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SNP微阵列技术在自然流产和胎儿神经系统异常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6 11:44
【摘要】:目的探讨SNP微阵列技术在自然流产胚胎、胎儿神经系统畸形中的应用价值及染色体异常与自然流产、胎儿神经系统异常的关系。对象与方法收集自然流产样本120例,用SNP微阵列技术对其进行检测,并以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验证SNP微阵列技术检测结果为16/22号染色体三体及其相关嵌合体的可靠性;分析流产胚胎核型异常与年龄、流产次数及环境等的关系。收集彩超及核磁共振检测胎儿神经系统异常的羊水标本及流产物样本共40例用SNP微阵列技术对其进行检测,并对其中的32例羊水样本进行传统核型分析。结果120例自然流产物检测成功率为100%,共检测出染色体异常样本70例(58.3%)。其中42例染色体数目异常(35%),16例染色体结构异常(13.3%)。嵌合体12例(10%)。42例染色体数目异常中非整倍体40例(45,X所占比例最高),2例三倍体。16例染色体结构异常中致病性明确结构异常9例所涉及缺失/重复片段在309Kb-40Mb之间,含有大量功能致病性基因,其中涉及到1p36微缺失综合征、8p23.1综合征、Timothy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这些致病性基因、微缺失重复综合征会造成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心脏异常等多器官畸形造成胚胎自然流产。FISH技术验证的16/22号三体与SNP微阵列技术结果一致,验证的16/22号三体嵌合体的比例虽然低于SNP微阵列技术,但都可以确定为嵌合体,临床意义是一致的。数据统计发现高年龄组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率显著高于低年龄组(P0.05)。但初次流产与复发性流产染色体异常率无显著差异(P0.05)。40例胎儿神经系统异常检测成功率100%,同时做核型分析的32例羊水样本,31例培养成功(96.9%)。其中染色体异常7例(17.5%),其中数目异常2例(5%),结构异常5例(12.5%),在这5例结构异常中涉及Emanuelsyndrome(ES)、Wolf-Hirschhorn syndrome(WHS)和16p13.11微缺失综合征,这些综合征均与神经认知、生长发育等有关。核型分析和SNP染色体微阵列技术共同检测的32例羊水样本中,核型分析只检测到2例数目异常,而SNP染色体微阵列技术除检测出该2例数目异常外,还分别在侧脑室增宽和脑积水病例中检测出2例染色体结构异常,在8例流产物中检测到3例染色体结构异常。结论染色体异常是造成自然流产最主要的原因,主要为数目异常,结构异常所占比例少。高龄孕妇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率高于低龄组,初次流产与复发性流产患者胚胎染色体异常率无显著差异。染色体结构异常尤其是基因拷贝数的变化(CNV)与胎儿神经系统异常密切相关。SNP微阵列技术与传统核型相比不仅能检测出染色体数目异常、大片断的结构异常,还能检测出微小的缺失重复,提高了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有助于全面了解自然流产、胎儿神经系统异常病例的染色体异常状况,对病因诊断和指导再次生育评估风险,减少胎儿神经系统畸形儿的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14.21;R440
【图文】:

三体,嵌合体,FISH技术,信号点


图 D 图 E 图 F图 1 FISH 技术验证的相关 16、22 号三体及嵌合体红色信号点为 16 号染色体,绿色信号点为 22 号染色体图 A:正常;图 B:16 号三体;图 C:22 号三体;图 D :16 三体嵌合体;图 E:22 三体嵌合体; 图 F:16 三体及部分 22 三体嵌合表表 2.4 SNP 染色体微阵列检测的嵌合体嵌合比例及相关 FISH 验证结果嵌合体类型 例数 芯片扩增比例 FISH 验证比例Chr21 单体嵌合 1 76%chr10 三体嵌合 2 50%,78%chr9 三体/chr10 三体 1 68%/ 83%chr14 三体/chr21 单体 1 100%/ 100%

染色体异常,自然流产,情况,三次


图 3 自然流产高、低年龄组染色体异常情况比较图 4 首次、二次、三次及三次以上流产次数染色体异常情况比较经系统发育异常检测结果超声或者核磁共振神经系统异常的 40 例胎儿样本中,染色体异常

核磁共振,三次,染色体异常,二次


37图 4 首次、二次、三次及三次以上流产次数染色体异常情况比较经系统发育异常检测结果超声或者核磁共振神经系统异常的 40 例胎儿样本中,染色体异常.5%,数目异常 2 例(1 例 18 三体综合征和 1 例 13 三体综合征)常 5 例,异常率为 12.5%。传统核型分析和 SNP 染色体微阵列技羊水样本中,传统核型分析只检测到 2 例数目异常,而 SNP 染色测出该 2 例数目异常外,还分别在侧脑室增宽和脑积水中检测出常,另 SNP 染色体微阵列技术还在流产的 8 例流产物中检测到 3 ,并且这 5 例结构异常均具有致病性具体检测结果见图 2.5,具功能见表 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立云;姚慧敏;郝加虎;;金寨县农村妇女自然流产的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医学;2018年02期

2 ;丈夫躲着抽烟就行了吗?——丈夫吸烟可增加妻子发生自然流产的风险[J];生殖医学杂志;2018年08期

3 罗秀晖;;复发性自然流产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年04期

4 曹懿;徐军;;自然流产的分子细胞遗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上海医学;2016年09期

5 伍小智;;黄体酮胶囊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年14期

6 侯宗园;易建平;韩宝生;戚桂杰;;复发性自然流产的遗传学因素研究进展[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年05期

7 耿芝;宋晓霞;曲蕾;霍正浩;陆宏;;VEGF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自然流产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8 杜秀雅;马华刚;;低分子肝素联合黄体酮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临床分析[J];潍坊医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9 陈怡;李丹军;杨幼林;狄军平;吴婷婷;;甲状腺自身抗体与复发性自然流产临床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6年06期

10 陈一红;胡继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可溶性受体表达水平与复发性自然流产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丛勉;郭莉;陈汉彪;李星;吴菁;;808例自然流产绒毛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结果分析[A];第十届全国遗传病诊断与产前诊断学术交流会暨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遗传与生殖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2 李键;邵小光;吴隆琦;;不明原因的复发性自然流产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计划生育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3 李静益;傅萍;;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相关性研究[A];2011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学术年会暨中西医结合防治生殖障碍疾病高级培训班文集[C];2011年

4 金志春;;论循证医学在自然流产诊治中的应用[A];第七届中医/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方法研讨会会议材料[C];2013年

5 彭倩;;自然流产与优生[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6 郑明慈;张国风;周陆生;;自然流产妇女维生素E营养水平变化[A];中国营养学会第三届妇幼营养学会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7 鲍世平;;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的体会[A];全国第六届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02年

8 王繁;王瑛嫦;;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自然流产的原因探讨与预防措施[A];2009年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围产医学热点问题”专题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9 余小艳;杨国华;;染色体平衡易位伴自然流产四例[A];基因开启未来:新时代的遗传学与科技进步——湖北省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10 陈欣;张建平;;211对自然流产夫妇染色体核型分析[A];全国围产医学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志勇;麦考酚类药品可致自然流产[N];健康报;2017年

2 湖南 谢明霞;自然流产后多久可再怀孕[N];家庭医生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钟媛;欧医师谈自然流产的诊治[N];郴州日报;2005年

4 于伟;用丈夫血治愈妻子自然流产[N];大众卫生报;2005年

5 刘正英;自然流产须究因[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6 刘朝晖;哪些因素可致流产[N];中国医药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胥晓琦;与姐妹们谈女性不育[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8 吴一福;多次自然流产与Uu、Ct及Tox感染密切相关[N];中国医药报;2006年

9 阿健;自然流产后也可早怀孕[N];保健时报;2005年

10 宋海云;多次自然流产怎么办[N];大众卫生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励勤;人类白细胞抗原-G基因甲基化和不明原因性自然流产的相关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王珊;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自然流产与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及其HLA-C配体的关联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秦晓黎;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5A在自然流产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4 郑海燕;辅助生殖技术中早/中期自然流产与生长发育相关印记基因甲基化状态的相关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5 刘欣燕;早期自然流产发病原因的初步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6 李克磊;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神经管畸形和自然流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7 张子豹;人工流产与乳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谢京红;补肾助孕法孕前干预与孕后保胎序贯治疗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4年

9 张月萍;相互易位携带者植入前诊断及早期胚胎染色体分离方式研究[D];复旦大学;2002年

10 刘卫华;妊娠合并糖尿病危险因素的分析及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从红;SNP微阵列技术在自然流产和胎儿神经系统异常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大学;2018年

2 曾雪;叶酸—甲硫氨酸代谢通路与自然流产等异常妊娠的相关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3 张雨;子宫内膜异位症与自然流产相关性探讨[D];安徽医科大学;2017年

4 于洋;补肾通脉法治疗ACA阳性复发性自然流产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7年

5 代立霞;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现代研究概况与进展[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郭华丽;震后自然流产女性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杜娟;补肾活血法治疗免疫性复发性自然流产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梁艳;复发性自然流产病因的回顾性分析[D];河南中医学院;2014年

9 路兴军;自然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的FISH检测[D];青岛大学;2012年

10 宋元元;交通心肾法对黄体功能不足复发性自然流产的治疗及妊娠结局的评价[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051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8051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2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