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Sclerostin及Dickkopf1水平与心脏瓣膜钙化的相关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0-09-30 19:53
   目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瓣膜钙化发生率高,而心脏瓣膜钙化可导致心肌重塑、心脏功能下降,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关系。心脏瓣膜钙化作为血管钙化的一部分,二者的影响因素和产生机制均类似,近年来Wnt信号通路在慢性肾脏病及血管钙化领域的作用得到了广泛关注,作为Wnt信号通路的主要抑制物,血清Sclerostin和DKK-1被发现与钙化密切相关,可能会成为预测钙化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指标之一。本研究设计初步探讨MHD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与血清Sclerostin和DKK-1之间的相关性,试图为早期干预心脏瓣膜钙化的发生发展提供新思路。内容与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肾脏病血液净化科和天津市南开医院肾内科行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根据心脏彩超是否存在心脏瓣膜钙化将其分为心脏瓣膜钙化组和非心脏瓣膜钙化组,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收集材料包括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导致肾功能衰竭的原发病、血管通路(长期导管/动-静脉内瘘)、身高、体重、透析龄、及坐位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主动脉瓣及二尖瓣钙化情况;实验室数据:WBC、RBC、HgB、BUN、Scr、UA、Ca、P、ALB、TC、TG、HDL、LDL、ALP、iPTH、hsCRP、Sclerostin、DKK-1。结果:1)本研究共入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4例,其原发病包括糖尿病41例(35.9%),原发性肾小球肾炎27例(23.7%),高血压病27例(23.7%),多囊肾13例(11.4%),其他6例(5.3%)。根据是否存在心脏瓣膜钙化分成两组,其中无心脏瓣膜钙化组27例,心脏瓣膜钙化组87例,心脏瓣膜钙化发生率为76.3%,证明了心脏瓣膜钙化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普遍存在。2)按照性别进行分组,男性心脏瓣膜钙化率72.7%(48例),女性心脏瓣膜钙化率81.3%(3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7,P=0.291)。按照血管通路进行分组,钙化组中半永久长期单针双腔管54例,动-静脉内瘘33例,非钙化组中半永久长期单针双腔管12例,动-静脉内瘘1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6,P=0.545)。性别和血管通路在心脏瓣膜钙化中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讨。3)对两组间一般情况及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P、UA、ALP、Sclerostin和DKK-1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的一般情况如年龄、体重、体重指数、透前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及透析龄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指标方面,两组间在WBC、RBC、Hgb、BUN、Scr、Ca、ALB、TC、TG、HDL、LDL、iPTH、hsCRP等数据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P、UA、ALP、Sclerostin和DKK-1可能是心脏瓣膜钙化的相关因素。4)将P、UA、ALP、Sclerostin和DKK-1分别与心脏瓣膜钙化进行二元Logistic单因素分析,显示P、UA、ALP、Sclerostin和DKK-1等均为心脏瓣膜钙化的相关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将有意义的单因素进行放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A不是心脏瓣膜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ALP、Sclerostin和DKK-1等均为心脏瓣膜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P、ALP、Sclerostin和DKK-1对于心脏瓣膜钙化具有重要意义。6)根据Sclerostin中位数水平进行分组分析显示,Sclerostin水平与iPTH、ALP呈反比,与ALB、HgB水平呈正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DKK-1平均数水平进行分组分析显示,DKK-1水平与UA呈反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瓣膜钙化普遍存在,发生率极高。存在心脏瓣膜钙化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Sclerostin、DKK-1、P、ALP、UA水平比无心脏瓣膜钙化组明显升高。Sclerostin、DKK-1、P、ALP均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对心脏瓣膜钙化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Sclerostin和DKK-1可能对心脏瓣膜钙化具有保护作用,但具体作用及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
【学位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692.5;R542.5
【部分图文】:

经典,蛋白,靶基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


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综述及 Wnt9)能够激活 β-catenin 信号[10-11]。其主要机制是由位于细胞外的 Wnt 蛋白与细胞膜上由卷曲蛋白(Frizzled,Fz)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DLreceptor related protein,LRP5/6)组成的蛋白复合物结合,激活细胞内的散乱蛋白(Dishevelled,Dvl),进而诱导细胞内的四聚体(APC、Axin、GSK-3β、β-catenin解体,使细胞内 β-catenin 浓度升高并进入细胞核内,进而与转录因子( T cellfactor/ lymphoid enhancer factor,TCF/ LF)结合, 最终诱导靶基因(cyclinD1、cmyc、Runx2、Osx 等)的表达。在 Wnt 蛋白不表达时,细胞内四聚体通过泛素化进行降解,使其浓度降低,从而抑制了靶基因的表达[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秦龙娟;丁达霞;崔璐璐;黄青阳;;SOST基因的表达调控[J];遗传;2013年08期



本文编号:28313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8313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2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