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PV1在LPS引起的大鼠发热伴疼痛或痛觉过敏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7-05-23 15:33
本文关键词:TRPV1在LPS引起的大鼠发热伴疼痛或痛觉过敏中的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采用LPS诱导大鼠发热模型,结合侧脑室给予瞬时感受器电位TRPV1受体阻断剂辣椒平,观察大鼠体温及痛觉潜伏期的变化,以及POA和DRG部位TRPV1相对表达量的变化情况。初步研究TRPV1受体是否参与LPS引起的大鼠发热伴疼痛或痛觉过敏的产生和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实验采用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1)Control组:侧脑室注射溶剂5μl,30min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kg;(2)LPS组:侧脑室注射溶剂5μl,30min后腹腔注射LPS1ml/kg(20ug/ml);(3)辣椒平组(Capsazepine,CPZ):侧脑室注射Capsazepine5μl(1g/L),30min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kg;(4)CPZ+LPS组:侧脑室注射Capsazepine5μl,30min后腹腔注射LPS1ml/kg。利用数字测温仪测量大鼠肛温并用足底测痛仪测定大鼠痛觉潜伏期,测定基础指标后按照分组情况给予大鼠相应溶剂或药物,实验过程中每30min测量一次体温和痛觉潜伏期至实验结束。每组取4只大鼠,给药后6h用10%水合氯醛麻醉处死,无菌操作下快速取出POA和L3-L5段DRG并行RT-q PCR分析大鼠TRPV1受体相对表达量。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Graph Pad Prism5软件作图,其中,所有数据采用mean±SEM表示,各组大鼠体温和痛觉潜伏期变化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体温和痛觉潜伏期变化差异采用双因素设计方差分析,RT-q PCR结果采用单因素设计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一、体温和痛觉潜伏期变化结果(一)体温变化1.Control组:整个实验过程中,大鼠体温无明显变化,基本维持在37℃-38℃之间。2.LPS组:侧脑室注射溶剂,腹腔注射LPS(20ug/kg)后0.5h,大鼠体温开始上升,并且升温过程呈现出明显的双相热,其中,第一个发热高峰出现在2h处,体温为38.45±0.059℃;第二个发热高峰出现在4.5h处,体温为38.71±0.051℃,直至实验结束,体温渐降至基础体温(37.29±0.11℃)左右。相比Control组,该组大鼠体温明显升高(P0.05)。3.CPZ组:大鼠体温无明显变化,基本维持在37℃-38℃之间。相比Control组,该组大鼠体温无明显变化。4.CPZ+LPS组:腹腔注射LPS后1.5h,该组大鼠体温明显上升,由注射前37.57±0.11℃最高升至39.66±0.1℃,持续时间较长,直至实验结束体温仍高达39.5±0.18℃。相比Control组,该组大鼠体温显著上升(P0.05);与LPS组相比,大鼠发热幅度更大,持续时间更久,且无双峰出现。(二)痛觉潜伏期变化1.Control组:整个实验过程中,该组大鼠痛觉潜伏期无明显变化。2.LPS组:与Control组比较,LPS组大鼠痛觉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3.CPZ组:该组大鼠于给药前后痛觉潜伏期无明显变化,与Control组相比,痛觉潜伏期无显著改变。4.CPZ+LPS组:与Control组比较,大鼠给药后痛觉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与LPS组相比,痛觉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二、RT-q PCR结果(一)POA部位TRPV1m RNA的表达1.Control组:大鼠POA部位检测到TRPV1m RNA的表达。2.LPS组:与Control组比较,其TRPV1m 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多(P0.05);与CPZ组比较,其TRPV1m 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多(P0.05);与CPZ+LPS组比较,其TRPV1m RNA相对表达量有增多趋势但无显著性意义。3.CPZ组:与Control组比较,TRPV1m RNA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变化。4.CPZ+LPS组:与Control组和CPZ组比较,其TRPV1m RNA相对表达量均有增多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二)DRG部位TRPV1m RNA的表达1.Control组:在大鼠DRG部位检测到TRPV1m RNA的表达。2.LPS组:与Control组和CPZ组相比,该组大鼠TRPV1m 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多(P0.05);与CPZ+LPS组相比,该组大鼠TRPV1m RNA相对表达量有增多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3.CPZ组:相比Control组,该组TRPV1m RNA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变化。4.CPZ+LPS组:相比Control组和CPZ组,该组大鼠TRPV1m 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多(P0.05)。(三)TRPV1 m RNA在POA和DRG的表达比较RT-q PCR结果显示,各组DRG部位TRPV1m 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同组POA部位的相对表达量(P0.05),分别为55.1倍、44.2倍、51.1倍和53.3倍。结论1.在正常体温状态下TRPV1未参与大鼠体温及痛觉过敏的调节。2.TRPV1受体在大鼠发热时被激活,并对LPS诱导的发热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中枢神经系统(POA部位)具有TRPV1m RNA的表达,但相对表达量低于DRG部位。4.TRPV1通道可能在中枢和外周水平均参与了发热伴痛觉过敏的产生。
【关键词】:TRPV1 发热 辣椒平 痛觉过敏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02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2
- 前言12-15
- 1 材料与仪器15-18
- 1.1 主要仪器15
- 1.2 主要试剂15-16
- 1.3 主要实验溶液配制16-18
- 2 实验方法18-28
- 2.1 技术路线18
- 2.2 实验动物与分组18-19
- 2.3 侧脑室置管19-20
- 2.4 体温和痛觉潜伏期测量20-21
- 2.5 下丘脑和背根神经节的取材21-22
- 2.6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22-26
- 2.7 统计方法26-28
- 3 实验结果28-37
- 3.1 侧脑室定位准确性验证28
- 3.2 侧脑室注射辣椒平CPZ对LPS诱导的发热大鼠体温的影响28-31
- 3.3 侧脑室注射辣椒平CPZ对LPS诱导的发热大鼠痛觉潜伏期的影响31-33
- 3.4 RT-q PCR 检测 TRPV1mRNA 水平表达结果33-37
- 4 讨论37-41
- 5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6
- 文献综述46-66
- 参考文献58-66
- 附录66-67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7-68
- 致谢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呼海燕;林友胜;;发热的研究历程和进展[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本文关键词:TRPV1在LPS引起的大鼠发热伴疼痛或痛觉过敏中的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83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38838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