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急诊科护士临床急救能力测评问卷的初步研制
本文关键词:非急诊科护士临床急救能力测评问卷的初步研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研制一份适合我国非急诊科护士临床急救能力的测评问卷,了解目前非急诊科护士的临床急救能力水平,为护理管理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并达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改善护理质量的目的。方法:(1)通过查阅文献、开放性问卷调查法、半结构式访谈法,经小组讨论研究后初步确立各维度及条目池。(2)整理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意见后,随机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114名非急诊科护士,用预测版问卷及自制一般资料问卷进行预调查,并用五种统计方法对问卷的维度及条目进行删增和修改。(3)选取山西省5所三甲医院进行正式调查,将所得数据整理分析,验证其信度、效度并分析不同人口社会学因素对非急诊科护士临床急救能力得分的影响。结果:(1)问卷的信度:问卷的Cronbach’sɑ系数为0.927,折半信度为0.861,重测信度为0.977,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2)问卷的效度:内容效度:第一,本课题的条目来源于大量国内外文献、专家访谈及开放性问卷调查,然后经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对问卷的维度及条目反复进行增删和修改,保证了问卷的全部维度及条目均能准确表达其所包含的内容。第二,通过计算问卷中各维度之间、各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来评价问卷的内容效度,相关系数越高表明问卷的内容效度越高。结果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值在0.298-0.810之间,各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534-0.947之间,P值均0.01。结构效度: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预调查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删除各因子上负荷小于0.4,及在两个或两个因子以上相同负荷的条目,最终选取5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8.28%,与问卷的最初设想结构基本吻合。在正式调查的数据中做验证性因子分析,进一步验证问卷的结构。各拟合优度指数为χ2/df=1.812,NFI=0.90,NNFI=0.91,RMR=0.073,IFI=0.92,CFI=0.92。根据拟合优度指数的判断标准,认为本研究的结构效度较好。(3)人口社会学因素对非急诊科护士临床急救能力得分水平的影响:本次研究显示,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护龄、不同能级、不同职称的非急诊科护士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科室的非急诊科护士仅在理论知识储备这一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初步研制了非急诊科护士临床急救能力测评问卷,问卷包含28个条目。(2)对初步研制的问卷进行了信、效度检验。问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且结构与最初设想基本吻合。该问卷简便易行,可以作为非急诊科护士临床急救能力的测评工具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提高其临床急救能力水平提供参考依据。(3)比较不同人口社会学因素对非急诊科护士临床急救能力的差异显示,年龄、学历、护龄、能级、职称、科室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其中科室仅在理论知识储备这一维度有差异。年龄为“40岁及以上”、学历为“硕士及以上”、护龄为“16-20年”、能级为“N5及以上”、职称为“主管护师及以上”的非急诊科护士临床急救能力明显高于其他组。
【关键词】:非急诊科护士 急救能力 德尔菲法 问卷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7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1
- 1 引言11-17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2-14
- 1.3 研究方法14
- 1.4 数据来源与处理14-15
- 1.5 论文框架15-16
- 1.6 论文的创新点16-17
- 2 研究步骤17-22
- 2.1 开放性问卷调查17-18
- 2.2 半结构式访谈18
- 2.3 德尔菲法18-19
- 2.4 预调查19-20
- 2.5 正式调查20-22
- 3 结果与分析22-35
- 3.1 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与分析22-24
- 3.2 预测问卷条目筛选结果与分析24-28
- 3.3 正式调查结果与分析28
- 3.4 问卷的信效度结果与分析28-31
- 3.5 人口社会学因素对非急诊科护士临床急救能力得分的影响31-35
- 4 结论与讨论35-37
- 4.1 研究结论35
- 4.2 建议35
- 4.3 研究不足与展望35-37
- 参考文献37-40
- 附录40-50
- 致谢50-51
-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51-52
- 个人简历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经伟;浅谈急诊科护士应用移情体验[J];医学文选;2001年S1期
2 刘晓联 ,靳晓玉;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配备急诊科护士[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年11期
3 郑文静;怎样提高急诊科护士的综合能力[J];现代医药卫生;2003年05期
4 周国芳;关云;薛梅;;急诊科医疗护理缺陷防范之对策[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4年04期
5 邓秋迎,张广清,李彦丽,陈淑珍,谢海燕;急诊科护士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5年11期
6 欧阳春莲;;急诊科护士长应具备的职业素质[J];中国护理管理;2006年01期
7 康琳;刘均娥;;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6年01期
8 白伟;李桂杰;刘海鹰;;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J];吉林医学;2007年06期
9 王改平;郭建琳;;急诊科护士的压力及应对措施[J];家庭护士;2007年11期
10 周琦;淮瑾;幕北娜;;浅析急诊科新护士沟通能力的培养[J];护理研究;2008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素叶;林碎钗;;急诊科护士对关爱支持系统需求的调查与分析[A];2009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张家凤;;当好急诊科护士的几点体会[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任秀君;;浅谈急诊科护士怎样建立好护患关系[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王文彪;;现今香港的急诊科护士在干什么?[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二届组稿会暨第五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论文汇编[C];2013年
5 任会彩;王丽辉;;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及培养[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张连荣;谢少清;张小红;王贵梅;黄正芹;;分层次多元化培训模式在急诊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7 张艳;;论急诊科护士的压力[A];玉溪市第三届二次骨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杨婷;;急诊科护士要重视构建和谐护患关系[A];河南省重症监护专科知识培训暨学术交流会、急诊新业务、新技术学术交流暨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9年
9 李桂英;;浅析急诊科护士自身建设及价值[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10 董汉芳;;猝死抢救中的护士功能探讨(附2例复苏成功报告)[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裘炯华;阳光急诊科:乐观浇灌奉献之花[N];医药经济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贾岩;急诊科“疏堵”良方[N];医药经济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温玉星 张秀丽;救死扶伤暖人心[N];太原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燕文华 通讯员 王新萍;沉着应对急诊患者[N];塔城日报(汉);2011年
5 本报记者 汤玲 通讯员 钱杰娜;赤诚大爱写人生[N];蚌埠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冯小平 通讯员 沈珞 邬佩红;急诊科里的“减压”日记[N];宁波日报;2010年
7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教授 王传林;群体伤亡事件 急诊应对有方[N];健康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张金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急先锋”[N];黔西南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童婷 本报通讯员 李文 张凯 余保华;用真爱打造闪亮的青春[N];黄冈日报;2010年
10 丁静;鲜花等你平安归来[N];科技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香淑;吉林省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自我效能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贺学敏;基于Benner理论构建急诊科护士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D];苏州大学;2015年
3 高桂敏;急诊科护士职业应激所致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D];山东大学;2015年
4 付伟;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及临床沟通能力的调查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5 赵浚竹;非急诊科护士临床急救能力测评问卷的初步研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6 刘影;急诊科护士自我同情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5年
7 张莉莉;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工作沉浸体验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8 虞建英;急诊科护士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9 杨琴;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10 严首春;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非急诊科护士临床急救能力测评问卷的初步研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51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325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