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野战条件下静脉穿刺辅助装置技术指标及临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3 13:00

  本文关键词:野战条件下静脉穿刺辅助装置技术指标及临床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为了解决护理人员在野战无光照环境下或患者血管条件较差情况下难以快速准确地为伤病员建立静脉通路的问题,对研制出的体积小、重量轻、显像清晰且无需外接电源的静脉穿刺辅助装置进行技术指标检测,使装置能够清晰显示静脉走向,在军用领域和民用领域均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应用该自行研制的装置在某实弹演习部队、空军总医院、海军总医院和北京石景山区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多家单位进行应用的前提下,开展模拟黑暗环境和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统计对比该装置在临床应用中的使用效果,为提高护理人员静脉穿刺成功率提供新的途径。方法: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综述和深度了解医学工程学相关理论知识,利用人体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对近红外射线特异性高吸收峰值等原理,经过光电转换与图像处理,研制出的野战条件下静脉穿刺辅助装置由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和液晶显示器组成,可辅助护理人员在任何环境下顺利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并将装置委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药品仪器检验所进行技术指标检测,检测项目包括外观、基本性能、高(低)温试验、可靠性和安全性检测、振动检测和展开撤收时间等,各项参数的检测结果均符合要求。随后,对装置进行了两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临床应用研究,一是在模拟黑暗环境下静脉穿刺辅助装置的临床应用研究部分,统计输液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二是休克患者的静脉穿刺辅助装置临床应用研究部分,将休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建立单个静脉通路的时间,得出临床试验结果。结果:研制出的野战条件下静脉穿刺辅助装置体积小、重量轻、无需外接电源支持,便于携带,经过技术指标检测,完全符合设计和作战需求,可在黑暗环境和患者血管条件差的情况下辅助护理人员顺利进行静脉穿刺。装置在研制成功后开展的模拟黑暗环境下静脉穿刺辅助装置的临床试验中,30例输液患者在模拟黑暗环境下,护士用肉眼无法看清患者及其静脉,未能完成静脉穿刺输液;应用了野战条件下静脉穿刺辅助装置后,30例输液患者中穿刺成功29例,未成功1例,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67%;休克患者的野战条件下静脉穿刺辅助装置临床试验中,将79例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42例患者中有33例一次穿刺成功,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8.57%;一次穿刺未成功9例,未成功率为21.43%。试验组37例患者中有35例一次穿刺成功,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59%;穿刺未成功2例,未成功率为5.41%。经c2检验,试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的33例患者建立单个静脉通道的时间为(107.61±45.94)s,试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的35例患者建立单个静脉通道的时间为(73.63±29.35)s,经t检验,试验组建立单个静脉通道所用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野战条件下静脉穿刺辅助装置采用红外成像技术,通过准确的信号转换系统,将手背静脉实时动态地呈现于显示器上,且体积小巧,便于携带,适用于任何环境,各项技术指标检测均满足野战需求。经过临床应用研究表明,该装置性能稳定、显像效果清晰,使用后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建立单个静脉通道时间均得到大幅度提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红外线 静脉输液 护理 设备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823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1
  • 前言11-14
  • 1 研究背景11-12
  • 2 研究内容和方法12
  • 3 研究目的和意义12-14
  • 第一部分 野战条件下静脉穿刺辅助装置的技术指标14-25
  • 1 引言14-15
  • 2 资料与方法15-20
  • 2.1 关键技术15-16
  • 2.2 组成结构16-17
  • 2.3 工作原理17-18
  • 2.4 操作方法18-19
  • 2.5 注意事项19
  • 2.6 技术指标检测19-20
  • 3 结果20-21
  • 4 讨论21-25
  • 4.1 本装置在军队医疗领域的重要意义21-23
  • 4.2 本装置在民用医疗领域的重要意义23-25
  • 第二部分 野战条件下静脉穿刺辅助装置的临床应用研究25-36
  • 1 引言25
  • 2 资料与方法25-31
  • 2.1 一般资料25-27
  • 2.2 伦理学原则27
  • 2.3 模拟黑暗环境下静脉穿刺辅助装置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27-29
  • 2.4 休克患者静脉穿刺辅助装置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29-31
  • 2.5 统计分析31
  • 3 结果31-32
  • 3.1 模拟黑暗环境下静脉穿刺辅助装置的临床试验结果31-32
  • 3.2 休克患者静脉穿刺辅助装置的临床试验结果32
  • 4 讨论32-36
  • 4.1 本装置在模拟黑暗环境输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33-34
  • 4.2 本装置在休克患者临床应用研究的结果分析34-36
  • 总结36-37
  • 1 研究结论36
  • 2 研究创新点36
  • 3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研究方向36-37
  • 3.1 不足之处36
  • 3.2 下一步研究方向36-37
  • 参考文献37-42
  • 附录42-46
  • 附录1 专利证书42-44
  • 附录2 检测报告44-45
  • 附录3 知情同意书45-46
  • 个人简历46-48
  • 致谢48-49
  • 综述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研究进展49-55
  • 参考文献53-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隋晓光;掌握静脉穿刺技巧提高静脉穿刺的准确率[J];哈尔滨医药;2000年04期

2 潘晓春,于淑琴;浅谈静脉穿刺的体会[J];黑河科技;2000年02期

3 杜佳顺;老年人静脉穿刺的体会[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4 张东霞;静脉穿刺血管回血慢的探讨[J];四川医学;2000年11期

5 王爱英,景青萍,王玲娜;老年患者静脉穿刺常见困难及对策[J];实用医技;2000年05期

6 雷冬菊;静脉穿刺中减轻疼痛的体会[J];河南医药信息;2001年15期

7 刘雅清;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的几点体会[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1年02期

8 张晓燕;对静脉穿刺失败的分析[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1年04期

9 王娟清;静脉穿刺失败的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01年S1期

10 史家斌,姜莉;特殊患者静脉穿刺的体会[J];前卫医药杂志;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轩丽慧;;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相关因素与措施[A];全国静脉输液讲习班暨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9年

2 杨苏萍;杨桂菊;;临床治疗中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及对策[A];第七届全国药物依赖性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郭燕;;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A];2012年河南省现代手术室护理安全暨管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孙美花;;离心静脉穿刺在长期输液老年患者中的应用[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静脉治疗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赵清玲;潘红;李应香;;心理干预对学龄前儿童静脉穿刺的配合影响[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杨静静;翟清华;;老年患者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A];河南省PICC资质认证培训班论文集[C];2009年

7 陈仪;;静脉穿刺的技巧与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静脉治疗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江锦;;静脉穿刺的技巧与体会[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静脉治疗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周芳;;静脉穿刺前必备三心[A];中国输血协会第五届输血大会论文专集(摘要篇)[C];2010年

10 黄乐芬;;反向静脉穿刺提高老年人穿刺成功率[A];全国静脉输液讲习班暨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肖群英;静脉穿刺操作经验六条[N];农村医药报(汉);2012年

2 江西省吉安市中医院 彭淑兰邋吉安市吉州区社会福利院 宋秀圣;静脉穿刺“一针见血”有技巧[N];健康报;2007年

3 山西省汾阳市中医院 何朝树;应辩证地看“一针见血”的承诺(上)[N];健康报;2009年

4 窦瑞梅;浅谈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技巧[N];农村医药报(汉);2005年

5 庄淑萍;涂擦血管充盈方协助静脉穿刺[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6 肖群英;静脉穿刺操作经验六条[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7 医生 吴帅;怎样看待护士扎针失败[N];健康报;2014年

8 蒋肖男;吃药好还是打针输液好[N];家庭医生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蕾;野战条件下静脉穿刺辅助装置技术指标及临床应用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2 王平;门诊输液儿童静脉穿刺疼痛的控制[D];青岛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野战条件下静脉穿刺辅助装置技术指标及临床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79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3879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4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