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电针激活μ-阿片受体缓解痛厌恶情绪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8 12:17
   目的:根据国际疼痛协会的最新定义:疼痛是一种由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引起的相关感觉、情绪、认知和社会维度的痛苦体验,其中痛的情绪情感反应现在被认为是与感觉分辨不同的重要疼痛组成,尤其见于持续顽固性疼痛。前扣带皮层(ACC)脑区,特别是其吻侧部(rACC)被认为是情感回路的关键部分。许多研究表明,电针刺激可以缓解痛感觉,而我们之前的研究表明,电针刺激也可以缓解痛的厌恶情绪(痛情绪),但其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众所周知,电针刺激能激活内源性阿片系统来缓解痛感觉,因此我们推测,电针刺激可以通过激活rACC神经元上的μ-阿片受体减弱痛厌恶情绪。本研究将利用CFA诱导的慢性炎性痛刺激与可辨别的环境匹配所致的条件性位置回避模型,通过大鼠的行为学观察和在体多通道电生理记录rACC脑区神经元放电活动,结合western-blot蛋白检测,对电针刺激缓解慢性炎性痛所致的痛厌恶情绪进行探索。方法:1.建立CFA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回避模型(C-CPA)利用CFA诱导的慢性炎性痛刺激与特定的环境进行匹配,建立起条件性位置回避模型(C-CPA)。2.检测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先将热板温度升至50℃,然后把大鼠放进热板刺激仪内,观察大鼠出现缩足或者舔左侧脚掌的现象,并记录时间,重复三次,每次间隔15-20min,取三次记录数值的平均值。3.电针刺激大鼠脚掌注射完CFA/NS后,把针灸针扎入大鼠双侧环跳穴(GB30)位置上,将针灸针连接到电针仪,设定好参数打开电源进行电针刺激。4.在体多通道电生理技术观察大鼠厌恶情绪观察并记录给药前后rACC脑区神经元放电的活动。5.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取大鼠rACC脑区组织样本,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rACC内μ-阿片受体和NMDA受体三个亚基NR1、NR2A和NR2B的磷酸化水平。6.免疫荧光染色通过免疫荧光检测到rACC神经元上μ-阿片受体和NMDA受体的三个亚基NR1、NR2A和NR2B的共表达。结果:1.大鼠rACC内μ-阿片受体和NR1、NR2A、NR2B的共表达。通过免疫荧光检测到ACC神经元上μ-阿片受体和NMDA受体的亚基NR1、NR2A、NR2B分别共表达于同一神经元。2.CFA诱导的持续疼痛模型及条件性位置规避模型(C-CPA)的建立大鼠左侧脚掌注射CFA组与注射NS组相比较,注射CFA组大鼠PWL值在处理后第三天与第一天基础值相比显著缩短(P0.05);脚掌注射NS组,大鼠第三天在痛侧的停留时间和在第一天停留的时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注射CFA组,大鼠第三天在痛侧的停留时间比第一天停留的时间显著缩短(P0.05),注射CFA组比注射NS组的回避分数大,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3.电针刺激可以缓解CFA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回避(C-CPA)反应。假电针刺激组,大鼠第三天在痛侧的停留时间比第一天停留的时间显著缩短(P0.05),真电针刺激组,大鼠第三天在痛侧的停留时间和在第一天停留的时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假电针刺激组比真电针刺激组的回避分数大,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4.电针刺激不改变CFA引起的热痛行为。假电针(shamEA)刺激组与真电针(EA)刺激组,第三天测量大鼠的热痛行为反应,PWL值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5.电针激活rACC内μ-阿片受体下调p-NR1、p-NR2A、p-NR2B的水平。真电针刺激组与假电针刺激组相比,μ-阿片受体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p-NR1、p-NR2A、p-NR2B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6.电针抑制CFA诱导rACC脑区痛侧放电频率升高的作用假电针刺激组,条件匹配后第三天痛侧与非痛侧相比,神经元放电频率显著增强(P0.05),真电针刺激组,条件匹配后第三天痛侧与非痛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7.ACC内注射μ-阿片受体拮抗剂CTOP反转了电针刺激减弱大鼠厌恶情绪的作用大鼠脚掌注射CFA/NS,在ACC内给予NS或者μ-阿片受体拮抗剂CTOP,再进行电针刺激。注射生理盐水组,大鼠第三天在痛侧的停留时间和在第一天停留的时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注射CFA和生理盐水组,大鼠第三天在痛侧的停留时间和在第一天停留的时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注射2 nmol/μl CTOP组,大鼠第三天在痛侧的停留时间和在第一天停留的时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注射5/10/20 nmol/μl CTOP组,大鼠第三天在痛侧的停留时间比第一天停留的时间显著缩短(P0.05)且回避分数比其余两组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8.rACC内注射μ-阿片受体拮抗剂CTOP对p-NR1、p-NR2A、p-NR2B水平的影响真电针刺激组与假电针刺激组相比,p-NR1、p-NR2A、p-NR2B蛋白量显著降低(P0.05);注射5/10/20 nmol/μl CTOP组与注射NS组和2 nmol/μl CTOP组相比,p-NR1、p-NR2A、p-NR2B蛋白量显著升高(P0.05)。9.rACC内注射μ-阿片受体拮抗剂CTOP反转了电针抑制CFA诱导rACC脑区痛侧放电频率升高的作用注射生理盐水组,条件匹配后第三天痛侧与非痛侧相比,神经元放电频率无显著差异(P0.05),注射CFA和生理盐水组,条件匹配后第三天痛侧与非痛侧相比,神经元放电频率无显著差异(P0.05),注射低剂量2 nmol/μl CTOP组,条件匹配后第三天痛侧与非痛侧相比,神经元放电频率无显著差异(P0.05),注射5/10/20 nmol/μl CTOP组,条件匹配后第三天痛侧神经元放电频率与非痛侧相比显著增强(P0.05),且与其余两个组第三天的痛侧神经元放电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大鼠脚掌注射CFA引起rACC脑区p-NR1、p-NR2A和p-NR2B水平增高是神经元放电活动增强的基础,而后者又是产生CPA反应的原因,引起大鼠的痛情绪;给予电针刺激,激活了rACC脑区μ-阿片受体后,NR1、NR2A和NR2B的磷酸化水平随之降低,从而逆转了神经元电活动和大鼠CPA反应的增强,抑制了痛厌恶情绪的发生。
【学位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402
【部分图文】:

实物


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置回避(CPA)装置介绍et al[20]和 Zhang Y et al[21]的设计结合本实验室的条件见图 1。一无盖无底的长盒(60cm×15cm×25cm),将长框平均分成两个室,一侧室贴有蓝色竖条纹,一的钢丝网眼孔一侧较疏松,一侧较密集,可使大鼠对行的过程中,装置外悬挂一个 LED 灯,能够使其中之分。装置外安装有摄像头,并与电脑连接,记录大

过程流程图,模型训练


底部的钢丝网眼孔一侧较疏松,一侧较密集,可使大鼠对两室进行辨别区分。实验进行的过程中,装置外悬挂一个 LED 灯,能够使其中一室与另一室的光线有明暗之分。装置外安装有摄像头,并与电脑连接,记录大鼠在两室停留的时间。图 1 CPA 装置实物图(2)CPA 行为训练过程C-CPA 训练过程分三天进行,见图 2:

μ-阿片受体,共表达,神经元,大鼠


行为学和蛋白印迹的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电生理学数据不符合参数检验的要求,采用中位数(上四分位数,下四分位数)表示。行为学部分,同一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 检验,两不同组之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蛋白印迹部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电生理学部分,同一组前后对比采用 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两独立样本之间比较采用 Mann-Whitney 秩和检验,多重比较采用 LSD 分析。P<0.05 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2 结 果2.1.大鼠 rACC 内μ-阿片受体和 NR1、NR2A、NR2B 的共表达通过免疫荧光检测到rACC神经元上μ-阿片受体和NMDA受体的亚基NR1、NR2A、NR2B 分别共表达于同一神经元,见图 3。μ-opioid receptor MergeNMDA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健;;阿片受体激动药物鞘内应用的研究进展[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6年08期

2 航艾;何玲;;κ阿片受体在焦虑症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年17期

3 李小梅;董艳娟;赵雩卿;王苏;刘端祺;;神经病理性疼痛外周阿片受体研究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年08期

4 崔凤侠,刘丽艳,陈治宇;δ阿片受体结构及其镇痛机制[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刘权,叶菜英,张德昌;阿片受体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交联及其对阿片耐受与依赖的影响[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3年03期

6 薛吉春;第一个阿片受体克隆成功[J];生理科学进展;1993年01期

7 金文桥;阿片受体研究的新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86年02期

8 王虹;;啮齿动物脑内阿片受体的个体发生[J];生理科学进展;1987年02期

9 赵玉莲;;不同阿片受体的特异性激活对黄体生成素和催乳素分泌的影响有差异[J];生理科学进展;1987年03期

10 刘探娥;郭恒怡;;κ阿片受体有不同亚型[J];生理科学进展;198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池志强;;阿片受体分子生物学研究最新进展[A];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戒毒学术研讨会教材、论文摘要集[C];2000年

2 裴建明;孙新;王跃民;臧益民;;阿片受体在肺循环中的调节作用[A];中国生理学会、中国神经科学会2005年神经内分泌免疫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何绍球;管吉松;杨红;鲍岚;张旭;;激动δ-阿片受体调控细胞膜上μ-阿片受体的分子机制[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裴建明;孙新;王跃民;臧益民;;阿片受体在肺循环中的调节作用[A];中国生理学会、中国神经科学会2005年神经内分泌免疫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梁子敬;韩洁韵;;阿片受体与危重症的研究现状[A];2006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陈宝平;范芳燕;毛红娇;夏强;Iain C.Bruce;;电脱耦联延迟参与κ-阿片受体兴奋引起的心肌保护作用[A];中国生理学会第五届全国心血管、呼吸和肾脏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王丽花;胡杰;杨红;徐贞仲;鲍岚;张旭;;初级感觉神经元电活动频率和胞内钙模式依赖的细胞表面δ-阿片受体调控机制[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胡子有;漆松涛;张遐;吴炳义;;μ和δ阿片受体共表达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和鉴定[A];Proceedings of the 8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C];2009年

9 刘海青;刘玉红;白波;;吗啡对μ、δ及κ阿片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陶亦敏;高灿;徐学军;陈洁;池志强;;多巴胺受体和阿片受体异源二聚化研究[A];第八届全国生化药理学术讨论会暨第七届Servier奖颁奖大会会议摘要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德荣;阿片受体功能研究有了新发现[N];保健时报;2003年

2 张学全;阻断δ阿片受体减轻疼痛[N];医药经济报;2003年

3 ;蛋白激酶在阿片类物质介导的信号转导和耐受依赖中的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3年

4 白毅;P物质前体分子直接调控阿片受体功能[N];中国医药报;2005年

5 胡德荣;我国发现Delta阿片受体的镇痛机制[N];中国医药报;2003年

6 记者 颜理海;阿片受体可能成为心肌保护新靶点[N];健康报;2018年

7 麦迪信 悠悠 明明 孙迎基 杨金志 牛剑 华文 朱明 化红;把握先机创奇功[N];医药经济报;2002年

8 记者 谢军;在国际上首次发现阿片受体镇痛新机制[N];光明日报;2003年

9 ;痛是意识还是物质[N];北京科技报;2003年

10 记者 任荃;临床麻醉将有新方案[N];文汇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祺;孤啡肽及其类似物的构效关系及ORL1、NK1和阿片受体系统在痛觉调节中的相互关系[D];兰州大学;2006年

2 夏鹏;δ阿片受体的表达和激活对谷氨酸转运蛋白EAAC1的调节[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年

3 徐贞仲;背根节神经元细胞表面Delta阿片受体表达与调控机制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年

4 李庆霞;NG108-15细胞阿片受体对延迟整流钾通道的调节作用及机理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5 陆久怡;阿片受体信号转导通路新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6 谢志华;RGS蛋白对阿片受体信号转导途径中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7 袁红斌;μ-阿片受体外周部位镇痛机理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8 高燕;胍丁胺-I1咪唑啉受体系统对阿片长期处理导致的μ-阿片受体代偿性适应的调节[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9 雍政;噻吩诺啡低成瘾性与中枢阿片受体、相关脑区单胺递质及突触可塑性的关系探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10 王菲菲;μ-阿片受体内化及细胞内分选的调控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振莹;电针激活μ-阿片受体缓解痛厌恶情绪的机制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9年

2 潘陈玲;二芳基甲基哌嗪类阿片受体混合激动剂的构效关系与优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3 刘金春;双Dmt(2,6-二甲基酪氨酸)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4 陈佳佳;[Dmt~1]DALDA类似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表征[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5 代洁琼;电针激活大鼠前扣带皮层κ-阿片受体缓解痛情绪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8年

6 郑金浩;κ阿片受体对复苏后大鼠心功能障碍保护作用的信号通路机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7 岳锋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脑内阿片受体表达变化的初步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8 王应飞;二芳基胺基哌啶阿片受体混合激动剂的设计与合成[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9 秦国华;前扣带皮层δ-阿片受体介导电针缓解痛情绪的行为—电生理学观察[D];山西医科大学;2017年

10 贾凯琪;阿片受体在人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肝癌细胞凋亡进程中的调控作用[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21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821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5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