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澳洲坚果过敏原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1-02-19 08:57
  澳洲坚果属树类坚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是其过敏原蛋白能够引起部分人群产生过敏反应。目前防止过敏的有效方法是避免过敏人群对过敏原的接触,因此,建立澳洲坚果蛋白的有效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优化建立了澳洲坚果全蛋白的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并应用于热加工食品中日的蛋白的检测。采用硫酸铵沉淀法提取澳洲坚果全蛋白,并将其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和BALB/c小鼠制备兔多克隆抗体和鼠多克隆抗体。交叉反应实验表明,所制备抗体除能识别开心果和榛果的部分蛋白外,与大豆、核桃、杏仁、花生、腰果和小麦中的蛋白均没有识别,说明所制备抗体特异性较好。利用兔多克隆抗体优化建立了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方法,抗原包被量为0.025μg/well,封闭液为1%脱脂乳粉,兔抗稀释倍数为1:16000,羊抗兔HRP-酶标二抗稀释倍数为1:20000。该方法的检测限IC15为5.12±0.57 ng/mL,IC50为63.94±0.85 ng/mL。以兔多抗作为捕获抗体,鼠多抗作为检测抗体,优化建立了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捕获抗体包被量为0.05 μg/well,封闭液为0.5%脱脂乳粉,检测抗体稀释倍数为1:2000,羊... 

【文章来源】: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澳洲坚果过敏原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图3-1澳洲坚果过敏原蛋白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Fig.?3-1?SDS-PAGE?of?macadamia?nut?allergen??

曲线,澳洲坚果,免疫印迹,蛋白


M.?Molecular?weight?protein?standard;?1-3:?The?loading?quantity?of?macadamia?protein?were7.5??fig、5?fig?and?2.5?卜ig,respectively??如图3-2可知,兔多克隆抗体主要特异性识别澳洲坚果中存在的四种蛋白;鼠??多克隆抗体主要特异性识别澳洲坚果中存在的两种蛋白。这两种抗体结合的蛋白条??带存在差异,但澳洲坚果蛋白中存在两种主要蛋白均能被特异性识别。??3.5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3.5.1包被量和检测抗体稀释倍数的优化??澳洲坚果蛋白包被量分别选择〇.丨pg/孔、0.05?^ig/孔和0.025?ng/孔,兔抗分别以??1:?8000、1:?16000、1:?32000的比例进行稀释,通过棋盘法对间接竞争ELISA进??行初步优化,根据测定的最大吸光度值计算相应的抑制率,绘制抑制率曲线,最后??通过抑制率曲线公式计算出抑制率为50%时所对应的蛋〇浓度,即IC5〇。由表3-4??可知,抗原的包被量与兔多抗稀释倍数对〇_和1(:5()的影响很大。选取最大吸光度??值在0.8-1.2左右,且对应的IC5()最小的组合作为最优组合。因此,本实验的最佳组??合是包被量为0.025?#/孔

曲线,过敏原,澳洲坚果,酶联免疫检测


二抗以1:20000稀释,25°(:反应30111丨11。其他操作按照2.2.6.1,最后用酶标仪在??450-650?nm读取每孔的对应吸光度值(即OD值)。以蛋白浓度作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作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图3-6为双抗夹心ELISA检测澳洲坚果过敏原蛋白??的标准曲线,根据定义计算LOD值与LOQ值,得到澳洲坚果的LOD值为0.95?±?0.17??ng/mL,LOQ?值为?3.13?±?0.57?ng/mL。??0.9?r??〇8?L?■?Y=0.0234x-0.0892??■?R2=0.W7??0.7?-??o?0.6?-??104:?X??^?0.3?-?iX?? ̄?0.2-??0.1?r??0.0——1——1——1——1——*——1——?——1——■——1——?——1——1??0?5?10?15?20?25?30??澳洲%果过敏原蛋I'〗浓度(ng/mL)??图3-7澳洲坚果过敏原蛋白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检测的标准曲线??Fig.?3-7?Standard?curve?of?macadamia?nut?allergens?on?sandwich?ELISA??通过上述实验可知,双抗夹心ELISA方法的检测限(LOD)为0.95?±0.17?ng/mL,??间接竞争ELISA方法的检测限为5.12?±?0.57?ng/mL。与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相比,双体夹心ELISA方法灵敏度更高。这是由于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检测方法中,??选用了兔多抗和鼠多抗两种动物制备的抗体,它们都能与澳洲坚果过敏原表面的不??同结合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食品过敏原快速检测技术方法研究进展[J]. 曾颖,蔡玮红.  包装与食品机械. 2015(03)
[2]过敏性疾病患者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J]. 杨德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07)
[3]中国312岁儿童自报食物过敏与食物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分析[J]. 张雅蓉,陈云,赵艾,李宏亮,母智深,张玉梅,王培玉.  卫生研究. 2015(02)
[4]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间接竞争ELISA检测技术研究[J]. 谢珲,章先,王歆,凡鹏程,时玉菲,方维焕.  微生物学通报. 2015(10)
[5]选择一个合适的食物过敏原检测方法[J]. 申海鹏.  食品安全导刊. 2015(07)
[6]中国城市312岁儿童IgE介导的食物过敏研究[J]. 胡贻椿,王睿,朴建华,田园,杨晓光.  卫生研究. 2015(01)
[7]牛奶过敏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贾敏,张亦凡,张银志,孙秀兰.  食品工业科技. 2015(12)
[8]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讨论[J]. 邱林权,张宇.  内江科技. 2014(09)
[9]食品过敏原澳洲坚果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 刘津,张隽,李婷,张璜,高东微,李志勇.  食品科学. 2014(22)
[10]食物过敏的机理与安全控制[J]. 刘方方,曹晖,孙若琳,于漫漫.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14(01)

硕士论文
[1]多种食品过敏原体外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D]. 张在军.暨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408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30408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d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