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黑色素纳米颗粒的碘标记新策略及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8-18 14:40
【摘要】:目的:放射性碘种类很多,是目前临床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核素。~(125)I粒子植入已广泛应用于肿瘤近距离放疗,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金属毒性,不便于再次植入等。本课题拟运用天然材料黑色素为放射性碘的载体,探索碘标记的新工艺,并考察此新型放疗载体的抗肿瘤效应。方法:制备粒径为4-5 nm的水溶性黑色素纳米颗粒(MNPs),分别用氯胺T法及碘化银法对MNPs进行标记。采用不含放射性的碘离子制备MNP-I及MNP-Ag-I,并对其进行表征。采用透析及TLC法,分别考察MNP-Ag-~(131)I及MNP-~(131)I的标记率及PBS,血浆稳定性。采用MTT法及AO/PI双染色法检测MNP-Ag-I在PC-3细胞及L929细胞的毒性。采用MTT法检测MNP-Ag-~(131)I的细胞杀伤。瘤内注射MNP-Ag-~(131)I进行切伦科夫显像并探究其瘤内保留时间。测量肿瘤体积观察疗效。治疗完成后,HE染色鉴定正常组织有无损伤。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测定治疗后瘤内Ki67表达情况。结果:氯胺T法及碘化银法均能成功标记MNPs。氯胺T法标记需要30 min,标记率66.27±1.87%。血浆及PBS 48 h稳定性分别为46.69±9.92%和60.43±10.57%。碘化银法标记仅需要2 min,标记率为99.69±0.43%。血浆及PBS 48 h稳定性分别为96.80±1.46%和96.63±0.13%。体外细胞实验表明,当浓度达到0.4 mg/mL时,MNP-Ag和MNP-Ag-I在L929细胞和PC-3细胞上未见明显毒性。同时,MNP-Ag-~(131)I可以有效杀伤PC-3细胞,IC50值为75μCi/mL。体内切伦科夫实验表明,瘤内注射MNP-Ag-~(131)I时,其可在瘤内保留8 h。MNP-Ag-~(131)I给药7 d后,肿瘤体积与初始体积相似而其他两组约为初始体积的1.5倍。同时,治疗期间对荷瘤鼠的体重进行检测,治疗结束后对其主要脏器的HE染色。主要脏器未见明显异常提示MNP-Ag-~(131)I安全性好。结论:以银为介质的新型碘标记策略,可成功标记天然材料黑色素,标记率高,稳定性好。碘标黑色素安全有效,可用于SPECT成像、切伦科夫成像及肿瘤近距离治疗。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30.55
【图文】:

概要,流程,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流程概要

动态光散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尺寸分布,直径


水合直径约为 9 nm,其结果与 DLS 相同。结果见图 2。图 2. 黑色素纳米颗粒(MNPs)的(a)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b)动态光散射尺寸分布2. 非放射性 I 标记 MNPs 的表征结果经 DLS 测定,MNP-I 的水合直径约为 11 nm。TEM 结果示,连接上 I 后 MNPs的形状不会发生改变,仍呈球形,水合直径约为 10 nm。结果见图 3。

黑色素,纳米颗粒,动态光散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


南京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果1. 黑色素纳米颗粒(MNPs)的制备天然黑色素水溶性较弱,不利于后续实验。因此,原始的黑色素颗粒首先溶解于 0.1 N 的 NaOH 溶液以制备水溶性的黑色素纳米颗粒(MNPs)。经 DLS 测定,其水合直径约为 10-11 n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果示,MNPs 呈球形水合直径约为 9 nm,其结果与 DLS 相同。结果见图 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毅;马瑾璐;韩苏夏;;切伦科夫发光成像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8年01期

2 陈达;舒迪昀;汤晓斌;;切伦科夫光在生物成像技术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3 刘当波,靳光学,施建荣,尤峻汉;切伦科夫线辐射的基本公式[J];天文学报;1999年04期

4 郭聚豪,董师元,冯玉英;用切伦科夫计数法确定破损元件组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96年06期

5 武淑兰,凤任飞,徐克尊,奚富云;用在切伦科夫线谱辐射实验中的微机四路定标器[J];核技术;1988年12期

6 F.Simonnet;张浩;;闪烁塑料怀~(32)P的检测[J];核农学通报;1988年05期

7 李延国;何长孝;袁余奎;姜印琳;徐春娴;戴义方;陈端保;何会林;王建伟;;空气簇射切伦科夫光观测[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89年01期

8 B.S.W.Smith;赵仪华;;用切伦科夫计数测定生物样品中的磷-32[J];原子能农业译丛;1980年03期

9 唐孝威,许榕生;切伦科夫光斑室[J];物理;1982年04期

10 侯笑笑;汤晓斌;耿长冉;舒迪昀;陈达;;基于切伦科夫效应的生物成像技术可行性分析与改进方法探究[J];核技术;201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集雄;陈仕修;田微;陈X;;电子束电流对非磁化等离子体填充介质切伦科夫脉塞色散关系影响的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等离子体医学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3年

2 郭一飞;冯玉英;焦荣洲;刘秉仁;;切伦科夫计数法测定海水和植物中的~(40)K[A];第十二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中能物理与QCD理论”研讨会日程[A];Mediate Energy Physics and QCD--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4年

4 刘倩;C.A.Santos;刘宏邦;郑阳恒;谢一冈;;基于THGEM的单光子探测的阳离子回流研究[A];第四届中国科学院博士后学术年会暨工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5 邬恩九;;Au+Au反应的中心碰撞研究[A];第九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6 陈明君;;中微子水基切伦科夫量能器的研究及应用[A];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实验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7 刘倩;C.A.Santos;刘宏邦;郑阳恒;谢一冈;;基于THGEM的单光子探测的阳离子回流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2年

8 郭一飞;冯玉英;刘秀琴;刘秉仁;焦荣洲;;切伦科夫计数法测量放射性废水中的~(90)Sr[A];第十二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付录祥;倪元兴;;阈式气体切伦科夫探测器[A];第八届全国核物理会议文摘集(下册)[C];1991年

10 沈胜德;张翠兰;郑敏月;王章智;;液闪法提高~(32)P计数效率的研究[A];第8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曹俊;最纯净的水是蓝色的[N];科学时报;2011年

2 记者 毛黎;美研发切伦科夫冷光成像技术诊治癌症[N];科技日报;2010年

3 陈丹;一种可让光弯曲的新材料问世[N];科技日报;2014年

4 程唯珈;科学七日[N];中国科学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振华;在体小动物切伦科夫发光断层成像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2 张忠泉;LHAASO-KM2A电磁粒子探测器的性能研究与优化[D];山东大学;2017年

3 曹U

本文编号:27963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7963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f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