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1-01-27 16:57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众多危险因素与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性质的相关性,以便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预测及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于沧州渤海新区中捷医院神经内科确诊并住院治疗的247例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集每位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和相关检验指标。按照颈动脉彩超结论(有无斑块)划分为斑块组187例、无斑块组60例,按照颈动脉斑块超声特性将斑块组划分为稳定斑块组87例、易损斑块组100例,要求颈动脉斑块组与无颈动脉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与易损斑块组在脑梗死严重程度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可能影响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众多危险因素先后分别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探讨颈动脉斑块发生及性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年龄、性别、吸烟史、SBP、尿酸、肌酐、Hcy及高密度脂蛋白八个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危险因素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文章来源】:河北医科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颈动脉超声探查下的无斑块Fig.1Noplaqueundercarotidultrasound

斑块,占比,平均年龄,女性


占比约 75.71% ;无斑块组(图 1)共 60 例(男性 n=18 女性 n=42),平均年龄 58.67±9.86 岁,占比 24.29%。按照各类斑块超声特性不同将斑块组分成稳定斑块组(图2)和易损斑块组(图3),其中稳定斑块组共87例(男性 n=39 女性 n=48),平均年龄 68.46±10.96 岁,占比 46.52% ;易损斑块组共 100 例(男性 n=72 女性 n=28),平均年龄 68.3±10.34 岁,占比53.48%。图-1 颈动脉超声探查下的无斑块Fig.1 No plaque under carotid ultrasound

斑块


图 2 颈动脉超声探查下的稳定斑块Fig.2 Stable plaque under carotid ultrasound图-3 颈动脉超声探查下的易损斑块Fig.3 Vulnerable plaque under carotid ultrasound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01)
[2]血糖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J]. 蒲云飞,王沛坚,冉擘力,李民凤,李叶青.  中国实用医药. 2019(02)
[3]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发病与预后的关系[J]. 陆美芳,包智建.  当代医学. 2018(33)
[4]超声造影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价值研究[J]. 闫景彬.  现代实用医学. 2018(12)
[5]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患者严重程度及神经缺损功能的关系研究[J]. 李丽娟.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8(06)
[6]颈动脉硬化斑块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 王燕,赵铎,兰瑞,李亚娜,武继涛.  医药论坛杂志. 2018(11)
[7]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关系的研究[J]. 郭东豪,刘慧,苗雅,钟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11)
[8]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 许希迎,郭闫葵,李娜.  湖南中医杂志. 2018(11)
[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巨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J]. 努荣古丽·买买提,阿曼古丽·艾再孜,王燕,马艳荣,郭艳英.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8(11)
[10]急性脑梗死患者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CTA特征[J]. 王芮,李恒国.  广东医学. 2018(22)

博士论文
[1]长风社区中老年人群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因素分析[D]. 马慧.复旦大学 2012
[2]芦黄颗粒抗动脉内膜损伤术后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D]. 刘春玲.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6
[3]饮酒与血栓形成关系的实验研究[D]. 史红霞.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同型半胱氨酸通过下调miR-146促进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D]. 岳晓乐.河北医科大学 2018
[2]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颈动脉硬化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研究[D]. 杨扬.兰州大学 2018
[3]microRNA-34a经HDAC1调节H3K9乙酰化促进同型半胱氨酸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D]. 李淑强.宁夏医科大学 2018
[4]2型糖尿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其它危险因素的分析[D]. 苏珂.郑州大学 2016
[5]同型半胱氨酸激活NLRP3炎症小体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研究[D]. 王仁庆.中山大学 2016
[6]老年人24h-动态血压变异特点及其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D]. 黄克强.广州医科大学 2014
[7]社区常见慢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D]. 田亦非.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8]血糖波动系数与颈动脉斑块相关性研究[D]. 马丁.新疆医科大学 2013
[9]帕金森病药物治疗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相关性研究[D]. 朱好春.大连医科大学 2012
[10]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内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D]. 靳京美.吉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034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30034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1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