缝合切口(图1)。逡逑7逡逑

经口入路,小破口,肿瘤,口咽部


肿瘤范围大,接近颅底的部分肿瘤可能有残留,术中见颈内静脉壁有小破口,遂逡逑予以缝合止血,关闭颈部及左侧口咽部手术切口,术程顺利。术后对两例患者术逡逑后随访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图2)。逡逑8逡逑

经口入路


图3内镜辅助下经口入路a:经口,b:内镜辅助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广伟;陶树东;;118例咽旁间隙肿瘤临床特点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年45期

2 杨征;陈晓红;;经口内镜高位咽旁间隙良性肿瘤切除术临床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年15期

3 王科;李超;魏雪梅;李俏丽;兰小娇;何雨歆;周雨秋;;经下颌下入路治疗咽旁间隙肿瘤1例[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6年02期

4 洪育明;胡娟娟;梁振源;;112例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诊治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年11期

5 纪旭;王斐;关超;姜学钧;;21例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物的临床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年03期

6 刘艳;巫菊芳;周建设;邓秋优;曾庆玲;朱周平;;经口内径路咽旁间隙肿瘤摘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4年17期

7 郝永波;杨会明;;咽旁间隙肿物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28期

8 王涛;;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及治疗[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年01期

9 达林泰;德乐黑巴特尔;苏尼特;包晶晶;赵诚;潘巨利;;咽旁间隙巨大肿瘤的手术径路探讨[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3年02期

10 明澄;阮标;代学忠;鲍学钰;周杨;邓芳;;36例咽旁间隙肿瘤的治疗[J];大理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丹;刘岩;赵雪;文连姬;齐欣萌;金成勋;金春顺;;47例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影像学特征分析及诊疗[A];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C];2016年

2 刘亭彦;吴正虎;周雪华;蒋建华;丁吉女;;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A];2005年浙江省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3 徐娅苹;;巨大咽旁间隙恶性肿瘤诊治经验[A];2005年浙江省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宋济昌;;咽旁间隙肿瘤[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6年

5 徐雷鸣;;咽旁间隙肿瘤:四组解剖结构移位征及其意义[A];2007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邓毅;吴元庆;陈荣荣;初亭;;咽旁间隙巨大肿瘤的切除[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7 邓毅;吴元庆;陈荣荣;初亭;;巨大咽旁间隙肿瘤的手术入路选择[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8 董频;;咽旁间隙占位的手术治疗[A];华东六省一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暨2008年浙江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高毅;黄雅芳;;软腭超声引到细针穿刺诊断咽旁间隙部肿瘤——附212例分析[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10 李丽;林鹏;魏先锋;王巍;孙沛ng;时文杰;鲁宏华;;内镜辅助下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教授 屠规益;咽旁间隙肿瘤宜从颈侧入路[N];健康报;2009年

2 广东佛山第一人民医院 段园晖;多科联手挖出巨瘤[N];健康报;2009年

3 刘东朱 广平记者 蒋寒;切除高难度咽旁间隙神经鞘膜瘤[N];科技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邦华;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和治疗[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王晓彬;经口内镜辅助咽旁间隙临床应用解剖及咽旁间隙肿瘤内镜辅助经口内入路切除术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贺明;咽旁间隙肿瘤的影像学特点与手术入路选择[D];浙江大学;2018年

2 马静;颅底咽旁间隙肿瘤的CT、MRI影像学特征及手术入路的选择[D];安徽医科大学;2017年

3 付强;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80例的诊断与治疗分析[D];山东大学;2016年

4 罗兴谷;内镜辅助口内入路咽旁间隙肿瘤摘除临床应用研究[D];广州医科大学;2014年

5 李兆生;咽旁间隙的相关侧颅底应用解剖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6 潘代;鼻咽癌侵犯咽旁间隙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价值[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7 李娟;口咽癌侵犯范围对手术术式的指导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高泳;鼻咽癌的超声成像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9 刘小红;上颌骨掀翻入路之相关解剖学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10 赵益;鼻内镜下鼻咽癌挽救手术及相关颅底的应用解剖学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957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7957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7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