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兰大一院ICU细菌学调查及耐碳青酶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危险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8-18 17:18
【摘要】:目的: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侵入性操作的大量应用,细菌突破人体屏障造成感染的机会明显增加;同时各类抗菌药物,尤其是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使细菌通过各种调节机制,对大量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无论是感染机会增加,还是细菌耐药性明显增强,都对病人的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的危害。重症医学科的病人病情危重、抵抗力低下、多数病人集中管理,这导致细菌更容易播散。因此对重症医学科的细菌分布进行调查分析,了解本科室细菌的流行分布,以及不断变化的耐药性,可为本科室预防和治疗感染提供较为可信的依据;同时,进一步了解细菌的传播途径,药物敏感情况,以及细菌产生耐药的耐药机制,高危因素等,都对有效防控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具有实际意义。本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重症医学科中病原菌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解决以下问题:(1)2010年1月份至2018年6月份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病原菌感染的分布情况;(2)ICU内耐药菌所占比例以及其耐药情况;(3)铜绿假单胞菌在本科室的分布情况、耐药情况,以及感染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期指导临床治疗,同时降低我院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率,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为控制病原菌的蔓延、合理治疗等实施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入住ICU患者中的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并收集整理研究所需的资料,主要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用药情况、导管留置情况、病原菌信息、药物敏感等数据。结果:1、性别比例:利用病例回顾系统,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共收集病原菌培养3993株,其中男性2885株(72.3%),女性1108株(27.7%),男性是女性2.6倍。2、年龄分布:60-75岁的年龄阶段感染患者比例最大(31.9%),其次为75岁的年龄阶段(21.2%),再次为30-50岁阶段(20.0%)。3、基础疾病:最常见的基础疾病为慢性肺病(13.35%),脑出血(10.92%),外伤(10.04%),心血管疾病(7.09%),脑梗死(6.01%)。4、送检标本:最主要的送检标本为痰液(55.60%),其次为血液(12.35%),吸痰管(12.02%),静脉导管(5.46%)。5、临床操作及手术:共1348例的患者接受过穿刺操作,1268例为手术患者,726例患者曾气管切开。6、重症医学科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80.7%),其次为真菌(10.5%),最后为革兰阳性菌(8.8%)。7、革兰阴性菌分离率及耐药率:革兰阴性菌中分离率由高到低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41.5%)、铜绿假单胞菌(15.4%)、肺炎克雷伯杆菌(15.2%)、大肠杆菌(9.1%)、洋葱伯克霍尔德菌(6.6%)、嗜麦芽窄食单胞菌(4.3%)、阴沟肠杆菌(4.1%),其他革兰阴性菌(3.9%);耐药率由高到低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97.2%)、大肠杆菌(90.4%)、肺炎克雷伯菌(70.0%)、铜绿假单胞菌(64.0%)。8、革兰阳性菌中分离率由高到低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8.7%)、粪肠球菌(34.3%)、表皮葡萄球菌(13.8%)、革兰阳性菌(13.2%);耐药率由高到低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91.7%)、金黄色葡萄球菌(82.2%)、粪肠球菌(79.2%)。9、真菌中分离率由高到低分别为白色念珠菌(44.8%)、热带念珠菌(23.1%)、光滑念珠菌(16.7%)、近平滑假丝酵母(8.3%)、其他真菌(7.1%);耐药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光滑念珠菌(54.3%)、热带念珠菌(50.5%)、白色念珠菌(19.1%)。10、年份分布:不管是G-、G+或者真菌,从2010年至2014年分离率稳步上升,2015年骤然下降,随后在2016年-2018年再次逐渐上升。11、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达到38.4%。12、性别、深静脉置管时间、原发疾病是否为心血管疾病、脑出血、脑梗死、糖尿病是患者感染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症医学科的感染病原菌中,G-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G+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耐药率最高的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光滑念珠菌;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超过30%;性别、深静脉置管时间、原发疾病是否为心血管疾病、脑出血、脑梗死、糖尿病是患者感染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的独立危险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446.5
【图文】:

分布情况,分布情况,腺炎,肺病


心 血管 疾病慢 性肺病脑 出血脑 梗死糖 尿病外伤 消 化道 出血重 症肺炎重 症胰 腺炎肝功能衰竭肾 功能 衰竭肿瘤 其他阴菌222 452 351 197 117 328 157 407 134 113 83 286 377阳菌27 30 37 14 21 39 32 36 19 33 12 22 2734 51 48 29 19 34 37 37 10 29 12 53 27数283 533 436 240 157 401 226 480 163 175 107 361 431比7.09%13.35%10.92%6.01%3.93%10.04%5.66%12.02%4.08%4.38%2.68%9.04%10.7%

杆菌,布图,单胞菌,霍尔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动杆菌 156 91 30 159 231 102 200 142 单胞菌 61 47 63 63 57 26 61 63 雷伯杆菌 52 54 45 51 63 22 63 71 菌 17 24 21 36 40 20 30 55 霍尔德菌 43 35 19 55 16 5 14 14 杆菌 21 6 15 26 10 14 19 10 窄食单胞25 17 9 11 4 8 21 24 19 12 14 20 11 8 11 14 (N) 394 286 316 421 432 205 419 393

分布图,分布图,革兰阳性菌,分布情况


以下为从 2010 年至 2018 年革兰阳性菌的分布情况(见表 11,图 10)。表 11 2010 年至 2018 年革兰阳性菌的分布情况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球27 7 10 2 24 3 16 24 22 10 2 3 1 11 8 4 4 512 6 11 17 16 13 11 19 156 3 5 4 6 7 5 7 3) 55 18 29 24 57 31 36 54 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其云;余志平;;47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试验[J];水电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2 毛剑锋;王伟;徐伟珍;李彩霞;;铜绿假单胞菌耐消毒剂-磺胺基因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研究[J];浙江检验医学;2007年01期

3 唐凤强;孟红;张力;张秋红;赵锐;;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水电医学;2008年06期

4 郑计梅;;铜绿假单胞菌在水体的生长特性研究及其在不同温度下生长预测模型的建立[J];广东化工;2018年22期

5 林丽容;;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年35期

6 吴广江;薛文英;马颖欣;陈亮;肖敏;;某院铜绿假单胞菌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析及院感防控[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9年05期

7 毛磊;王炜;苏建荣;;北京市某医院354株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J];检验医学;2019年06期

8 杨璐;王青莹;王玉明;单斌;李庆蓉;;云南省三甲医院3411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分析[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9年09期

9 沈先军;张凤娇;常桂玲;曹琳;;铜绿假单胞菌致一起“假暴发、真聚集”疫情的调查报告[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7年06期

10 王静;陈葳;曾晓艳;张yN;雷金娥;;不同标本来源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酶耐药表型的差异性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晓燕;杨凤琴;张丽平;;98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A];首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宁波会议)暨《医学参考报》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2 周明明;周铁丽;李超;吴庆;陈栎江;吴莲凤;彭定辉;;主动外排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中的作用研究[A];2009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丁艳苓;陈亚红;姚婉贞;宁永忠;;2007年-2009年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呼吸道感染学术大会暨第一届多学科抗感染治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方莉;许媛;黄义山;蔡燕;唐中;杨明辉;廖涛;;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的检测[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李琬琛;魏殿军;李立艳;曹阳;宋林;刘双庆;;五种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抑制、清除作用及作用机制的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6 马春燕;贾海菊;;对本院116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的回顾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2014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7 朱丹;李欣;;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药敏分析[A];2005年浙江省呼吸系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洪波;贡联兵;;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药敏分析[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赵书平;姜梅杰;;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10 王艳艳;安乐;唐克;张晓天;王秀丽;刘月;李明成;;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研究进展[A];首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宁波会议)暨《医学参考报》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洪敬谱;饮用水中的致病菌从哪来[N];中国消费者报;2017年

2 李曙平;铜绿假单胞菌 老年病房的主要致病菌[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3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俞云松;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全国流行[N];健康报;2008年

4 山东省潍坊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罗秋;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超标如何定性处理[N];中国医药报;2018年

5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超标还能放心喝吗?[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6年

6 记者 刘文新;贵州 3批次饮用水检出铜绿假单胞菌[N];中国消费者报;2019年

7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检验科 胡志东;关注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N];健康报;2009年

8 王振岭;铜绿假单胞菌耐药问题严重[N];中国医药报;2002年

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丁雪霏 戴浩然 柴瑞霭 郭玉红;从补肾填精论治铜绿假单胞菌泌尿感染[N];中国中医药报;2016年

10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永伟;EMMPRIN对宿主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抵抗力的作用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2 王国旗;负压创面疗法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创面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8年

3 杨帅;铜绿假单胞菌粘附表型及其差异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4 王可;铜绿假单胞菌在持续感染中的基因型特征及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演化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8年

5 刘伟明;整合素αvβ6在铜绿假单胞菌LPS诱导BEAS-2B细胞EMT中的作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6 魏殿军;临床分离菌株耐药性分析及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的探讨[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7 赵燕;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相关耐药基因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程仕虎;氨基糖苷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突变选择窗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9 衣美英;外科监护室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吴迪;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梦茹;KLF6及iNOS在铜绿假单胞菌上清液诱导巨噬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表达及机制的研究[D];锦州医科大学;2019年

2 王聪聪;铜绿假单胞菌中PprB调节系统对碳源张力的响应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3 刘晶晶;兰大一院ICU细菌学调查及耐碳青酶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危险因素分析[D];兰州大学;2019年

4 黄林杰;参与秀丽隐杆线虫对铜绿假单胞菌PA14逃避的新基因筛选和功能鉴定[D];云南大学;2018年

5 郭杨毅君;铜绿假单胞菌烈性噬菌体的分离与生物学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6 江帆;铜绿假单胞菌重组Bb-OprH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机制的初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7 许婉婷;铜绿假单胞菌XN-1随机重组子文库的构建及其在疫苗抗原筛选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8 林佳;基于铜绿假单胞菌的MFC对抗生物膜药物的响应性研究[D];华侨大学;2019年

9 张超;谷胱甘肽对铜绿假单胞菌三型分泌系统的调控机制[D];西北大学;2019年

10 熊莉;南昌市某呼吸专科医院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南昌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965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7965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c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