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基于手指脉搏波的连续血压测量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1 16:23
  近年来,随着医疗设备检测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医疗设备已经广泛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现在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手机监测人们的身体状态变得越来越流行。目前,通过手机摄像头获取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PPG)是一个研究热点。其利用手机的光学传感器和处理器强大的运算能力,不需要额外的设备就可以获取心率、呼吸、HRV、血氧、血压等生理参数。脉搏波信号蕴含了许多与心血管系统有关的生理病理信息,脉搏波的特征变化可以反映出人体生理系统的状态。生命体征参数的检测已经成为了智慧医疗研究的热点,脉搏波信号作为重要的体征参数,与各类慢性疾病和心血管类疾病密切相关。现在人们可以利用手机的便捷性随时随地检测脉搏波信号,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做到了然于胸。本文利用手机摄像头采集手指的脉搏波信号,通过对脉搏波信号进行去噪处理和周期判定并对代表着不同生理意义的特征点进行定位,选取多组特征参数分别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血压回归方程以及在Android系统上开发应用程序。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使用手机摄像头采集手指明暗变化的视频... 

【文章来源】: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手指脉搏波的连续血压测量方法研究


脉搏波的检测方法

摄像头,信号,智能手机,智能终端


图 1.1 脉搏波的检测方法场来看,随着智能终端技术和医疗物联到两个微型摄像头,研究者们对光电成。因此,人们只需要将手指轻微的贴着摄强的 PPG 信号,这种测量技术具有操作,在临床检测监护中普遍使用,同时在智能手机作为物联网的接口[9],从而可以会在未来智慧医疗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

血压计,水银


的测量可以分为间歇式测量和连续式测量两种测量方法音法和示波测量法,由于血压会随着人体在不同生理量只能测得人体在某一特定时刻的血压值,无法获得需要对血压值进行连续式监测。目前最常用的连续式积补偿法和脉搏波测量法等[12]。测量血压是目前医学临床使用最多的测量方法之一,袖带充气来阻断动脉血管,使听诊器听不到动脉血管带放气直至听到动脉血管里血液的波动声,此时所测脉血管里血液的波动声变得稳定的时候,此时所测的血压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医生的专业性。它的主要缺影响[13],从而影响测量的准确度,如图 1.3 为水银听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手指视频的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获取[J]. 雷恒波,莫镜清,郭友达,邢晓曼,徐雅洁,孙明山.  中国医疗设备. 2016(11)
[2]血压监测的发展历程[J]. 严爵基.  中外医学研究. 2016(19)
[3]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大趋势、新特点及相应养老政策[J]. 翟振武,陈佳鞠,李龙.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4]基于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的无创连续血压测量[J]. 李章俊,王成,朱浩,金凡,马俊领.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2(04)
[5]红外辐射在水雾中衰减计算的修正方法研究[J]. 杜永成,杨立,张修峰,吴猛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10)
[6]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脉搏波特征提取[J]. 张香焕,吴效明,黄岳山.  医疗卫生装备. 2010(09)
[7]反射式血氧饱和度检测方法的研究[J]. 廖国杰,张志强,高博,牟玲,魏蔚.  光散射学报. 2009(03)
[8]微弱光信号检测[J]. 徐大超,王志坚,宋涛.  仪器仪表用户. 2009(03)
[9]提高健康体检客户满意度需把握的几个问题[J]. 俞冠东,冯青青.  东南国防医药. 2008(05)
[10]容积脉搏波的检测方法及其在评价心血管功能方面的应用[J]. 张俊利,蔺嫦燕.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7(02)

硕士论文
[1]基于脉搏波特征的连续血压测量方法研究[D]. 董锋.云南大学 2015
[2]基于充气式无创血压测量算法的研究[D]. 张亚伟.北京交通大学 2015
[3]基于光电容积脉搏波成像心率检测技术的研究[D]. 徐光.武汉理工大学 2014
[4]Android平台视频中字符实时识别技术的研究[D]. 陈培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3
[5]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图像去噪[D]. 耿帅.山东师范大学 2012
[6]彩色图像边缘检测技术的研究[D]. 王发乃.湖南师范大学 2012
[7]eHealthCare系统下健康伴侣的研究与设计[D]. 杜旭柯.北京邮电大学 2012
[8]基于光电容积脉搏波的人体生理指数检测算法研究与实现[D]. 李学波.东北大学 2011
[9]脉搏检测系统设计及其信号处理算法研究[D]. 许瑞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248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32248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2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